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都会走投无路。以主人公为首的几人乘着小舟送去了指南针和罗盘,却被认为是包藏祸心的奸人,被全船的人“齐心协力”砸到了大海里面。
不必说,这个梦境描述的便是作者眼中的当时社会:混乱、腐朽,掌舵之人各怀鬼胎,真正旨在救亡图存的人反而被人们敌视。
刘鹗本人作为兼受封建士大夫文化和近代西方文化影响的文人,虽然没有入朝为官,但却因治理黄河水患而颇有声名,后又兴办实业,希冀“师夷长技以制夷”,在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更是出资购粮赈济百姓,可以说是一位深具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他的很多主张在当时并不为人理解,甚至一度被视为“汉奸”,这与《老残游记》主人公梦中的遭遇可以说是暗中相合的。
一个为救亡图存四处奔走过的人,更能体会到个人的力量在时代洪流中是多么渺小。他虽是为了赚得稿费和救济朋友才写的《老残游记》,但也在其中寄托了自己的创作理想这个世界上,越有灵性的生命,就越懂得哭泣。所以牛马不会哭泣,猿猴会哭泣,所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断人肠”是也。但猿猴的哭泣又比不上人的哭泣,因为人是万物灵长。而人的哭泣也有有力和无力的区别。幼童失去果子,女子丢失了簪环,这样的哭泣是软弱无力的;湘妃泪染斑竹的哭泣,因为用情至深,所以是有力的,但哭力犹嫌不足;真正有力的哭泣,“其力甚劲,其行弥远”,是一片丹心可以光照后世的,如《离骚》是屈原的哭泣,《草堂诗集》是杜甫的哭泣,而《红楼梦》是曹雪芹的哭泣。在这里,虽然刘鹗自己没说,但是我们可以认为,《老残游记》是刘鹗的哭泣。
在这部小说里,我们可以看到主人公时而醉心山水,时而参禅论道,时而救济百姓,时而又断理冤狱,生动地呈现出封建社会末期的气象。
清朝末年的山水依旧如几千年来一般美好,“才出村庄,见前面一条沙河,有一里多宽,却都是沙,唯有中间一线河身,士人架了一个板桥,不过数丈的光景。桥下河里虽结满了冰,还有水声,从那冰下潺潺地流,听着像似环佩摇曳的意思,知道是水流带着小冰,与那大冰相撞击的声音了。”
清朝末年的人们仍为美好的事物而欣喜若狂,“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
清朝末年的百姓大多时候不过是官员晋升的工具,官员不论其死活,“玉大人笑道:‘你们倒好,倒慈悲起来了!你会慈悲于学礼,你就不会慈悲你主人吗?这人无论冤枉不冤枉,若放下他,一定不能甘心,将来连我的前程都保不住。俗话说得好“斩草要除根”,就是这个道理。’”
真正有力的哭泣,“其力甚劲,其行弥远”,是一片丹心可以光照后世的,如《离骚》是屈原的哭泣,《草堂诗集》是杜甫的哭泣,而《红楼梦》是曹雪芹的哭泣。在这里,虽然刘鹗自己没说,但是我们可以认为,《老残游记》是刘鹗的哭泣。
更多的时候,他们成了只会死读书的官僚们治理社会的牺牲品,“抚台就说:‘这些堤里百姓怎样好呢?须得给钱,叫他们搬开才好。’谁知道这些总办候补道王八蛋大人们说:
‘可不能叫百姓知道。你想,这堤坝中间五六里宽,六百里长,总有几十万家,一被他们知道了,这几十万人守住民埝,那还废得掉吗?’张抚台没法,点点头,叹了口气,听说还落了几点眼泪呢。这年春天就赶紧修了大堤,在济阳县南岸又打了一道隔堤。这两样东西就是杀这几十万人的一把大刀!可怜俺们这些小百姓哪里知道呢?”
一个地方一处山水,一座城市一个故事,有的还沉迷在民间艺人的精湛技艺之中,有的却因为官员的昏庸腐朽而流离失所。主人公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情不自禁地陶醉于山间水畔的清幽秀丽之中,但又时不时被国家的现状惊醒。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即将走到尽头,传统知识分子寄情山水以回避现实烦恼的方法已经没有太大作用了,天下处处满目疮痍,主人公又怎么可能独善其身呢?
