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8|回复: 0
收起左侧

说不尽的歌德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小学生

Rank: 2Rank: 2

积分成就
UID
9488
主题
38
精华
0
墨水
108

发表于 2022-2-27 18:3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歌德对世界文学影响巨大。他的作品被翻译成48种语言,是各国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歌德通晓多种语言,熟悉欧洲各国各历史时代的文学作品与形式,他翻译、戏仿或用这些作品的风格写作。他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而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歌德的创作囊括抒情诗、无韵体自由诗、组诗、长篇叙事诗、牧童诗、历史诗、历史剧、悲剧、诗剧、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教育小说、书信体小说和自传体诗歌、散文等各种体彩的文学作品。最著名的是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诗体哲理悲剧《浮士德》和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
【关键词】:思想;世界文学;影响
一:歌德思想
恩格斯称歌德为“最伟大的德国人”,原因当不只在歌德写过《浮士德》和《少年维特的烦恼》等不朽杰作,开创了德语文学的新纪元,更多地还应该在于这位文学家有着杰出、非凡、博大而超前的思想。恩格斯在《英国状况》一文中指出,只有熟悉德国民族发展的另一个方面即哲学方面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诗人歌德的伟大,并且讲:“歌德只是直接地——在那种意义上当然是‘预言式地’——陈述的事物,在德国现代哲学中都得了发展和论证”。这就是说,歌德不只是伟大的诗人和作家,也是伟大的思想家和哲人,只不过他陈述事物的方式并非一般哲学家通常使用的逻辑推理和思辨,而用了文学家的形象斯文,仰仗的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和情节,也即是恩格斯所谓“直接地”、“预言式地”罢了。当代德国的歌德研究权威K·R·曼德尔科夫要说,歌德“已成为德意志民族同一性的隐蔽中心”。这一显示了其思想和精神强大威力的事实,我们也不妨看作俄格斯称歌德为“最伟大的德国人”的重要注脚。至于“歌德时代”这个流行于20世紀的术语和提法,系德国歌德研究权威H·A·可尔夫所创造。它大致包括1770年至1830年这半个多世纪,几乎涵盖了德国文学史和思想文化史上影响深远的狂飙突进运动、古典时期和浪漫主义运动,也即是歌德创作与思维能力最活跃、最旺盛的二十一岁至八十一岁这个时期。歌德丰富、博大、深刻的思想有两个核心:一为术语自然哲学范畴的进化论思想,它的形成是歌德长期观察自然和从事多项自然科学研究的结果;一为属于社会哲学范畴的人道主义思想,它的形成不但有赖于歌德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更源于他对欧洲自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传统的继承。进化论和人道主义,不但决定了歌德元哲学思想即宇宙观和世界观的性质,也支配着他所有的部门哲学思想;进化论思想,明显支配着他的政治哲学和宗教哲学;人道主义思想,强烈影响着他的社会政治哲学乃至伦理学和美学思想。歌德的《普罗米修斯》、《神性》、《威廉.迈斯特》和《浮士德》等作品所表现和蕴含的思想、精神,说明了歌德思想的一些特质,即它非同一般的高尚、博大和超前。这些作品的主仍几乎无例外地都是胸怀宽广的思想者,都有着思想家的禀赋。同样也经受着思想者的痛苦和磨难。维特的烦恼、浮士德的苦闷,就是思想者典型的烦恼和苦闷;
二:歌德与“世界文学”
