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一城两馆的大背景下,福州科技馆秉持创新理念,扬长避短,利用“产学研”的桥梁开辟馆校合作渠道,探索特色化科普活动,在“馆校合作”办科普的实践中,打造了多个精品项目,实现了自身的价值,达到了多方共赢的目的。
关键词:科技馆;馆校合作;科普活动;教育职能
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03.023
1 “馆校合作”的探索实践
福州科技馆于1992年成立,是福州市重要的精神文明窗口,在建馆之初就踏上了不断创新的历程,尝试与高校合作开展科技培训工作,例如与福州大学合作开展“自学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高校远程教育”和“工程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等教育培训活动。在高校的支持下,科技馆的培训工作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良好口碑。
福州市是福建省的省会城市,在城市中心,已建有一座省级科技馆,其地理环境、投资规模、功能种类均大大优于市级科技馆。此外,投资超过9亿元的省级新科技馆又在兴建中。如果市级科技馆不向差异化的方向发展,那么自身必将被边缘化,造成资源浪费。2007年,福州科技馆搬迁至远离市区的橘园洲大桥公园内,因周边基础设施欠缺,市民来馆参观十分不便,科技馆的人气锐减。
福州科技馆要生存,就必须秉持不断创新的理念,挖掘可利用资源。近年来,我们在科学教育活动上下了足功夫,从提升“软环境”入手,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逐渐形成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从农学到化学,再到工学,从志愿者服务到技术咨询,再到科学传播等多层次、多学科、多角度的“馆校合作”模式,特别在与高校合作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方面,出精品、创品牌,办出了中小馆的特色。福州市科协承担着福州市“产学研”合作任务,与在榕高校联系密切。福州科技馆利用参与“产学研”合作工作这一契机走进高校校园,在与高校师生的互动中达成合作办科普的共识。2010年以来,馆校联合办科普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馆校间实现资源互补、互惠双赢。福州科技馆给大学生们创造实践机会,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成为他们认识社会、接触社会的第一站,深受高校师生的欢迎;而高校完善的学科体系为科普展教活动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知识储备——优秀的师资是科学传播队伍的“智囊团”,甚至教学装备都能成为我们的科普展品,真正实现资源共享。青少年在与大学生互动的过程中,除了学习新知识外,还能了解大学校园生活。
福州科技馆先后与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州教育学院、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闽江学院部分院系等多所高等院校达成了共建“教学实践基地”的合作协议。各院校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开展科普教育活动,逐渐推出了“科普志愿者服务”“科普农场”“在榕大学生创新作品展演”等一系列深受大家欢迎的品牌活动。
福州科技馆户外“生态园”占地2 hm2,有杨桃树、琵琶树、榕树等各类果木80多种200多科。在到处都充满钢筋水泥建筑的今天,福州科技馆拥有这样一片“绿洲”十分难得,这在国内科技馆中为数不多。因此,我们利用“生态园”与福建农林大学尝试“馆校合作”,开展科学教育活动,为市民创造一个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机会。福建农林大学的师生用他们的学科特长,给“生态园”带来更加科学、专业的栽培技术,并面向市民开展植物辨识、观赏和果木种植培训等活动,同时,还举办了具有农林学科特色的蝴蝶展、鸣虫展、宠物饲养、标本制作等主题科普活动,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好评。
2011年,福州科技馆在户外开辟出0.2 hm2土地,创办现实版的“科普农场”,市民通过网站报名申请土地,按约进行种植体验,由福建农林大学给予种植技能培训和指导。3年内,农场粉丝队伍不断壮大,“开心农场俱乐部QQ群”接纳2 000多个家庭新加入成为会员,粉丝超过1万人。市民在“劳动”中了解了作物从播种到收获整个过程,与大自然更加亲近。“科普农场”已成为福州科技馆的品牌活动,被中国科协评为“特色科普活动”。
