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7|回复: 0
收起左侧

梦天行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小学生

Rank: 2Rank: 2

积分成就
UID
921
主题
51
精华
0
墨水
134

发表于 2022-2-21 20:3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楔子
罗伯特·麦克拉姆曾经说过:“决定一本书的开头,犹如确定宇宙的起源一样复杂。”
写卞毓麟,也不容易。寻寻觅觅之中,眼光再次落到那本《生活周刊》上。这是一种8开本、全彩版的时尚画报,2009年7月16日那一期的封面上,徐静蕾的大幅肖像正在向世人昭示该刊的品性。
就在这一期的第4版上,刊登了一幅极“土”的黑白照片,其文字说明是:“1976年4月29日在 新疆南部人迹罕至的喀喇昆仑山地区发生日环食,卞毓麟参加了观测。图为当地兵站战士在海拔5000米的雪地里听他讲解天文知识。”
时光倒转,那一年卞毓麟33岁。群山巍巍,白雪皑皑。画面中央,卞毓麟穿着一身羽绒服,一边解说,一边比画,面前支着一架口径120毫米的便携式天文望远镜。四周围着十四五位战士,其中还有一位女性部队医务人员。他们表情专注,对宇宙奥秘心往神追。
弹指一挥间,又是33年过去了。在喜迎2009年7月22日长江流域日全食的热潮中,《生活周刊》刊出的这幅历史照片成了时尚中的时尚。其时,66岁的上海天文学会副理事长、著名的科普作家卞毓麟正为这次日全食忙得不可开交……
童年
卞毓麟的父亲卞献之生于1912年,母亲颜荷芬生于1915年,籍贯都是江苏泰州。不知什么时候,他的外祖父颜星斋举家从苏北乔迁江南,落户苏州。颜星斋是苏州很有名望的中医,书画俱佳,亦善诗文,如今一些九旬开外的老苏州人还能想起他。青年卞献之随颜老先生习医,勤奋精进,显为可造之材。但他因父亲早逝,迫于全家眼前生计,乃于20世纪30年代从苏州前往上海谋职,成为浦东中学的一名教员,悬壶济世便成了终生未竟的梦想。那时,卞献之家中除母亲外,还有一位未出阁的妹妹。妻子颜荷芬也曾在浦东中学执教,但她30来岁时患上类风湿性关节炎,数年之内发展到全身多数关节强直,竟而卧床终身,直至去世。
在上海市,离举世闻名的中共一大会址不远,曾有一条名叫“永裕里”的弄堂,由11排典型、规整的石库门房子组成。前几年它被拆除了,地块归这10多年来名驰南北的休闲佳处“新天地”另建楼盘。
1943年7月,永裕里52号亭子间的卞家有了个男孩,取名毓麟。凑巧的是,同一幢楼的紧邻、其时暂旅重庆的徐家,在同年9月生了个女孩,名叫徐海文。65年之后,这位已退休的优秀语文教师写了一部长达30万字的回忆录,她的儿子把它贴在网上,题为《太阳从这边升起——妈妈的回忆录》,颇受人们关注。卞毓麟觉得,这是他近年来读到的少数最真挚感人的作品之一。回忆录谈到关系密切的卞家:
“从我记事起,卞伯母就瘫痪在床……她学会用僵硬变形的手指夹筷吃饭,以减轻家人的负担,还学习给自己扎针,但始终没能站起来。她说一口绵软的苏州话,待人和蔼可亲,虽然从不出门,但知识面很广。”
“卞伯伯是个非常难得的人,每天下班后就在冬冷夏热的亭子间里,给瘫痪的妻子按摩、洗澡、梳理。他还要买菜做饭照顾独子和老母,他的辛劳可以想见。夏季,北向的亭子间闷热难耐,一层又一层蒸汽蒙上他厚厚的近视镜片,他边忙家务边擦汗。他常穿一件洗得极薄的白色汗衫,木拖板在楼梯上慢而沉重地响,少年的我能听出他的疲惫和隐忍,但他脸上总是笑吟吟的,家里也是一团和气。”
