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7|回复: 0
收起左侧

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初中生

Rank: 3

积分成就
UID
2302
主题
64
精华
0
墨水
158

发表于 2022-2-27 18:3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人文素养教育对职业价值信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通过分析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以及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薄弱的原因,提出了加强与改进高职人文素养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人文素养教育 高职 系统 对策
[作者简介]靳媛(1976- ),女,陕西临潼人,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思政教研系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陕西 西安 710032)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4年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专项项目“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三观’教育中的作用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4jk2028)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33-0049-02
受实用主义和功利思想的影响,我国高职教育长期注重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导致许多高职学生的发展存在短板,就业后暴露出岗位适应能力不强、工作的稳定性较差、人际交往淡薄、创新意识不足等问题。一般来说,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本科院校相比,在知识的专业性和广博性上存在很大差距。因此,高职院校如何科学地设置人文素质课程、采取与人文素质教育匹配的教育模式、加强课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人文素养教育对职业价值信念的指导作用
所谓人文素养,就是人文教育、人文科学在受教育者身上的体现,不仅包含道德伦理修养、政治素养、文字及语言表达能力、文学艺术感悟、历史及哲学思辨能力等多个方面,还包括开拓创新素养、调适整合素养、心理身体素养、审美鉴赏素养等。人文素养教育对职业价值信念起到了指导作用。
1.培养学生树立坚定的职业目标。职业不仅是生存的重要手段,更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高职学生毕业后要通过参加社会活动及社会服务体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实现人生目标和理想。人文素质在坚定职业目标和职业信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加强自主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
2.帮助学生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不同的职业活动内容与要求不尽相同,例如,会计行业的最低职业道德要求是不做假账,而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是爱护和尊重学生。不同行业和岗位职业道德要求又有着共同的职业人文素养,包括有敬业精神、规则意识、责任心,讲究诚信等。在高职课堂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是使学生做好进入社会准备的基本要求。开设人文素养课程,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将个人的职业追求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将热爱国家与热爱单位、热爱岗位紧密结合,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
3.树立学生正确的职业观。人文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职业观教育。职业观就是职业人对职业的基本看法,主要指对职业的评价与心理倾向,包括对职业的认知、情感、行为等几个方面。职业观是劳动者履行职业义务的基础,是对个体的职业行为取向具有持久性、稳定性影响的心理特征。开展健康的择业观教育,可以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提高选择职业时的自信。
二、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
综合起来,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文基础知识缺乏,文化素养较差。当前社会,部分学校不重视人文素养培养,许多学生在文字撰写、沟通与表达、心理素质等方面都达不到与学历相匹配的水平,甚至对中国古代文化、古代历史、传统礼仪等基本知识缺乏了解。调查显示,高职学生很少花时间主动阅读人文书籍,不注重人文知识的学习。
2.非专业的知识单薄,导致教育工具化。高职开设的专业多属于理工类,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理工科的高职学生更注重知识的工具属性。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后可能沦为工具或匠人,不懂审美,难以实现内在的可持续性发展,强调技术的运用,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的初衷。
3.人文精神的缺乏,导致人格培养的缺失。人格是人内在素养和外在素养的统一体。内在素养是人格的灵魂,是人的思想意识和精神境界。人文素养的缺失会产生一系列问题。首先,人格的境界和层次不高。部分偏科学生除了专业知识之外,不关注其他学科,虽渴望成才却缺乏自我坚持、自我评价、自我激励的素质,从而在成功的道路上屡屡碰壁。其次,人文素养过低会导致技术的滥用。技术本身没有对错,对错是由使用技术的人来决定的。运用技术的人如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会对社会产生危害。因此,在高职院校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时,应当通过人文教育来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格境界,从而培养健全的人。
4.创新精神需要技术和艺术“两条腿走路”。一般来说,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主要通过专业课来实现。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的产物,形象思维需要通过人文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来实现。有研究证明,创造力的高低与形象思维能力成正比。以高职建筑专业为例,其招收的多为理科生,多数学生缺乏艺术修养,从业后必然缺乏艺术觉悟和艺术信念,因此很多该专业的毕业生成为只懂工程技术、不懂建筑艺术的普通工人。
三、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薄弱的原因分析
1.社会观念的影响。以经济为发展核心的社会对大学的莘莘学子产生了较大冲击,当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很多高中毕业生在高考选择专业时把就业前景和岗位发展放在首位,将个人理想放在第二位。进入大学后,多数学生也以就业为导向,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考取各种证书上,进而忽视了对自身人文素养的培养。在选择大学生活方式时,受社会物质化观念的影响,部分大学生注重物质条件,忽略了人文素养带来的愉悦。
