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规程(2016)》明确提出了关于家庭教育指导的工作要求:“幼儿园应当主动与幼儿家庭沟通合作,为家长提供科学育儿宣传指导,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应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强化学校的家庭教育工作指导,中小学幼儿园要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统筹家校沟通渠道,逐步建成以园长和老师为主体、专家学者和优秀家长共同参与、专兼职相结合的家庭教育骨干力量。
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指导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务实有效开展迫在眉睫。为此,我园于2017年开展了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站相关实践研究。
一、农村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站的发展定位
我国农村家庭教育指导的相关研究表明,农村幼儿家长对有关家庭教育指导的概念认知水平较低;幼儿园指导幼儿家庭教育的形式以集中讲述为主,欠缺灵活性;农村幼儿家长对幼儿发展一般规律及必要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手段缺乏了解。作为一所农村乡镇中心园,对照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实际推进情况,以上问题在我园也非常凸显。那么,农村幼儿园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立足于农村幼儿家长的差异性,建立一种互动性和诊断性相结合的家园合作关系呢?
我园基于现有的优秀人力资源,即两名心理咨询师、两名家庭指导师和部分骨干教师,结合本园幼儿家长的人员结构,即以祖辈家长、全职妈妈为主的人群,明确了建立优秀资源服务团队。家庭教育指导站以现场一对一指导的方式为主,以每周两次定期开展指导站的形式,现场接待家长的问询,直面家长的育儿问题和困惑。定位于活动形式相对灵活的家庭教育指导站后,我们把主要关注点放在以支持“特殊”幼儿的发展需求层面,这里的特殊幼儿是指在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行为的幼儿,也就是有个体发展需求的幼儿。结合园所“十三五”课题研究内容,明确以支持幼儿冲突解决为切入点。两年来,我园坚持探索农村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站的建设与管理,切实服务于家长,解决幼儿发展中的各类问题。
二、农村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站的工作目标
(一)与时俱进,及时传递育儿理念
我园在关于幼儿冲突方面的调研结果显示:在面对幼儿间的冲突时,近70%的家长认为是消极的、负面的,不能将其看作幼儿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正常事件,不能利用冲突事件的契机引导孩子巩固交往技能,学习情绪表达和情绪管理。由此可見,作为家庭教育指导站,教育理念的传播十分有必要。
(二)排忧解难,科学分析育儿问题
长久以来,一些家长在潜意识中存在着重智轻德、重知轻能等错误观念,忽视了幼儿的全面发展。我们力求通过交谈、案例分享、微课、研讨、亲子活动等方式,逐步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幼儿行为表现,明确问题出现的真实原因,了解科学的教养方式、幼儿自身的气质类型、各项能力发展之间的相关性等内容。
(三)出谋划策,务实提供支持策略
针对孩子间发生的冲突问题,家庭教育指导站会结合家庭的具体情况,给家长提供简单实用的互动语言和亲子游戏。指导师在过程中提示家长:怎样说孩子才会听,说什么孩子才会做。当孩子出现冲突时,指导师需要明确告知家长:如何实现平静地接纳幼儿的情绪,如何支持孩子的不良情绪自然地表达,如何帮助孩子识别自己的情绪,如何让孩子学习通过语言和动作表达情绪情感。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一点非常重要,想让家长再次走进家庭教育指导站,需要家长听了有想法,想做、能做、有实效。
三、农村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站的组织策略
由我园优秀人力资源(管理者、部分优秀教师)组成的指导师服务队伍,协助家长解决育儿难题的家庭教育指导站成立后,我们采用了“拽”“顺”“牵”的策略。
(一)“拽”出来的前奏
家长最初对“咨询”没有太多的概念认知。如何让他们关注并走进指导站,我们做了以下尝试:首先是召开动员会,请班级有特殊需求的家长参与;其次是开展发布会,在指导站启动之前,我园在园所公告栏和班级家长群中发布了通知;最后是搞好宣传推介,活动地点选择在园所大门口的显著位置,指导站工作人员佩戴标志上岗,着工作服或正装上岗。
(二)“顺”出来的精彩
满足家长当下的需求,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顺”着家长的需求,针对家长咨询的问题,咨询小组教师点对点回应,为家长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让家长更加乐意接受。
(三)“牵”出来的完美
仅就事论事,虽然处理了表层问题,但未触及实质,其效果是短暂的。指导师还积极与家长进行互动,面对面沟通,及时跟踪观察幼儿的在园表现,检验策略和方法的有效性,并适时介入。通过和家长的多次互动,逐渐丰富了家长的教养策略,转变了家长的教育观念,让家长尝试站在幼儿发展的角度理解和引导幼儿。
四、农村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站互动方式