在这个故事里,主角老残最终能做的就是凭着自己有限的力量去尽可能地消除他所看见的社会不公,但也无非就是出钱为陷入火坑的妇女赎身,写信请更高层的官员来重审冤案。他的人际关系网为他的有限努力提供了很大帮助,却仍然无法改变整个社会一片黑暗的现实。当书中一名酷吏动不动就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案子整得百姓家破人亡的时候,他唯一能做的便是请来一位江湖侠士,希望犯罪分子可以看在这位侠士的面子上不在酷吏的辖区犯事,以免祸及无辜百姓。但江湖侠士真的能完美地达到这一目标吗?如果醋吏调任了,还能有那么多的侠士在其他地方也一样起作用吗?书中没有回答,也不可能回答。
这部小说里,人们最熟悉的部分便是关于“白妞”王小玉音乐表演的描写,因为这段文字曾经入选过中学课本。同时,读过这本书的读者一定还对其中的“清官论”印象深刻。书中说,正人君子什么都好,就有一点不好,那就是在他们眼里,别人都是小人,对于人性的弱点缺乏基本的理解和宽容。所以才有自身清廉的官员因为百姓行贿而认定他们做贼心虚,把原本无辜只求自保的百姓打得奄奄一息。而能力突出并急于做官的人,往往会给百姓带来极大的危害,因为他们太过急功近利,同时又的确很容易得到提拔,于是“官愈大,害愈甚;守一府则一府伤,抚一省则一省残,宰天下则天下死”,远远比能力平庸的官员带来的危害大。
这些观点消极灰暗,体现出作者对当时的官场充满了失望,而这也正是封建社會走到末期必然会出现的情况。作者在第一回的梦境中说,那艘摇摇欲坠的船,
“驾驶的人并未出错”。也就是说,制度是没错的,错的是做事的人。从后文中关于官员的论调来看,他很可能认为官场之所以黑暗是因为做官的人其心不正,而没有认识到,其实当时的制度已经出了很大的问题,再怎么厉害的人也只能做一个疲于应付的裱糊匠,而没办法挽大厦于将倾了。
值得一提的是,《老残游记》一开始只写了二十回,以主人公和他的朋友双双抱得美人归为结局,后来又续了九回,故事情节的走向开始发生了变化。不再有判冤决狱的打抱不平,也少见风土人情的描绘,却花大篇幅描绘了一个带发修行的尼姑的爱情故事,并让前文中已经与主人公终成眷属的环翠出家修行了。此外,书中更交代了主人公老残的结局:因为生前多行善事,最终得以荣登极乐,升仙成佛了。这几回里,作者借主人公之口,谈论了大量宗教哲学和人生观点,并细致地展示了因果报应之说,封建色彩显得极为浓厚。不过,即使谈论因果报应,作者仍重点强调,那些朝廷大官与命妇几乎全都是恶有恶报,倒是很多普通百姓甚至衣衫褴褛的底层人士在阎罗殿颇受礼遇,作者对于官场的否定与失望可见一斑。
《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学识博杂,在医学、算学、治河等方面均有杰出成就,这些在他的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同时,这本书对于山水风景的描绘和女性形象的刻画颇具审美品位。也许越是社会黑暗、前途渺茫,人们对于美好的事物越是敏锐和珍惜。也因为这种敏锐与珍惜,《老残游记》不但在当时的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为后世国内外学界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主人公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情不自禁地陶醉于山间水畔的清幽秀丽之中,但又时不时被国家的现状惊醒。两干多年的封建社会即将走到尽头,传统知识分子寄情山水以回避现实烦恼的方法已经没有太大作用了,天下处处满目疮痍,主人公又怎么可能独善其身呢?