2.学校引导不足。随着高职专业课程的不断丰富,人文课程比例的压缩,很多学生把精力集中在强化专业技能上,很少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人文素养课程。特别是部分以理工科为主的高职院校,校园的综合文化氛围不足,学生无法感受到强烈的人文气息,对公益性的讲座和社团活动的参与度不高。随着高职院校间的生源竞争日渐激烈,不少学校注重师资力量、学校规模、项目开拓,对文化建设的重视不够,没有意识到素质教育必须贯穿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此外,教师的人文素养如职业道德、职业责任感、职业操守、职业精神等,也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有着重要作用。
3.个人思想。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不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行为、学习习惯、学习思维等。许多学生还没有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容易受到各种不良思想的侵蚀,人文素养较差。加之社会对学生的评价、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考核都是通过实际的标准去衡量,势必造成学生急功近利,特别是理工科的学生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专业技能,结果毕业后成为只懂技术、不懂人文,只有本领、不会创新的“匠人”。
四、改进高职人文素养教育的途径
1.构建人文素养培育系统。改革人文素养教育课程体系首先需要构建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人文素养课程体系主要包括:(1)人文学科课程:哲学、史学、语言学、文学、文艺学等。(2)社会学类课程: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民族学等。(3)文化艺术类课程:艺术欣赏、心理健康、美学、舞蹈学、公关礼仪等。(4)结合专业开设边缘类课程,注重知识的连贯性与整体性。这些课程可以以必修和选修的方式进行设定,每类课程包括一两门核心课程和若干门辅助课程,使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结合,通过不同类别知识的交叉性传授,让学生的文化结构互相补充,从而整体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完善人文素养资源系统。(1)丰富校园文化。文化氛围主要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在校园物质环境的营造中,要注重“因校制宜”,做到校园建筑的使用与审美的有机结合,力求教学与生活设施相对完善,兼顾校园环境中软、硬件工程的共同发展,实现学院的各种建筑和设施布局合理,融实用性、艺术性和教育性于一体,使师生在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为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发挥奠定基础。同时,应结合行业属性和职业需求,把地方历史与现代文化贯穿到人才培养体系中,建立“高品位、宽领域、全方位”的校园文化,发挥文化“引导、教育、塑造、完善”学生职业素质的积极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把富有情趣、贴近学生的文化内容引入校园文化中,成为学校的文化品牌。(2)重视教师育人职能。要通过各种途径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加强学校图书馆建设,满足教师学习需求。开设教师人文素养专题网页或微信平台,充分发挥校史馆、艺术场馆和人文讲坛等文化设施功能,通过教师将优秀文化、科普、艺术成果等传递给学生,使其受到影响。(3)建立开放式的校园环境。开放式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学生在校园中,接受人文素养教育并内化为精神品格。可以开展人文知识讲座、书香进校园活动、校企文化活动等实践,使学生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从而成为具有广阔视野和创新思维的当代大学生。
3.优化人文素养实践系统。(1)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健康的身心是每个学生发展和成才的基础,高职学生正值成长的关键时刻,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强,人文素养教育在提高心理素质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当代大学生容易受到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的影响,人文素养教育能有效帮助他们在人性、人格和人际方面健康发展,有效抵制不良行为。许多本科类院校相继开设了心理学的公共课程,并设立心理咨询等服务机构,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问题。高职院校开设心理相关课程也势在必行。(2)建立和完善人文素养的评价标准。高职院校要在原有的专业知识评价标准、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等评价体系中,逐步建立人文素养评价标准,包含德育、人文、艺术、心理素养、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内容,在评价与考核中既渗透了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又激励学生把这些标准内化于心,达到自我熏陶、自我教育的目的,从而在不断实践中有效提高人文素养。(3)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社团活动要着眼于学生的兴趣点,带动学生素养的整体提升。社团活动是以兴趣为出发点而自发形成的组织,对于培养学生的特长和适应能力具有助力作用。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如可以模拟百家讲坛,开设书法鉴赏课、美术鉴赏课、音乐鉴赏课、语言阅读课等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也可以通过社会调查,中秋赏月,春节、冬至包饺子、写对联等,让学生体验并感悟文化的魅力。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创造性,更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等。
五、结语
纵观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在高职教育体系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相对薄弱,虽然也有与专业课程对应的文化课程,但课程的育人功能却被摒弃,许多院校把人文素质培养的课程当作副课,导致学生轻视人文素养。我们应当站在宏观的角度全面改革,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专业教育水平。无论是政府、社会、学校还是教师、家长、学生,都有义务把人文素质教育摆在更重要的地位,从而提高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郝红梅.以特色校园文化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
[2]任立国,朱桂.汲取企业文化养料,培育优秀校园文化[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
[3]胡勇.校园制度文化的重要性[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4(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