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中国,医疗费用的急剧增长严重制约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也增加了人民群众的医疗费用负担。特别是在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大背景下,需要通过优化费用结构来降低家庭对儿童医疗费用的负担,以保障儿童患者的就医权利。因此,本文选取国内某三甲儿童医院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变动度的分析方法,对其住院费用结构及影响进行研究,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调整医疗费用结构。
关键词:住院费用;结构变动度;调整措施
一、引言
在中国,医疗费用增长过快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随着国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我国每年将会有约2000万新生儿诞生,0-6岁儿童超过一亿,城市儿童超过4000万。儿童作为特殊群体,本身无支付能力。据统计,2012年中国儿童的人均治疗费用为1469.08元,高于全人群平均治疗费用(1381.90元),且治疗费用中家庭承担65.88%,家庭经济负担仍然较重,因此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儿童的医疗费用负担水平。基于上述现状,本文现拟选取国内某三甲儿童专科医院作为费用控制研究的单元,运用结构变动度对2012 -2015 年期间住院病人的费用结构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影响住院费用变动的主要项目;并通过把握费用结构变化趋势及构成的总体特征,对费用结构进行优化。从而为医务工作者和医院管理者在诊疗行为和具体管理中提供费用控制的参考和决策依据,进一步建立合理、有效的的医疗费用管理办法,遏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实现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二、结构变动度分析住院病人均次费用
(1)2012—2015年住院病人均次费用结构变动值及变动度。
表1 2012-2015年住院病人均次费用结构变动值及变动度
计算方法:结构变动值=某个费用项目构成比的期末值-期初值
结构变动度=一个事物各组成成分的结构变动值的绝对值之和
费用构成的变动方向由结构变动值的正负来反映。表1的变动趋势图显示,2012—2015年期间住院病人医疗费用结构变动度为9.61%,其中2012—2013年是结构变动度的峰值为4.34%;2014—2015年结构变动度达到低谷,仅为2.56%。2012—2015年结构变动相对较小,变动幅度逐渐下降。
(2)2012—2015年住院病人均次费用结构变动贡献率
表2 2012-2015年住院病人均次费用结构的贡献率(%)
计算方法:结构贡献率=各费用项目结构变动值的绝对值/结构变动度€?00%
总的来看,在2012—2015年期间化验费、材料费、治疗费、药品费的影响因素最大。其中:药品费及医疗服务费用(治疗费、手术费、其他费)是导致住院费用结构变动下降的主要因素,四项累计贡献率高达50%,且因治疗费引起下降的贡献率为28.65%;检查费、化验费及卫生材料费是导致住院费用结构变动上升的主要因素,三项累计贡献率高达50%,且因卫生材料费引起上升的贡献率为30.34%。
三、结论
(1)药品费所占比例最大说明能合理控制药品费是控制住院患者住院费用增长的主要手段;药占比一直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且其结构变动的负向累计贡献率为11.27%,说明医院通过控制药品价格、严格控制抗生素等药品使用、药品超标扣款等措施来适时控制药品的使用量,使得药品费用的增长速度得到了较好控制,符合国家卫计委对药品比例控制的政策。
(2)检查费、化验费及卫生材料费变动速度较快,且高于总费用发展速度。由于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诊疗技术的提高及应用,带来了使用先进仪器及高值耗材的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医疗技术进步也可能导致“浪费型医疗”,医疗机构广泛使用医用贵重耗材及一次性医用材料,都会带来高费用。
(3)体现医疗服务人员技术劳动价值的费用项目占比增加不明显。这是我国医疗行业普遍存在的现状,物价政策对各费用项目的比价不合理,导致治疗费、手术费、诊疗费、护理费等体现医疗服务人员技术劳动价值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比例明显偏低,进而使医护人员的劳动价值得不到合理体现。
鉴于上述医疗费用结构分析,虽然该三甲儿童医院的住院病人费用增速放缓,但仍存在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医院应分析原因并制定相应措施。医院应结合医改政策制定措施,一方面降低药占比、耗材占比、检查化验占比;另一方面提高医疗技术性占比,以体现“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医改核心思想。
