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国外许多高等学府,如剑桥,牛津,哈佛等高校在建校前期就已经将博物馆作为学校的基础建筑而存在,这些位于大学城内的博物馆往往是为了发展大学校园内的科技文化,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随着时间推移,我国的一部分高等院校也开始出现大学博物馆,这类博物馆肩负着传递学校人文文化的任务,而本文讨论的重点内容就是分析自然类博物馆在我国高校的发展前景及对其未来发展的思考。
关键词:自然博物馆 高等院校 合作发展
1、高等院校中博物馆的发展现状
高校博物馆出现于公元前,而我国第一所高校博物馆建立于1905年,截至到目前我国高校博物馆总和已经超过200座,高校博物馆中的典藏并非是国家珍惜文物,多以研究成果和标本为主,设立高校博物馆的原因主要就是为了促进我国高校的科研工作,给这些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资料的同时,让学校的学生能够有机会接触到科研人员的成果,事实上高校博物馆所肩负的任务就是传递学校的精神,为学校建立学院文化,并将这种文化传递出去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而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相关部门也出台了相关文件,如2011年,我国国家文物局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加强高校博物馆发展通知》,将高校博物馆作为我国教育规划的行列。
博物馆按照馆藏类别不同又分为自然科技类博物馆,收藏类博物馆等等,从博物馆收藏的物品来看自然科技博物馆更符合我国高校的内涵,因为自然科技博物馆所收藏的珍品主要是科学界的研究成果,或者是社科类,自然类的研究成果,和古董收藏类的博物馆相比,能为我国高校内的科技工作者们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
2、自然科技博物馆在我国高校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建议
自然科技博物馆在我国高校发展中遇到的最常见问题就是,我国高校并不热衷于建设博物馆,很多校园完全没有建设博物馆的意识,有些高校即便有博物馆,其标准程度非常低,沦为一种形势产物,不能发挥自身的科普功能,而且因为体制的制约,很多博物馆的科技科普性创新性完全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同时自然科技博物馆内的展览品更新速度慢,导致学生对其失去兴趣的案例在我国科技类博物馆发展史上也非常常见,这是由于自然科技类博物馆的展品受个人和设计团队的制约,当个人或者团队没有灵感,缺乏创造意识的时候,自然科技博物馆中的作品更新速度就会降低。
(1)我国的博物馆分布不均,同时结构也并不合理,博物馆主要存在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集中在我国经济教育发达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这部分地区仅有一小部分高校设有博物馆,在我国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博物馆的分布较少,这些地区的院校完全没有建设高校博物馆的意识,同时我国科技博物馆的学科分布不够均匀,自然类科技博物馆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了天文地理,社科自然,工程建筑,人文环境等等,但是在这些学科中生物,地理类的展品较多,这和这些学科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和户外采集等有很重要的关系,而其他行业的展品则相对较少,尤其是数理化这类学科,研究成果很难以实体的形势呈现。
(2)我国自然科技类博物馆的管理体制上存在的问题:高校内自然科技类博物馆的主要运营经费来自国家补贴,而随着我国政策的变化,这部分补贴资金一直在减少,对我国高效博物馆的运行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同时我国的博物馆和同类展厅相比缺乏活力,没有创新感,很难吸引到人的目光,我国高校自然科技博物馆的宣传力度一直不够,还停留在过去依靠国家补贴度日的思想中,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必须要从深层次的角度去挖掘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不断完善我国的相关制度,提高我国自然科技类博物馆的管理方式,让我国高校自然类博物馆找到一条生存和发展之路。
(3)自然科技博物馆的运行费用高,没有相关政策保障和扶持很难持续经营下去,高校内部的自然科技博物馆主要是为了保存和展示该校的科研成果,并为其他的学者提供参考资料,高校自然科技博物馆的存在是为了促进我国高校内部的科研成果发展,但是,因为自然科技类博物馆的运营成本巨大,而且博物馆实行的是免费开放政策,没有资金来源渠道,往往会给学校带来一笔巨大的开支,同时相比人文类的博物馆,自然科技类的博物馆展出一次的消耗往往是前者的数倍,因为自然科技类博物馆中的展品更新周期短,和参观者的互动性强,运营维护程序复杂,没有政策支持很难持续经营下去。
3、自然类博物馆在我国高校的前景展望
综上所诉,不难看出制约我国自然科技类博物馆在高校内发展的因素主要是学校对博物馆不重视,资金渠道不完善,但不可否认,随着我国经济政治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高校自然科技类博物馆将成为我国高校开展教育工作的基石,自然科技类博物馆中的展品和我国高校研究人员的工作息息相关,相比其他类博物馆而言,自然科技类博物馆更适合在我国高校内发展。
我国自九十年代开展改革开放工作后,经济政治都在飞速增长,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物质条件的丰腴,以及受教育人数的不断增加,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不在满足于物质,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明显上升,同时在经济全球化加速的大背景下,我国的企业也不再满足于中国制造,不论是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还是企业转型,唯一的关键点就是人才,而人才出自高校,只有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才才能保证企业转型的顺利进行,而这部分人才不能仅仅依靠书本上的知识,他们必须要从前人的经验里不断的学习,而进入到社会上的人又很难静下心来搞科研,所以高校内部的自然科技博物馆相当于一个大的平台,它将社会上的实践经验和高校中的前端思想相融合,为在职的学生和研究者们提供一个孵化器,让知识和经验在博物馆中不断的交流,碰撞,为下一个知识的火花打下基础。
结语
自然科技类博物馆是我国科普实践基地的最重要资源,是科研成果的容器,但是其表达的理念则是高校的理念,展出的科研成果代表着学校的科研水平和教育程度,这已经超越了展品的实体价值,实现了科研成果的知识传播意义,同时随着高校内部自然类科技博物馆的发展和完善,相关的内部科研报告会和科普讲座也会陆续在博物馆内展开,这将提高博物馆在高校内的地位,让自然科技类博物馆为我国科研上出一把力。
总计
自然科技类博物馆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作用已经越来越突出,但目前来说还没有得到我国高校的重视,因为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时期,地区经济教育发展不均衡,博物馆对高校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同时也因为我国改革了一些政策,导致了高校内自然科技博物馆的资金和人员配备不均导致我国自然科技类博物馆的存在感低,但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的完善,政治文化综合发展,自然科技类博物馆一定能在高校内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曹宏;高校博物馆志愿者管理模式探讨[J];博物馆研究;2010年03期
[2] 周尚娟;论高校博物馆管理机制的改革和创新[J];博物馆研究;2010年04期
[3] 刘立勇;朱与墨;马红英;;高校博物馆在大学创新教育中的功能[J];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4] 庄元;创新教育视野中的牛津、剑桥大学博物馆[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0年01期
[5] 李相佑;陈超;滑建波;议高校博物馆之定位[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作者简介
强巴卓嘎,出生年月1987.4,性别:女,民族:藏族,当前职称: 实习研究员,学历: 本科,作者单位: 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单位所在地(精确到市):西藏拉萨市,单位所在地邮编: 8500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