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近年来,由于极端天气事件不断增加,加之农村防雷设施不健全以及农民防雷意识薄弱,因农村雷电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该文分析了宿松县农村防御雷电灾害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村防御雷电灾害的对策建议,为降低农村雷电灾害,建设宿松美好和谐平安乡村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雷电灾害;对策建议;宿松县
中图分类号 P4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6-0156-02
雷电灾害是重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其是指遭受直击雷、雷电感应和雷电波侵入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化设施的增多,加之全球变暖趋势,极端天气事件不断增加,在热力条件的推动下,因雷电带来的灾害呈上升的趋势。由于农村防雷设施的不健全及农民防雷意识的薄弱,导致农村成为雷电的重灾区,很多的雷电安全事故发生在农村,使得农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1 宿松县农村雷击灾害的特点
宿松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全县辖9镇13乡209个村(社区),总面积2394km2,总人口87.35万。春夏之交多受西南低涡、江淮切变线影响,盛夏多为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变异性较大,雷电灾害频发。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决定了宿松农村出现雷击呈现以下特点:
1.1 雷电活动活跃期与农村农忙时节重叠 据气象资料分析,每年4月份以后,西南暖湿气流逐渐增强,北方冷空气频繁南下,冷暖空气在宿松境内上空汇聚产生强对流天气。5—10月份,恰好是该地从事农业生产的高峰时节,强对流天气出现时间与农忙时节重叠,极易造成野外劳作人员遭雷电侵害。
1.2 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充沛的水汽条件有利于雷电活动 宿松县地处大别山东南麓,南北长、东西窄,呈南北向分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为山区,东部为丘陵、平原。据气象资料分析,宿松县年平均雷暴日数46d,最多年份达83d。宿松县雷电活动大致分为以下3类:(1)春末夏初受西南气流、江淮切变线影响,暖湿气流自该县西南山区进入,受西南高山地形抬升多有雷电活动;(2)夏末秋初因副高东退,冷空气扩散南下,宿松处于冷暖空气交汇地带,暖湿气流受西北高山地形抬升及湖区低层水汽补充等因素影响而加强;(3)仲夏季节受局地热力抬升,午后陆地表面受日射加热,地表受热不均,在湖泊陆地间形成局地温差,出现强雷暴天气。因此,泊湖水源地对雷电活动有水汽补充作用,有利于水汽的低层辐合,西部的高山迎风坡地形抬升作用也有利于对流的发生和发展。
2 宿松县农村防御雷电灾害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宿松县各级政府、部门为改善农村民生需要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推广农村防雷公共服务的资金不足,农村防雷设施不健全,农民防雷意识淡薄,防雷知识缺乏。
2.1 农村居民防雷科普知识缺乏和主动接受防雷措施意识淡薄 当前的农村居民对雷电产生的原因和防雷装置避雷作用知之甚少,且主动安装防雷设施意识淡薄,应对防雷措施匮乏,给农村防御雷电留下了安全隐患,甚至部分交通闭塞的山区村落,部分村民对于雷击造成人员伤亡的认识依然停留在迷信阶段。农村经过多年的发展,农民的居住條件得到极大的改善,在宿松县许岭镇白云村,调查人员发现,该村家家均盖上了小洋楼,大部分村民都购买了家庭小汽车。按照当前的物价,农村一套两楼两底的小洋楼,从土建到内部装饰全部完工,平均造价约40万元,条件较好的家庭可能达到50万元,但其在雷电灾害防御方面的投入基本为零。原因在于:其一,农村居民从思想上没有认识到防雷设施的重要性;其二,缺乏基本的防雷科普知识。与村民交谈中发现,部分居民认为在自家屋顶架设避雷针会把应该落在其他住户家的雷电引到自家房屋上来,自己花钱替别人办事。持这种认识的人不在少数,所以当务之急应加强农村、农民防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2.2 防雷公共服务目前没有延伸到农村 随着防雷装置图纸审查制度的完善,目前城区及乡镇新改扩建建筑的防雷装置图纸审查、跟踪检测均能严格安装程序进行监管,但农村居民宅基地、自留地自建房屋的防雷技术服务得不到普及,农村居民接受防雷技术服务的途径有限。
3 宿松县农村防御雷电灾害的对策建议
3.1 安装防雷设施,尽量避免雷电灾害带来的伤亡损失 县政府加大对避雷设施的财政投入,政府出资或筹资在宿松县雷击高风险区安装避雷装置,吸引和拦截雷电带来的直击电流,进行区域性防雷,同时采取资金补助形式鼓励农民在建造新房的时候,将避雷装置设计和安装进去,旧屋也可以加装避雷装置,这样可以避免雷电对房屋的直击。另外,在电线架和木本植物茂密的地方加建警告牌,提醒人们在雷雨天气不要靠近可能遭受雷击的危险地带。
3.2 多渠道、多途径加大农村雷电灾害科普力度 宿松县幅员辽阔,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农村防雷工作面临居多困难。雷电活动虽不可控,但可防,只要坚持不懈的开展农村防雷科普教育,使百姓在出现雷电时科学保护自己,就能有效保护农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要建立多渠道、多途径的农村灾害科普工作机制,一是充分发挥乡村气象信息联络员桥梁纽带作用,制订防雷培训制度,让他们经过系统防雷安全培训后,成为防雷科普宣传的主力军;二是制作通俗易懂,百姓喜闻乐见的防雷科普宣传小册子及宣传画在每个农村村部、村口、小学、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农村人口密集場所散发和张贴;三是加强对农村中小学学生进行防雷安全培训,确保其掌握正确的防雷避雷方法。
3.3 完善有效合理的农村雷电预警信息发布机 雷电活动一般发生发展时间短促,如气象部门发布的雷电预警信号能快速到达目标受众手中,则能有效提醒农村居民在雷电活动前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尽量避免雷电灾害损失。气象部门灾害预警主要是通过手机短信、网络、微博、微信等方式发布,对广大农民而言预警覆盖面和时效性有限。完善农村雷电预警信息发布机制,一是建立乡镇预警发布中心,制订完善的气象信息发布制度,使得雷电预警信号及时快速转发农户手中;二是增加农村数字语音大喇嘛,通过语音合成方式将雷电预警信号经过合成播报出来,在野外劳作人员收听到雷电预警后及时采取躲避措施。
3.4 建立防雷示范村,通过示范效应促进农村防雷工作的开展 可根据宿松县区域经济发展及交通因素,在交通要道及易发雷电灾害的村组选择几个点,通过防雷监管机构统一组织,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由防雷监管机构负责技术指导,村组具体组织施工,将该村居民自用房安装防直击雷及防雷电流入侵设施。通过示范村的示范作用带动相邻村组接受防雷设施,从而推进农村防雷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邓战满,王智刚,杨建友,等.湖南省农村雷电灾害情况探讨[J].中华居民旬刊,2014(9). (责编:张宏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