|
石油和化学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经济体量大,关联度高,在我国工业经济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石化产业的重要配套,石化物流行业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呈现新的发展特点和趋势。本文将简要概括石化行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剖析我国石化物流行业的发展机会与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促进我国石化物流行业转型发展的相关建议。
一、石化行业发展概况
石油和化学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化学品生产国、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2017年是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转折之年,不仅油气价格回升,而且行业利润总额在连续三年下降之后出现增长势头,走上筑底反弹的新通道。截至2017年年末,石油和化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 约2.93万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3.78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 8462亿元,分别占全国规模工业主营收入和利润总额的 11.8%和 11.3%;进出口贸易总额 5833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 14.2%;石油和化工行业主营收入利润率为6.14%。2017年,我国石化行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1. 资源对外依存度高。2017年,我国原油进口量约4.2亿吨,同比2016年增长10.2%,原油加工量5.68约亿吨,对外依存度约68.4%,比上一年度提高了3%。进口原油以海运为主,通过大型油轮及陆上管网,主要流向炼化能力集中的沿海区域和内陆大型炼厂;由于国内市场需求增长较快、环保整改限产停产等因素,我国化工产业原料进口量维持高位,其中:合成材料进口约4870万吨,同比2016年增长8.3%,净进口约3881万吨,同比2016年增长8.2%;有机化学原料进口约6223万吨,增长6.3%,净进口4783万吨,同比去年增长4.8%。
2. 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一方面,国内石化行业传统产能过剩尚未根本改变,电石、烧碱、聚氯乙烯、磷肥、氮肥等重点行业去产能任务仍较艰巨。炼油行业近年来成品油供需矛盾加大,装置开工水平处于低位,2017年我国炼油产能过剩已经达1.38亿吨/年,产能过剩相对严重;另一方面,国内高端专用化学品仍然短缺,新兴战略产业发展滞后明显,以乙烯、乙二醇、对二甲苯等为代表的大宗基础原料以及技术含量高的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国内自给率偏低,电子化学品、工程塑料、特种橡胶、高端聚烯烃塑料、等产品仍需大量进口。
3. 投资强度大但持续疲软。2017年,石化化工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6万亿元,下降2.8%。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一是新旧动能转换慢。大宗产品如合成氨、化肥、甲醇、氯碱、电石、轮胎等产能过剩,投资需求不旺;高端专用化工产品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产业化水平依然较低,投资动力尚未形成;二是宏观环境影响。近年来,环保督查逐年严格,去产能力度加大,对石化化工行业投资产生较大影响;三是“十三五”期间成品油需求增速明显放缓,柴油、汽油需求增速将从“十二五”的2.2%、10%放缓至“十三五”的0.6%、7.5%。
二、石化物流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石化物流行业是连接石化产品供应方和需求方的纽带,是为包括成品油、醇类、芳烃、酯类、醚类、酮类及其他化学品在内的石化产品提供运输、仓储、装卸、配送、信息平台服务的体系。未来一段时间内,影响和制约我国石化物流行业发展前景的主要因素有:
(一)机会分析
1. 石化行业可持继发展。“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石化工业转型升级、迈入制造强国的关键时期。在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消费升级等因素的拉动下,国内石化产品的市场需求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对绿色、安全、高性价比的高端石化化工产品的需求增速明显,以乙烯、对二甲苯、乙二醇等为代表的大宗基础原料和高技术含量的高端专用化学品,将是我国石化和化学工业转型升级的重点。这为我国石化物流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专业化园区规划建设。随着《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的出台,今后新建大型炼化项目,原则上优先布局包括大连长兴岛(西中岛)、河北曹妃甸、江苏连云港、上海漕泾、浙江宁波、广东惠州、福建古雷在内的七大石化基地,七大基地的布局将大幅度提高我国石化产业集中度。同时,国家《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强调推进危险货物运输等专业类物流园区的建设,所有新建和搬迁的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必须进入专业化工园区,且入园率要达到100%。上述政策将为临港石化基地、大型专业化工产业园的建设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契机。