在家庭教育指导站,导师与家长的互动方式最初只局限于双向互动的方式。以导师和家长沟通为例,最初呈现的基本是亲子冲突方面的内容。但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出现了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冲突、家长与幼儿之间的冲突等情况。我们认识到,只有建立教师、家长、导师三方的有效互动才能更有效。针对个别有特殊需求的幼儿,还需要有专业人员的介入,如家庭育儿师、心理咨询师。个别家长的互动也应过渡为部分或全部家庭中全部成员的介入。现阶段,我们已经总结出以下五种有效的活动方式(见表1)。
五、农村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站的实践策略
为提升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时效性,我园结合课题研究内容,梳理了部分支持幼儿冲突解决的策略和语言,及时运用到家庭教育指导站中,为家长支招。“招”的特点应该是有效的、实用的、好操作的,只有这样,家长才会走进来,才会常来常往。
冲突一:幼幼冲突,孩子总是喜欢打人,甚至咬人(小班幼儿)
基本策略运用:教师和家长共同分析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主要是交往技能有所欠缺),引导其在游戏情境中学习交往技能;教师向家长推荐1~2个亲子游戏内容,提示家长在游戏中和幼儿重复使用必要的交往语言。
互动语言:家长在游戏开始时可以使用语言:“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游戏过程中,家长需要不断重复:“和你一起玩很开心!”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帮助幼儿重构语言,如孩子举着一辆红色的玩具汽车对家长说“汽车”时,家长可回应:“这是一辆红色的汽车。”
冲突二:亲子冲突,孩子早晨起床时总会哭闹
基本策略运用:家长首先需要关注孩子的生理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如孩子几点睡觉、几点起床等,建议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同时,家长可运用游戏的口吻和孩子进行语言互动,变强硬的要求为温柔的坚持。
互动语言:家长在叫孩子起床时,可选择幼儿熟悉的故事角色或喜欢的故事情节进行引导,如“嗨,我是熊二,熊大該起床了,我们一会儿出去做运动吧”。当孩子穿衣服遇到困难时,家长可询问“需要我帮忙吗”,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当孩子赖床不起,出现不良情绪时,家长可以说:“宝贝,该起床了,一会儿你就要去幼儿园和好朋友一起玩耍了。”
冲突三:亲子冲突,孩子早晨来园时喜欢哭闹
基本策略运用:关注孩子的生理需求,如睡眠是否充足;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让孩子的情绪得以释放;请孩子说出不开心的原因,一般有依赖家人、不喜欢幼儿园、和小朋友发生冲突、被老师批评等;早晨,家长可早一点叫孩子起床,然后让孩子做一两件喜欢的事情,从而保持愉悦心情。
互动语言:教师可询问孩子:“是什么事情让你这么伤心呢?”孩子一般会说:“我想和妈妈在家玩”“我不想上幼儿园”“我还没睡好呢”等。此时,教师回复:“哦,是这样呀!现在该和妈妈说再见了,我先陪你一会儿吧。”教师安静地陪孩子坐一会儿,或带着孩子玩5~10分钟的玩具,等孩子情绪稳定后再离开。在来园路上,家长可以和孩子讲述一个他熟悉的故事,让孩子心情放松下来。当孩子哭闹时,家长不要训斥他们,应保持平和的心境,坚持把孩子送到幼儿园,然后平静地和孩子说再见。
六、农村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站对特殊幼儿的关注
家庭教育指导站的服务对象是那些面对孩子成长中出现问题或是存在育儿困惑的家长。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家长属于过客,基本在1~2次后就解决问题了。但是,也有一些家长属于常驻人群,他们的孩子也相对特殊。由于家长的需求比较特殊,在为他们提供指导时就需要付出大量的沟通、持续的观察、有效的分析、多方的交流以及耐心的应对,这也让指导站的工作更具挑战性和价值感。
典型案例:冲突混合体的萱萱
1.萱萱的基本情况
萱萱是一名中班幼儿,不喜欢人多的场合,多数时间是和家里的成人(奶奶、妈妈)在一起玩。萱萱遇到问题时的表达方式就是哭闹,她在班级里喜欢自己玩,仅有两个相对固定的好朋友。萱萱在与好朋友一起游戏时,会有短暂的语言沟通;和多数幼儿交往时,出现频率较多的则是大喊“啊”。但实际上,萱萱和成人单独交流时的语言表达比较顺畅。萱萱发脾气时会大哭大闹,甚至躺在地上打滚,哭闹时间一般持续5分钟以上,频率为一天3~5次;萱萱哭闹时的声音特别大,有时会乱砸东西或攻击其他小朋友。
萱萱的问题行为让老师和家长很苦恼,于是,导师团队的成员们聚在一起探讨,观察分析幼儿发脾气时的表现。经过指导师的观察,以及和班级教师、家长的沟通后分析诊断:幼儿在情绪识别、情绪管理、交往技能上均存在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
2.确定干预策略及执行效果(见表2)
类似萱萱这样特殊幼儿的案例让我们认识到,家庭、园所之间的有效互动非常重要。家长需要指导师给予最直接、最有效的帮助,指导师帮助家长调整和改变教养方式。在整个过程中,指导师和家长之间的互动原则是理解和接纳。在运用策略时可能会遇到实际困难,如家长的教养方式改变需要时间,等待孩子的成长也需要耐心。在此过程中,家长和指导师之间需要建立积极的悦纳关系,这也是互动执行的必要保障。
七、农村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站互助小组的出现
在家庭教育指导站中,家长育儿问题主要集中在同伴冲突、亲子冲突、幼儿能力发展(如注意力、控制力)等方面。我们将有共同需求的家长安排在同一组,通过咨询形成互动小组。在此过程中,运用家长自身的案例去启发其他家长,用家长验证过的方法去说明实施效果。待相互熟悉后,家长可以主动针对孩子的问题进行交流。这种互动既利于家长接受,又可以激发家长调整家庭教养方式的信心和决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