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地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然而由于我国地区发展水平不一,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往往有高有低,社会结构逐渐完善的同时,其两极分化也随之加剧,这就导致我国出现了大量弱势群体。他们往往因为经济或文化水平较低而出现生活等方面的困难。中小学作为一个学生进入社会的第一步,其教育对孩子的益处是极高的,而面对弱势群体子女,更是应该加强对其心理教育,这是广大校园需要探究的问题。本文就班主任应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进行了简要研究。
【关键词】弱势群体 心理健康 教育
班主任作為一个班级的主人,不仅有为同学们传授知识的责任,同时,还必须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心理情况。弱势群体子女由于受到家庭环境或是社会待遇的影响,在其心理以及言行上很容易出问题,因此,班主任应该着重关注他们,以此来保证这些弱势群体的子女心理不会出现问题,保证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这是当今许多中小学校园面临的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一、弱势群体子女的问题
1. 孤僻冷漠,排斥他人
弱势群体的子女的性格往往是孤僻冷漠的,他们通常情况下会远离人群,当班级开展群体活动时,往往会逃避开,与其他学生的嬉笑打闹形成鲜明对比。绝大多数弱势群体的子女常常感觉自己很孤独无助,其所处的家庭环境致使一些弱势群体的子女心理歪曲,自卑情绪极为严重,同时由于较为早熟所以又有着极强的自尊心。自尊心与自卑心两种心理情绪在其内心碰撞,时间一长,就出现了交际困难,交不到朋友的问题。
2. 性格早熟,害怕嘲笑
弱势群体子女通常因为家庭经济环境有困难,所以其心理往往较早就成熟了。面对自己家庭经济的落后,极力想要改变这种情况。每当遇到一些来自于同学或老师对其家庭状况的询问时,他们就会极力扯开话题,以防止同学嘲讽,由于自尊心作祟,他们往往对同学极力防备,即便学生没有恶意,他们也会对其有所怀疑。他们往往是想要学习的,然而却碍于家庭情况无法得到和别人一样的教育,因此其心理往往会出现问题。
3. 态度消极,抑郁自闭
弱势群体的家庭往往都将所有期盼附加到了孩子身上,同时也有一些子女对于现阶段家庭情况不满,想要强大起来,但在想到未来上学仍然需要大量钱款时,又开始出现了严重的畏惧心理,害怕未来,想要逃脱。他们空有一身抱负,却无力施展,这种情况及其常见。甚至有一些子女出现了抑郁症等问题,他们往往过于自卑,最后缺失了对生活的向往,慢慢走向极端,想要用自杀轻生等方式来解决自己内心的无奈。
二、解决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的方法
1. 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互动
弱势群体的子女往往是早熟的,面对许多事情时,通常极端敏感害怕,但同时他们又期盼能够和老师谈心,和同学交流。班主任可以根据他们的这种心理,来走进弱势群体子女当中,虽然他们相比于其他孩子来讲,心智稍显成熟,但其在思考问题时,仍然是以中学生的身份,为了帮助他们摆脱自卑心的困扰,教师就应该尽自己最大所能走进孩子,绝不佩戴有色眼镜,保证不会轻视每一个孩子,以此来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让他们时时刻刻都能感觉到自己是被爱着的,以此来降低他们内心的自卑,保证学生能够健康发展。同样地,教师必须明确每一个孩子身上都以属于自己的亮点,以此来保证他们能够在与教师的交通中明白自己的缺点。
2. 设置多姿多彩的课堂活动
班级活动向来都是一个能够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办法,它不仅能够授予学生知识,更是能够使课堂氛围活跃自由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在纠正弱势群体的子女心理时,往往有极好的效果。多姿多彩的课堂活动往往会让他们忘记自己心中的烦恼,同时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他们也能与其他同学进行足够的沟通交流。比如,班主任在开设课堂活动时,可以选择知识竞赛这一项目,不仅能够帮助弱势群体子女得到文化知识的充实,还能让他们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与此同时,还能与其他同学产生足够的交流探讨,最终大家不仅能够共同进步,还能让他们感受到课堂这个大家庭的爱意。
3. 学校家庭联合辅导
对待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不是班主任一人就能完成的,他还需要社会家庭的协助配合,三者必须达成一个完整的网络才能保证学生不会误入歧途。因此,班主任可以开展一些家访活动,到学生的家里去,通过与家长的近距离对话来交换对于孩子心理发展的建议;同时还可以在举办家长会时给家长宣讲一下如何保障孩子心理健康,为他们科普相应知识,必须保证家庭这个小环境能够给予孩子爱的温暖,学校这个大环境才有望渗入到孩子内心。
4. 加强对学生的针对辅导
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往往是各不相同的,其性格更是存在着莫大的差异,因此,班主任在进行心理辅导时,应该采用针对性的辅导方法,通过对每一个同学进行精准询问,以此为根据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指导,在培养他们的性格积极自由的同时,还能帮助他们不再自卑,解开其心里的重担。同时,教师还必须时刻关注弱势群体子女,用心去聆听他们的需求渴望,用自己的爱去感化他们。
结束语
总而言之,欠发达家庭弱势群体子女的心理问题往往属于多方面,我国在社会发展变革时,绝不能忘记这个群体,这需要社会家庭以及校园多方联合起来支援保护弱势群体子女的心理健康。而中小学班主任作为这些孩子的引路者,有必要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防治他们出现心理问题,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拥有一颗健全明朗的心灵,让他们在适应课堂秩序的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以便于今后能够适应社会,勇敢面对一切挑战,只有这样,弱势群体子女的未来才能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 丁顺民.宣传创新——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探索[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2(6):57-59.
[2] 杨丕信.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J].华夏教师,2018(19):57-58.
【本文系甘肃省定西市教育科学“十三五” 规划2018年度课题“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弱势群体子女教育问题研究”(批准文号DX〔2018〕GHB152)之成果。】
作者简介:包瓛(1976.06-),男,汉族,甘肃定西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小学语文教育及农村弱势群体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作者单位:定西市安定区青岚山中心学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