3. 资源对外依存度高且临港属性明显。2017年,我国原油进口量达4.2亿吨,合成材料进口总量4869.8万吨,有机化学原料进口总量6222.7万吨;国内目前常用的化工原料产销分布不均衡,绝大部分需要异地运输;石化产品80%以上为液体化工品,需要通过储罐中转,其中30%需要通过储罐二次分拨;随着中国石化产业投资增长、中东低成本石油化工品大量出口中国,中国储罐行业及专业化第三方储罐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石油化工行业“大进大出”、产销调拨格局等特点创造了大量的运输、仓储、装卸、配送等物流机会。
4. 中国原油期货正式上市交易。作为世界第一大原油进口国,中国在上海期货交易所2018年3月26日正式推出了自己的原油期货市场并规定以人民币进行交易和结算。这个里程碑事件对中国石油化工产品的贸易和仓储行业带来更大的商机。
(二)挑战分析
1. 安全生产与环保压力大。我国石化工业长期存在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能分布分散等一系列问题。全国共有约30万家危化品生产单位,其中安全保障能力较差的微小企业占80%以上,安全事故時有发生,部分生产单位临近城镇人口密集区,“化工围城”、“城围化工”问题日趋显现。石化物流行业同样面临上述安全与环保压力。
2. 传统产品普遍产能过剩。以石油炼化为例,中国炼厂平均开工率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产能过剩相对严重,未来几年产能过剩问题仍难于缓解。电石、烧碱、磷肥、氮肥、聚氯乙烯等重点领域产能过剩尤为明显。未来几年,以去产能为主题的供给侧结构改革对石化物流行业的长远影响不容忽视。
3. 危化品物流市场发展不规范。2017年1月1日,《石油化工产品物流服务规范》正式实施,该标准规定了石油化工产品物流服务的基本要求,仓储、运输与配送、装卸与搬运、货物交接、包装等作业要求,以及信息处理、风险控制、投诉处理、物流服务质量等主要评价指标。该标准的实施可指导石油化工产品物流的安全、规范操作,减少安全隐患,降低物流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但是目前我国危化品物流市场各地监管力度及管理标准不一样,一些不具备资质的物流公司不断进入危化品物流市场,通过超载、低价竞争、不规范操作招揽和发展客户,对石化物流市场的健康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4. 第三方物流发展程度不高。国内石化生产单位以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为主,其中自用库、自有码头居多,外包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的发展需要一定时间。
三、推动石化物流行业发展建议
1. 落实顶层设计,加大入园力度。坚决落实《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加快推进危险货物运输等专业类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实现所有新建和搬迁的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100%进入专业化工园,实现危险化学品全程追溯,推进城市人口密集区危化生产企业转型或搬迁改造,推动行业重组兼并,使危化品物流园区数量和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集中度和区域性进一步提高。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以石化、化工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园区约502个,其中产值超千亿元的超大型石化园区共有8个,产值500~1000亿元的大型石化园区共有35个,产值100~500亿元的园区共有129个。到2020年,随着化工企业“进园入区”,我国将形成10个左右年产值在千亿元以上的世界级化工园区,园区将成为危化品生产储运、交易交割、行业与城市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基地化布局、园区式发展将成为未来中国化工行业及石化物流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 制订行业标准,加强市场监管。与普通货物物流相比,石化物流具有总量大、专业化程度高、设备专用性强、产品易燃易爆腐蚀性等特性。因此未来国家和地方必将相继出台更为严格的危化品储运资质审查、市场准入、日常监管等制度,加强危化品物流安全体系建设和应急处理机制建设,提高危化物流行业的准入门槛,对于超载、低价竞争、不具备资质承揽业务等市场乱象将加大打击和查处的力度,提升危险化学品本质安全水平,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3. 重视资源整合,构建服务网络。物流产业的发展规律是“网络为王、渠道制胜”。目前,国内石化物流企业普遍处于传统的单一运营模式,国内第三方物流发展程度较低,缺乏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石化物流企业要树立互联网思维、平台思维,整合资源,打通供应链上下游,延伸服务链条,开展增值服务,这将成为未来危化品物流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4. 利用信息技术,打造智慧平台。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建设智慧物流服务体系,已成为石化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现代信息技术在危物品物流的运用,将有效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提升服务响应能力,增强客户粘性,同时有助于提升石化物流安全领域的管理能力与水平,降低危化品物流风险,实现行业的绿色低碳、智能化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后,中国石化物流行业随着石化产业的发展面临着转型发展的迫切需求,要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应对和适应“入园进区”、安全生产、环保监管等宏觀政策以及资源整合、信息技术等给行业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王晶.我国石化物流格局及第三方仓储发展分析[J].科学管理,2016(05).
(作者单位:厦门港务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