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升入小学之后,身体、心理、生理都进入高速的发育发展阶段,学习、交往、实践等各项活动,增加孩子们的阅历、增长他们的知识储量,他们的思维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同时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和自我认知等方面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 尤其是大中高年级,如果这时候他们出现人际关系紧张、学习困难、人格障碍、考试焦虑、神经官能症等多方面问题,都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应该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因为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在心理学科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积极地实施着“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
一、由于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无论从教育目的还是从教育内容上来看,语文学科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都具有得很大的优势
具体的做法是:充分利用小学语文学科教材中蕴藏的心理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情感是构成人格稳定而独特的心理因素。情感教育,即教会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体察与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这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多种小学教材中,小学语文教材明显不同于品德教材,品德教材的德育渗透意图几乎是直述给学生的。单从课文标题上看,就十分明显。比如“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等。情感教育内容深深地潜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也承受着情感上的熏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赋予的人物的积极情感因素,引导学生体验、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最后还可以练就自我心理修养的能力。其实,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渗透不仅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教育的过程,也是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过程。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有赖于相应心理知识的掌握,更需具备一定的自我心理修养能力。这样,个体才能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保证心理健康,发挥心理潜能。
学生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发生发展的。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学科课程的教学,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尽可能使每个学生有展现自我的机会,使他们的心理素质通过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得到训练与提高。心理教育在语文学科的渗透,不仅表现在思想内容上的渗透,对于课堂形式等外在条件也有所要求,简言之,课堂形式对心理教育与语文学科两者的渗透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
二、作文、日记、周记的批改中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的作文既能检验他们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也最能及时反映出他们的心理动态。所以在作文批改中,教师应该随时注意各种苗头,及时加以引导、纠正,并不失时机地进行心理教育,这样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学生作文的评语里,教师恰当地应用一些“悄悄话”,能在思想上更好更深刻地去启迪、引导学生,使他们的身心更健康地成长。如有一位学生,他的学习成绩很差,经常不完成作业。在一次《老师,我想对你说》在作文中他说:“老师,其实我也想象那些成绩好的同学一样得到你的表扬,但是有几次我把手举得很高你都没有叫我。每次考试差了回家妈妈又会骂我的。老师,其实我学习那么差我也很不开心的。老师,我怎么办呢?”读了他的作文后,我的心被深深的震撼了。在评语中我先承认了自己对他的疏忽,并承诺以后会多提问他的。接着我就写了很多鼓励他的话。以后,我就在每周的周记中耐心地与他进行书面交流,了解他内心的苦恼和思想的变化,进而对症下药,作深入的心理疏导,以使他重新振作起来。事实证明,利用作文、日、周记评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很显著,既能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稳定学生情绪,还融洽了师生关系。
三、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做学生的知心好友,营造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学生“亲其师,才能受其教”,只有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才能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才能“乐于学,勤于学”。高年级阶段的他们开始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生兴趣,开始关注自己的变化和感受,也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观察和评价。但是,这种注重他人对自己的观察和评价的心理特征,极易导致猜疑心理。
因此,每一节语文课都是一节欣赏课,欣赏每一个孩子的优点发现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并将这些极度地方大形成“光环” 照耀着,指引着、约束着他们的思想行为。使学生在“亲善”的关怀下,逐步成长。
四、培养学生的智力
在教育过程中,可以利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智力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
为了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及作文能力,我在课堂上通过迅速的自由联想来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如,提供给学生一些词语“绿树、青山、蓝天、速度”等,要求学生通过联想,把它们串成一篇小短文,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了提高,临场作文的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为了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判断力,我让学生两两一组,为他们提供了一组组词语,让其中一位同学通过口头描述和手势的比划,让另一位同学来判断该词的方法培养其智力,通过这一形式的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和判断力得到了锻炼。
培养学生的坚强的意志力,克服惰性。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学生的意志品质日趋坚强,但还很不稳定,遇到困难就容易丧失信心,茫然失措,克服困难的毅力不足,学习的依赖性较强,做事缺乏耐心,急于求成。这一点从学生的书写习惯中就表露无遗,许多同学书写潦草,不按正确的笔画顺序书写,或者错误地进行书写,如“女”一字共有三笔,而许多同学把这一字写成由“く”和“フ”二笔构成的,即“”,省略了“一”这一笔画;又如在书写“口”一字时,原字有三笔,而许多同学写成由“|”和“]”二笔构成,省略底部的“一”这一笔画。针对这种情况,我就专门开展了书写课,重新规范学生的书写,描摹字帖,并就此开展了书法比赛。通过这一活动,不仅规范了学生的书写,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功底,而且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总之,只有充分合理的挖掘学生的各种潜力,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驱动力,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语文教学效率也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