卞家几世单传,这样的家庭很容易对“独苗”过分溺爱。卞家十分钟爱这个“独苗”,但管教却理智而清醒。卞毓麟也像其他小男孩一样淘气,但若太过分了,就会受到父亲的严厉批评。不过,童年的卞毓麟极少挨揍,父母亲都认为打孩子绝非文明之举。
从幼年就爱上繁星密布的天穹。岁月匆匆,卞毓麟已经很难记清,自己究竟是从哪一本书上第一次学到了最初的天文知识。他说:“还在上小学以前,父母亲就给我买了许多好看的书,它们都是《幼童文库》的成员。《幼童文库》中的每本书都不厚,彩色的图画很美丽。书中的字不多,好些字我都认识。其中有一本书说到地球绕着太阳转,月亮绕着地球转,还说到了水星、金星、火星、木星,特别有趣的是土星还戴着一个神奇的光环。”
“还有一本书上画了一幅有趣的中国地图。每个省都按照各自的形状轮廓画成一个小图案,例如将山东省画成一头骆驼,将湖北省画成一只蟾蜍,将安徽省画成一朵蔷薇花,真是好玩极了。”所以,卞毓麟在很小的时候已经能说出中国所有的省份。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出版业的重镇。2001年的一天,年近花甲的卞毓麟应邀出席在上海书城举办的《科技出版百年回顾展》。徜徉在展厅中,他忽然眼睛一亮:儿时钟爱的《幼童文库》!算术类的《算算看》、自然类的《动物园》……正静静地躺在一个展柜里。书在脑海中一页页翻过,过了许久,他才在熟人的招呼声中回过神来。
孩提时代的卞毓麟对于数就有很不错的感觉。还没学说话,就能迅速地随着大人的口令准确打出从1到10的手势。5岁时,卞毓麟就读离家不远的通惠小学——后改名为马当路第一小学,其学习成绩在班里居中偏上。成年后的卞毓麟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以为自己在小学时成绩蛮不错,直到有一次偶尔看见残留的几张小学成绩单,才发现自己得满分的科目并不很多。造成错觉的起因大概在于,他学习始终很轻松,还多次听到老师对家长说“这孩子蛮聪明的”,却没在意老师紧接着的那句话:“但上课老是做小动作,测验考试太粗心。”
1953年,五年级小学生卞毓麟10周岁了。生日那天,爸爸、妈妈为他准备了一份珍贵的礼物:刚刚在上海诞生的《少年文艺》创刊号。卞毓麟立刻读了起来。他对那幅每个孩子都能一目了然的著名油画《又是一个两分!》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那个又得了两分的小学生回到家里,冰鞋从书包里冒出头来;母亲黯然神伤,小弟弟却有点幸灾乐祸;姐姐责难的表情衬托出帮助弟弟取得好成绩的决心;只有那条扑到他身上的小狗不明白自己的好伙伴为啥那么沮丧。
2003年,《少年文艺》为庆祝创刊50周年,在《新民晚报》的著名栏目《夜光杯·十日谈》中,以《我爱少年文艺》为总题目接连推出各界人士的散文10篇。第一天是时任外交部部长李肇星的《少年理想伴我成长》,第二天就是卞毓麟写的《难忘的生日礼物》,再往后相继为叶辛、吕凉、任大星等的作品,收官篇则是沪上资深语文特级教师于漪的《撒布智慧的种子》。
中学
1954年,卞毓麟人读启文初级中学。未久,学校调整,启文并人上海市第二十二初级中学,地处香山路,对面就是名闻遐迩的孙中山故居。
卞毓麟初一时依然贪玩,只是玩法已与小学时代有所不同。有一次,他和同学一起尝试撑一把雨伞,从学校附近的一个高台上往下跳,想体验一下“跳伞”的滋味。结果恰好被班主任王治本老师看见,当事者皆因热衷危险举动而挨了批。
说也奇怪,到了初二,卞毓麟和一些原本浑浑噩噩的同班小男孩,忽然像换了个人似的,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