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有什么样的家庭、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目前的家庭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行为方面的误导,主要表现在对孩子过分的溺爱。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被视为掌上明珠,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每个家庭都以孩子为中心,什么事全都依着他们,什么家务事也不让他们沾手,养成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怕吃苦、好夸奖、怕批评的习惯,缺乏受挫折能力和一定的自理能力。另外有些家长由于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忽视家庭教育,重养轻教,宽严失度,放任自流。另外来自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以及学校教育的偏差,也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一、培养良好习惯的具体目标
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校要求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为基本线索,让孩子从自己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从做人的一言一行做起,逐步养成说话有礼貌、办事有分寸、行为有规范的习惯;从自尊、自重、自强、自信、自律开始,逐步养成爱老师、爱同学、爱父母、爱身边的人、爱人民的感情;从爱自己的物品开始,逐步养成爱自己的课桌椅、爱教室、爱学校、爱家庭、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从遵守课堂纪律、规章制度开始,逐步养成遵守社会公德和国家法律的习惯;从关心和爱护班级并为之多做贡献开始,逐步养成集体主义的观念和品格。
二、培养良好习惯的具体实践
1. 唤醒养成意识
班主任对学生加以引导,唤醒学生的习惯养成意识,使他们将自己的行为自觉纳入到遵循《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要求上来,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心理习惯等。
2. 营造育人环境
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因地制宜,美化班级,制订班规,办好班级黑板报和学习园地,设立图书角,挂置名人名言的标语,搞好班级环境卫生,不断提高精神文明程度。使班级环境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3. 发挥示范作用
孩子们几十双眼睛都盯着教师的一举一动,再没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捉摸一切最细微的事物。班主任的示范作用,使养成教育“可见、可学、可仿、可行”。因此,教师必须时刻留心自己的言行,要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时时处处为学生做表率。
4. 開展礼仪教育
在各科教学中渗透礼仪,寓礼仪教育于各项活动中。如每日的礼仪常规检查,每学期评选优秀学生,学校的礼仪标兵活动,设置礼仪监督岗,开展《三字经》礼仪儿歌,班级开辟礼仪角,展示礼仪标兵的事迹和照片等,通过黑板报定期介绍有关礼仪方面的内容。
5. 注重激励带动
养成教育贵在主动发展。通过引导学生开展“爱劳动的好孩子”、“争当三好生”、“争当优秀少先队员”、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道德、选择行为、进行自我批评与合作竞争,从而自觉遵守规范。与此同时,组织开展“学、比、评、查、奖”活动,树立典型,激励全体学生赶超先进。
总之,养成教育是一项全面的综合性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良好习惯的养成要常抓不懈,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齐抓共管。笔者将长期不懈努力,积极探索德育的途径,紧紧抓住德育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育原则,为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