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岁的许先生,刚退休就被查出患了肺癌。治病期间,他寝食难安,人也消瘦得厉害,医生建议他家里人找个心理医生帮助许先生减轻抗癌的心理负担。许先生告诉心理医生:“我的主治医生告诉我,治疗肺癌,我现在不能做手术,只能先做放化疗,这对我打击很大。据我了解,放化疗只是缓兵之计,不能根治肿瘤,我多次询问了我的主治医生,他都说这是一种治疗肺癌的方法,难道是因为我的病情太严重,家里人怕我知道了有负担,联合医生瞒着我的?而且对于放化疗,我真的一点都不了解,想到放化疗的副作用,我怕自己承受不了。”
其实很多患者都有过许先生这样的抗病经历,患者一面希望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一面又对放化疗心存疑虑。放化疗虽然是常规治疗肿瘤的手段,但大部分患者,包括许多非肿瘤科的医务人员对放化疗都是一知半解,所以容易胡乱猜测病情的严重程度,也容易片面夸大放化疗的副作用。
许先生的心理医生解释,在临床上,他也常常会遇到像许先生这样的患者,他们的担忧往往是基于自身所获得的片面的信息。对此,患者家属需要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担忧的具体内容,并向医生进行求证,全面了解放化疗的利弊。医务人员也有义务对新患者提供针对性的知识普及,介绍放疗的基本原理和治疗过程,以及放化疗反应出现的时间和主要表现。患者也可以与同病房的患者进行沟通,从中获得如何配合治疗的信息。一方面,病友间形成互助;另一方面,“现身说法”的方式更能够让患者接受,重新建立信心。做了这些充分的了解,大多数患者的恐惧心理将会得到缓解。
许先生的主治医生解释,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通常有三种方式:手术、化疗和放疗。不同的治疗方式有不同的原理,手术是直接切除病灶,化疗是用化学药品“杀死”癌细胞,而放疗则是用聚能的射线照射癌细胞从而较大规模地杀伤癌细胞。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如今更倾向于综合治疗——病理诊断报告为基础,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方式从而更大限度地延长患者的生命,提升生活质量。因此,对于许先生来说,以病理诊断为基础的治疗方案设计,应当是最适合他的治疗方案,不妨先做一个疗程的放化疗看看治疗效果,然后医生会综合考虑病理报告、治疗效果等内容,适当调整治疗方案。
随着肿瘤学研究的发展,医学科学家们除了重点探索恶性肿瘤的病因、病理机制、轉移复发机制、提高治愈率等方面外,也越来越关注给予肿瘤患者心理治疗的重要作用,因为恶性肿瘤患者在思想、感情、复杂心理活动等方面的困惑尤为突出。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肿瘤患者和家属只有从消沉绝望的情绪中走出来,建立起牢靠的抗癌信心,让肿瘤患者在面对癌症时不再惧怕,才能显著提高治疗癌症的疗效。
(编辑 王 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