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通过职业竞赛活动的实践研究,对强化专业建设、加快实训基地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提升职业院校的专业办学水平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 键 词] 职业技能竞赛;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34-0052-01
职业教育的关键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突出职业院校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而评价职业院校办学能力和水平的方法之一就是职业技能竞赛。通过对职业技能竞赛的实施和研究,可以将职业标准、职业素养等内容有机地融入教学,有效地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
一、职业技能竞赛的意义和内涵
职业技能竞赛是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开展的,以操作技能来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群众性竞赛活动。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是检验学生专业学习效果和实践技能的教学活动,进而推动职业院校专业改革与建设,引导建立符合行业要求和职业教育规律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职业技能竞赛促进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一)有利于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质量
铁道行指委、铁路总公司、铁路局铁道通信信号专业技能大赛活动已形成常态化。各级大赛项目、赛题的选取考核了铁路通信工、信号工的职业能力。为此,我系鐵道通信信号专业教师通过参加行指委的专业会议、现场观摩技术比武及对生产一线调研等实践活动,确定职业能力要求,确立典型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修订和完善我系铁道通信、铁道信号两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可以深化课程建设
职业技能竞赛综合考核了学员对铁路通信信号设备常见工作任务熟练程度和复杂设备运行故障处理能力的水平,对职业技能竞赛的研究,可促进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为此,我们修订完善了《区间信号自动控制设备维护》《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等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建立了院铁道通信技能竞赛题库、铁道信号技能竞赛题库、各课程实训指导书和试题库,申报、立项、实施了院级精品课程《铁路信号基础设备维护》的工学一体化教学,逐渐摸索出“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行动过程为导向,学为主教为辅”教学模式。
(三)可以加快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步伐
借助行指委、院级职业技能竞赛的开展,逐步建设完善实训基地的建设。对于职业院校来说,由于新技术、新设备的快速发展,实训室建设往往比较滞后,搭乘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的顺风车,可加快学院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我院为参加全国铁道行指委的职业技能大赛,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申请政府专项资金、学院自筹等多种渠道,两年来新建了ZPW-2000A自动闭塞设备实训室和数据通信设备实训室,完善了线务维护实训室。借院内铁道通信信号专业竞赛活动,对原有实训室进行了集中改造、整治,显著提升了铁道通信信号实践性教学的硬件条件。
(四)可以促进 “五个一致化”情景化教学模式的开展
职业技能竞赛是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下完成真实的生产任务,将研究成果运用于专业教学,实现了“五个一致化”教学模式:实训基地实训设备与铁道通信信号生产一线设备一致化,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专业实训;实训任务与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一致化,学生通过学习,能尽快掌握通信工、信号工工作岗位的作业任务;实训角色与从业岗位一致化,学生在实训项目中通过扮演通信工、信号工、值班员等生产岗位角色,提早熟悉了企业生产环境;实训作业程序与企业生产岗位一致化,学生通过实训能尽快上岗、标准作业;实训考核标准与职业技能鉴定考核一致化,以实现情境化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形式、内容的零距离对接。
(五)强化校企合作
铁道通信信号专业职业技能大赛是搭建在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一架桥梁,学院在组织职业技能竞赛的同时,聘请企业专家担任评委,加强和指导专业教学,为校企交流搭建平台,企业也在合作中寻觅专业人才,从而实现双赢。
(六)可带动专业群相关专业职业技能竞赛的广泛开展,从而促进大学生创业创新活动能力的提高
通过承办、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引导学生创业创新。我系在铁道行指委主办的大赛中取得了数据通信赛项三等奖,我系承办了自治区高职组现代电气设备安装等赛项,我系教师和学生均获一等奖,我系专业教师指导的“大学生校园网络服务APP项目”获得了第二届自治区“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大赛取得一系列的成绩,提高了学院专业办学的知名度,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总之,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的开展和实施,能有效地提升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的水平,促进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性教学,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规格,达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贾相武.浅议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13).
[2]吕景泉,汤晓华,周志刚.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技能人才培养的价值与作用[J].职业技术教育,2014(9).
[3]李彦.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功能与定位探析[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3(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