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分层教学法是职业中学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有目的地把知识点和学生理性分层,通过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不同层次的知识内容,最后实现知识掌握程度的最大化。针对分层教学法在机械制图课的应用和实施过程作出说明。
[关 键 词] 分层教学法;参差不齐;基层目标;中层目标;高层目标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2-0087-01
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学习态度、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存在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既能使基础较弱的学生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又能使学习较好的学生得到进一步发展,使所有学生从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都有所提高。
一、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职业中学的学生个体差异决定了分层教学的必要性。职业中学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个体差异明显。有部分学生爱学习,学习主动性强,求知欲望较强;有部分学生爱学习,但因智力因素的问题,学习跟不上进度;还有部分学生不爱学习,不配合教师的教学。这许多因素构成了职业中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也正因为这样,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就不能一刀切,要兼顾到每个层面的学生,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因此分层次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二、分层教学的重要性
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是有层次的,有些知识作了解要求,有些知识点作理解要求,有些知识点作掌握要求。针对不同的要求,讲授的深度是不一样的,学生的理解程度也是不一样的。由于学生个体的不同,对掌握教学大纲的内容也不可能做同一的要求,需要量才施教,让有能力的学生掌握的知识多一点,理解得更深刻一点。但也要兼顾普通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因此,分层教学在整个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分层教学是在让每个学生都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分层的。一方面,让一部分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加深知识点作深入理解,掌握更深层次的内容;另一方面,让相对后进的学生对基础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这样,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就形成了一个梯度,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带动,让先进的学生带动后进的学生,最后使学生最大化地掌握知识。
三、分层教学的实施
上面分析了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那么,在整个教学的组织过程中是如何实施的呢,下面以机械制图课中的一小节内容——截交线的画法来做说明。
首先,在分层教学前,教师应提前对教学目标及学生分层。把教学目标分为基础目标、中层目标、高层目标。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把学生分成三个部分,分别对应三个不同的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以基础目标、中层目标、高层目标的提出和落实为主线,通过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
(一)目标提出
1.基层目标:了解截交线的相关概念及平面体的截交线的画法。
2.中层目标:掌握圆柱体的截交线的作法。
3.高层目标:掌握圆锥体及球体的截交线的作法。
(二)目标解决
1.基层目标:主要包括基本概念、性质、平面体截交线这几方面的内容。通过完成这些内容的教学,达到基层教学的目标。这部分目标是要求全部学生都要掌握的,也是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点。(1)基本概念。截平面、截断面、截交线的基本概念。(2)截交线的性质。(3)平面体截交线。以正六棱柱体的截交线为例,向学生讲解平面体结交线的作图方法。要求全部学生都要掌握。
2.中层目标:(1)圆柱体的截交线。由于截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不同,平面与圆柱的截交线有三种情况:①截平面垂直于轴线时,截交线为圆。②截平面平行于轴线时,截交线为一个矩形。③截平面倾斜于轴线时,截交线为椭圆。(2)以截平面倾斜于轴线时的截交线的做法为例,向学生讲解圆柱体截交线的作图方法,只要求中层目标的学生掌握。
3.高层目标:(1)圆锥体的截交线。根据截平面与圆锥轴线的相对位置不同,截平面与圆锥面的交线有五种形状。分别是两直线、圆、椭圆、抛物线及双曲线。这部分知识点要求高层目标的学生能理解,但不要求作图。(2)圆球体的截交线。平面与圆球相交,截交线的形状都是圆,但根据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不同,其截交线的投影可能为圆、椭圆或积聚成一条直线。这部分知识点也是要求高层目标的学生能理解,同时掌握截交线为椭圆的画法。
四、分层教学法的效果
采用分层教学法实施教学,学生对教学大纲提出的要求有了不同程度的掌握。如,教学过程中提到了“截交线”这一节,采用分层教学,全体学生对截交线都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基本能完成简单截交线的作图方法;大多数学生实现中层教学目标,掌握了圆柱体及类似回转体截交线作图方法,对截交线的作图有进一步的认识;少数拔尖学生能完成高级目标,掌握圓锥、球体的截交线作图方法,这部分学生对截交线的认识是比较深刻的。
总体来说,在中职学校实施分层教学法很有必要,也是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教学方法。其实施过程需要考虑学生、教师、教室等多种实际因素,这也是作为一线教学工作者需要不断总结和提高的。
参考文献:
金大鹰.机械制图[J].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