经典试读
老残随即到东边店里,问了店家,居然还有两间屋子空着,当即搬了行李进去。店小二跑来打了洗脸水,拿了一枝燃着了的线香放在桌上,说道:“客人抽烟。”老残问:“这儿为什么热闹?各家店都住满了。”店小二道:“刮了几天的大北风,打大前儿,河里就淌凌,凌块子有间把屋子大。摆渡船不敢走,恐怕碰上凌,船就要坏了。到了昨日,上湾子凌插住了,这湾子底下可以走船呢,却又被河边上的凌,把几只渡船都冻的死死的。昨儿晚上,东昌府李大人到了,要见抚台回话。走到此地,过不去,急的甚么似的。住在县衙门里,派了河夫、地保打冻。今儿打了一天,看看可以通了,只是夜里不要歇手,歇了手,还是冻上。你老看,客店里都满着,全是过不去河的人。我们店里今早晨还是满满的。因为有一帮客,内中有个年老的,在河沿上看了半天,说是‘冻是打不开的了,不必在这里死等,我们赶到雒口,看有法子想没有,到那里再打主意罢。’午牌时候才开车去的,你老真好造化。不然,真没有屋子住。”店小二将话说完,也就去了。
老残洗完了脸,把行李铺好,把房门锁上,也出来步到河堤上。看见那黄河从西南上下来,到此却正是个湾子,过此便向正东去了。河面不甚宽,两岸相距不到二里。若以此刻河水而论,也不过百把丈宽的光景,只是面前的冰,插的重重叠叠的,高出水面有七八寸厚。再望上游走了一二百步,只见那上流的冰,还一块一块的漫漫价来,到此地,被前头的拦住,走不动就站住了。那后来的冰赶上他,只挤得嗤嗤价响。后冰被这溜水逼的紧了,就窜到前冰上头去;前冰被压,就渐渐低下去了。看那河身不过百十丈宽,当中大溜约莫不过二三十丈,两边俱是平水。这平水之上早已有冰结满,冰面却是平的。被吹来的尘土盖住,却像沙滩一般。中间的一道大溜,却仍然奔腾澎湃,有声有势,将那走不过去的冰挤的两边乱窜。那两边平水上的冰,被当中乱冰挤破了,往岸上跑,那冰能挤到岸上有五六尺远。许多碎冰被挤的站起来,像个小插屏似的。看了有点把钟工夫,这一截子的冰又挤死不动了。老残复行往下游走去。过了原来的地方,再往下走,只见有两只船。船上有十来个人都拿着木杵打冰,望前打些时,又望后打。河的对岸,也有两只船,也是这么打。看看天色渐渐昏了,打算回店。再看那堤上柳树,一棵一棵的影子,都已照在地下,一丝一丝的摇动,原来月光已经放出光亮来了。
回到店里,开了门,喊店小二来,点上了灯,吃过晚饭,又到堤上闲步。这时北风已息,谁知道冷气逼人,比那有风的时候还利害些。幸得老残早已换上申东造所赠的羊皮袍子,故不甚冷,还支撑得住。只见那打冰船,还在那里打。每个船上点了一个小灯笼,远远看去,仿佛一面是“正堂”二字,一面是“齐河县”三字,也就由他去了。抬起头来,看那南面的山,一条雪白,映着月光分外好看。一层一层的山岭,却不大分辨得出,又有几片白云夹在里面,所以看不出是云是山。及至定神看去,方才看出那是云、那是山来。虽然云也是白的,山也是白的,云也有亮光,山也有亮光,只因为月在云上,云在月下,所以云的亮光是从背面透过来的。那山却不然,山上的亮光是由月光照到山上,被那山上的雪反射过来,所以光是两样子。然只就稍近的地方如此,那山往东去,越望越远,渐渐的天也是白的,山也是白的,云也是白的,就分辨不出甚么来了。
老残对着雪月交辉的景致,想起谢灵运的诗,“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两句,若非经历北方苦寒景象,那里知道“北风劲且哀”的个“哀”字下的好呢?这时月光照的满地灼亮,抬起头来,天上的星一个也看不见,只有北边北斗七星,开阳、摇光,像几个淡白点子一样,还看得清楚。那北斗正斜倚在紫微垣的西边上面,杓在上,魁在下。心里想道:“岁月如流,眼见斗杓又将东指了,人又要添一岁了。一年一年的这样瞎混下去,如何是个了局呢?”又想到《诗经》上说的“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现在国家正当多事之秋,那王公大臣只是恐怕耽处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弄的百事俱废,将来又是怎样个了局?国是如此,丈夫何以家为!”想到此地,不觉滴下泪来,也就无心观玩景致,慢慢回店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