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于农村小学教育来说,教育工作者们需要尤其注重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教育,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干预,让学生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本文将主要探讨如何围绕农村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
小学阶段作为个体的重要发展时期,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知识内容引导,也需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干预教育,帮助学生面对成长过程中来自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方面的压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挫折抵抗能力,从而实现身心平衡发展[1]。我国农村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很多小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以及理解,因此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农村小学教师需要担负起引导者的重要角色,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日常班级管理、德育教育联系在一起,发挥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1.当下农村小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
1.1自卑心理
和城市相比,农村的教育环境较差,在教学资源上也不如城市丰富,对于一些学习基础和领悟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很容易落在后面,长期以来这样的学生会不敢和别人交流,遇到问题也不敢表现出来,不仅缺乏学习上的热情,也会不愿意和同学交流,无论自己做什么都缺乏信心,而这种自卑心理也会反过来影响学习成绩,从而进入恶性循环。
1.2自傲心理
有一些小学生由于在家庭中父母不在身边,隔辈亲让他们成为家里的掌上明珠,这样的学生容易出现自傲问题,尤其在学习中获得一部分小成绩之后,更容易飘飘然,这种心理也会影响到学生的生活方面,不愿意为班集体出力、不愿帮助学习困难同学等等,这也是心理失衡的一种表现。
1.3冲动心理
很多农村学生都会因为父母不在自己身边,缺乏有效的管束力,从而当限制条件出现时,他们会感到非常不适应,甚至冲动反驳,滋生叛逆心理[2]。这种冲动心理也在于小学生本身缺乏社会经验以及判断力,思考能力的缺乏也导致学生容易冲动。
1.4焦虑心理
心理健康问题离不开个体的生存环境,受到性格特征的影响,有的学生会因为家庭条件问题,担负了过大的心理压力,有的学生会因为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上课担心老师叫自己发言,这些问题都反映出了学生可能正处于焦虑心理中,严重的焦虑心理将会导致情绪持续性低落,甚至影响正常的生活。
2.发展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路径
当班级中的学生出现以上几种典型的心理健康问题时,小学教师应当通过有效的班级管理进行调整,让集体的气氛带动学生回到正轨上,同时运用心理健康教育触发学生的内在调节能力,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德育教育作为辅助,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也要注重从安全的角度上避免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学生出现人身危险[3]。具体工作路径有以下几种:
2.1注重班级集体建设,运用团队协作带动学生
很多农村小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都在于不能正确认识自我,从而出現不合群的人际交往问题,造成问题出现的原因除了社会环境之外,班级的气氛也会对个体产生很大影响。对此,小学教师应当在班集体内为学生营造更多人际沟通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清楚认识到个体和他人的概念,并学会和他人相处。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多组织分组互动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内每个学生都会在协同作业中参与到课堂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做出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向小学生展示积极的沟通方式,从而为小学生提供榜样作用,这也是缓解个体精神压力的有效方法。
2.2注重心理健康和德育教育的融合,加大心理健康师资投入
农村小学教育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很多学校都没有专门的心理辅导室,一些学校也没有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实际上,为了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见效果、出成绩,应当注重硬件设备的改善,聘请专门的心理健康教师为学生进行针对性引导,真正上好心理健康辅导课,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4]。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教师也可以和德育教育融合在一起,实现德育和智育的有机统一,通过德育教育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标准,让学生能够以快乐愉悦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实在无法聘请专门的心理健康教师的情况下,学校可以邀请专业人士定期对学校老师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完善教师的知识体系,通过心理学知识的培训,让教师能够在思想层面上更加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实现教学方法的改善和融合。
2.3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和管理,联动家庭社会建立心理教育网络
为了在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在实践中落地,教育工作者们应当认识到,家庭和社会对于个体的重要影响,如果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本身存在问题,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因为学校应当注重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心理健康网络,形成良性联动,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开展提供稳定支撑。在对学生的引导上,学校也需要通过加强安全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家庭也需要发挥出监督未成年人行为的重要职能,学校作为农村留守儿童的重要监护人,需要承担起监护的重任,为学生努力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3.结语
综上所述,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教育和引导本身是一项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不能因为受限于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而被忽视。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和教育的诸多环节联系在一起,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教育工作者们也需要注重对自身心理学知识的补充,平时多观察学生,在实践中总结适合所在地区学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融合德育教育和智育教育,发挥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灵活性。同时,学校、家庭和社会也要积极地参与到心理健康引导的过程中,让小学生能够在健康积极的环境中成长,建立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备应对挑战和挫折的勇气,成为用于承担、善待他人的综合性全面发展人才。
参考文献:
[1]闫力.多举措做好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 甘肃教育, 2016.
[2]热依汗·肉孜. 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 教师, 2016.
[3]王苇娟. 关于小学心理健康课堂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 中国校外教育, 2017.
[4]李红梅.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体会[J]. 时代教育, 20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