(一)歌德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据厚达七卷的《浮士德》的文献记录,歌德的作品《浮士德》从1968年起被翻译成48种语言至少一次。斯图尔特·阿特斯金在一片文章中讨论1972—1992年间《浮士德》的翻译情况时,参考了除英语和法语之外二十多种语言的译文。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歌德对世界文学的影响,即他对其他国家经典的影响。在英语国家,在19世纪下半叶,学德语意味着阅读歌德的作品,特别是他的经典喜剧《伊菲格涅在陶立斯》、荷马史诗式的田园诗《赫尔曼与窦绿苔》,以及肯定会包含在内的《浮士德》。即便是现在,《浮士德》也是经典的一个重要组成。除了希腊戏剧,美国学生肯定能认出剧名的非英语戏剧只有《浮士德》了。歌德在中国的影响也说明了这一点,歌德的第一部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在德国出版的时候造成轰动,立刻被翻译成所有的欧洲语言。据说,许多年轻人自杀时的穿着和歌德小说主人公开枪自杀时所穿的衣服一模一样。一百五十年后,这部小说在中国仍有巨大的影响力。小说在五四运动之后引起了强烈反响。1922年,郭沫若将其翻译成中文;两年后,第八版面世,到1949年已经是第五十版了。到1935年,《浮士德》二卷被翻译成中文;之后,他的小说《威廉·麦斯特的学习年代》由冯至翻译成中文。在歌德的时代,欧洲正处在迅速的现代化过程中。显然,歌德作品在一个处于同样状况的中国社会中深得人心。
(二)世界文学对歌德的影响
歌德似乎总是将自己看作世界文学的一部分。他非常有天分——他第一首保存下来的诗是五岁所作。他在幼年受到了即使以歌德时代的高标准来看都异常良好的文学训练。他家境富裕,家里请来老师教他具体科目。他父亲藏书丰富,也亲自教育他。歌德在自传中说大约十二岁时,他练习用七种语言写小说——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英语、拉丁语、希腊语和当地德国犹太人的方言。他能驾驭的文学体裁则更为广泛。他的抒情诗包括歌曲、赞美诗、颂歌、十四行诗、民歌和讽刺短诗。他的戏剧采用诗歌体和散文体,包括戏剧、悲剧、讽刺性短剧、长剧、宫廷假面剧,甚至小歌剧——当然,还包括规模宏大的史诗剧《浮士德》。他写各种记叙文——短篇小说、长篇小说、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事小说,传世的有一部书信体小说、一部成长小说、一部社会风俗小说、诗体叙事史诗以及田园小说。几乎每种文学形式他都要尝试一下。在所有歌德感兴趣的领域里,这种古典和现代、国家和种族、主要和次要、上流文化和流行文化的结合是歌德的特色。在当今世界文学领域里,在倡导“世界文学”方面,歌德和那些开创比较文学领域的德国学者之间的相似之处是显著的。最近的议题是关于20世纪30年代比较文学在伊斯坦布尔的诞生。当时,一些著名的德国语言学家为躲避纳粹的庇害来到伊斯坦布尔。艾米丽·阿普特通过对施皮策的研究认为,施皮策对在伊斯坦布尔大学开展比较文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和同时代的其他流亡者一样,奥尔巴赫和施皮策都在德国长大,而歌德在那时是最具影响的文化形象,时不时地作为一个代表全世界人类和人文主义理想的人文诗人被国家和教育者加以利用。歌德影响了德国两代人,而正是这两代人先后创立了经典语言学和伟大的德国浪漫派所遵循的现代语言学。其中最具影响力的语言学家是洪堡,他创立了现代德国大学,是歌德的好朋友。歌德在后半生一直和他保持经常的信件来往。这段时间的德国文化当时(以后仍然会)被看作是德国的古典时期,常被称为“歌德时代”。德国的古典文化运动和语言学的创立以歌德命名,加上他的个人成就和思维习惯,可以说比较文学的创始人和比较文学对世界文学的关注均受到歌德的影响。阿普特所研究的施皮策向世界敞开胸怀,充满爱心;戴姆劳什所研究的奥尔堡和更加内敛,充满忧虑。但是,这两人和他们的观点从根本上说是基于歌德的开放和复杂的个性以及他同样处在混乱的历史转折点的境遇。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652
[2]:K.R.曼德尔科夫.批评家看歌德:第1卷 导言【M】,慕尼黑贝克出版社,1975
[3]:Gero von Wilpert 文学术语词典【Z】Koner出版社,1979.31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