四、费用结构调整的措施
(1)政策层面。一是严格执行医改体制改革政策。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公立医院将全面取消药品加成,降低设备检查和检验类纯物质成分,并逐渐增加诊察、护理、治疗、手术或特色服务等体现医疗服务人员技术劳动价值的成分,让医疗收费回归价值层面,从而实现“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增减平衡”的原则。二是控制“成本驱动”因素。为了降低医疗成本,进一步给患者提供质优价宜的药品及卫材,政府已通过药品交易所对药品及卫生材料进行网上公开招标采购,大型医疗器械通过政府集中采购平台进行招标采购,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药品销售过程中的高定价、高回扣、医疗设备竞赛、医疗耗材增长过快等“成本驱动”因素导致的医疗费用增长过快。三是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配套改革措施。2015年公立医院获得的财政补助收入仅占总收入比重的15.05%,财政补偿并不能完全支持公立医院的发展以及补偿因医改而导致的政策性亏损。如果只靠医院自身经营收益来弥补亏损,就会引起医疗处置行为朝某些利润空间较大的费用项目上偏移。因此,应完善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以弥补医疗机构的资金缺口,保证医疗费用项目的合理化。
(2)医院层面。一是采取综合措施进行费用结构调整。医院可按照国家卫计委《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服务计划》的内容,规范诊疗服务行为,落实优质护理,提升服务内涵;深入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诊治活动,通过对医生药品超标扣款等措施来严格规范医师处方行为;大力推进临床路径及单病种管理,控制高值耗材的使用;开展个性化服务,创新服务模式,扩大服务范围,以提高劳务服务占比的价值,使得药品、卫生材料、化验检查、医疗技术服务项目的构成比在住院费用中日趋合理。二是严格管理高新技术的准入与应用,控制医疗成本。合理利用高新技术,能对医学科学的发展、诊疗技术的提高以及抑制医疗费用的上涨带来正向推动作用。因此,结合临床路径及目前的医疗卫生现状,正确评估出适宜的高新技术以适应于不同层次的医疗机构,并对高新医疗技术及设备的使用进行监督,以逐步规范各病种的治疗“模式”,减轻因医院滥用高新技术而带来医院高成本和患儿高费用。三是加强医院以费用结构控制为重点的目标考核。医院应将均次费用、药品比例及百元医疗收入消耗卫生材料等费用结构控制指标纳入各临床科室的综合目标管理责任考核中;在充分考虑各专业的病种特点及诊疗特点的前提下,确定不同专业的费用结构控制指标,并分解到临床各科室中;职能科室定期考核达标情况,并与其绩效挂钩,从而在卫计委总控目标的基础上优化费用结构,降低患儿医疗费用,确保医院良性运行和发展。四是创建日间快捷病房以降低住院费用中的检查费占比。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基础上,医院可通过优化临床路径,遴选出符合住院日间手术的病种,尽量让符合条件的患儿在入院前完成术前检查,术后仅实行手术和治疗,一方面降低住院检查费占比;另一方面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患儿出院者平均费用。
(3)患者层面。改变家属及患者的医疗消费观念。根据某些研究的调查问卷显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費观念的改变,多数患者家属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盲目追求“小病大医”和“一病多医”,并选择给患者用进口的材料和药品,或大量使用新疗法和高新技术,造成因“过度医疗”引起的患者材料费及药品费的增加。因此,医院应给予家属及患者正确治疗方案的引导,尽量保证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信息通畅,从而改变家属及患者过度医疗消费的观念,降低不必要的药品费、卫生材料费及治疗费的花销。
参考文献
1.徐彪,顾海.“公立医院收入结构调整”可以缓解看病贵吗——基于预算平衡下的医疗费用控制.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09).
2.谭礼萍.住院医疗费用构成的结构变动度分析.中国卫生统计,2015(1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计委.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共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
4.肖谦,廖碧玉.某院住院患者日均医疗费用解析.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4(09). (责任编辑:郭中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