福州科技馆还分别与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闽江学院、福建工程学院共同举办了“化学魔术”“神奇印染”“智能机械展示”等主题活动。2011-11,我们把各高校的资源进行整合,为大学生们推出了更大的展示平台,举办了“在榕大学生创新作品展演”。在活动中,各院校师生积极参与,晒出好作品,其中包括福州大学机械学院自行研发的方程式赛车,福建农林大学的动植物标本和先进的栽培技术,福建师范大学的“化学魔术”,福建工程学院自制的3D打印机,闽江学院的服装表演、布艺制作、扎染技术等,让市民大开眼界,赞不绝口。迄今为止,“在榕大学生创新作品展演”已举办三届,展演内容逐渐丰富,人流量逐年递增。在观众中,不少企业家现场看中人才,表达招募意愿,或挑中创新作品,商洽合作事宜。该展演已经超越了观赏娱乐的范畴,成为大学生们带着科技创新作品走出校门,向社会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也是社会各界了解高校学科特色,观察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窗口。无论是高校师生,还是市民,都喜欢创新作品展演,并积极参与活动。当然,我们也与小学、中学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例如“机器人竞赛”“两岸中学生自然探索夏令营”等已成为我们的传统品牌项目。
2 “馆校合作”的成功原因
在一城两馆的大背景下,福州科技馆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其成功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①从学校角度来看,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学校多在校际之间或校企之间交流,与社会的互动渠道较少,而学校必须得到社会的了解和认可。“馆校合作”平台无疑给学校提供了通向外界的桥梁——象牙塔内的师生在科技馆的大舞台上展现自我,有利于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②从科技馆角度来看,无论是科普话题的选择,还是科普内容的丰富,都希望有取之不尽的资源。高校参与科普,为科技馆提供了多样的展教内容和形式,也是科技馆从服务中小学生延伸到大学生的良好契机,科技馆的社会价值无疑得到很大提升。③对市民观众来说,在“馆校合作”平台上推出展示作品或互动活动更能提升他们的参与兴趣,因为这些大学生设计的作品和策划的活动更贴近年龄相仿的青少年,便于他们模仿或探究。因此,由馆校联合举办的“大学生创新作品展演”活动总是能吸引大量的中小学生,今天学长们的成就就是他们明天学习奋斗的目标。
3 深化“馆校合作”的思路
福州科技馆在探索特色化科普活动中感受到了“馆校合作”的效果,并感觉有进一步深化的空间。下阶段,福州科技馆将继续秉持创新理念,深入推进“馆校合作”。具体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充分发挥教学实践基地的作用。福州科技馆已有与农林大学合作创建“科普农场”的成功经验,可将此思路延伸到室内展厅,利用高校资源制作科普展品,师生共同参与,将高校中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浅显易懂的科普展品,让高校在科技馆内有用武之地,能发挥一技之长。②发挥公共平台的聚合效应,扩大馆校合作面。福州科技馆已有与多所高校合作举办“创新作品展演”的成功经验,可将此经验扩延,与更多的高校合作。不分学校类别,也不论学校层次,都可以在科技馆找到展演的舞台。科技馆也将成为不限专业的学校、不设门槛的平台。③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扩大馆校合作的影响。福州科技馆与高校合作多年,共办科普活动,积攒了人气,扩大了影响,已形成新的品牌。为保持馆校合作较强的生命力,就应该让这种活动受益多方,例如馆校合作举办科普活动可以成为高校形象宣传、招生的窗口,也可以成为大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还可以成为企业招募人才、了解高校的渠道。这样的科普活动就不再局限于娱乐与观赏,而是要提升为交流互动活动,使多方受益。
4 结束语
“馆校合作”模式有助于科技馆与学校建立稳固而有意义的合作关系,科技馆主导的“馆校合作”教育实践正逐渐成为科技馆教育的一种潮流。根据科技馆的特点和学校的需求,积极探索、策划符合本馆实际情况的“馆校合作”模式,这是优化科技馆教育职能、实现科技馆互动式教育理念的有效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宋娴.中国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机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2]郑奕.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2.
[3]张勇.科技博物馆科学传播模式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
〔编辑:王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