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使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是我国当代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也是时代的迫切要求。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都可以归于心理健康的范畴,所以我们认为,健康的概念是指个体生理上没有缺陷和疾病,心理上没有异常和障碍,具有完善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我国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具有以下几条: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人格完整,自我评价正确,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正常,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心理健康,说到底是是一种人生态度。心理健康的人,一般都以积极地眼光看待世界,看待周围的事物,富有利他人的精神,能在付出,伸展自己的过程中增强自我价值感。
作为一名当代高职大学生,我们面临着各方面的问题,学习,生活,就业,未来,无一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学生作为一个大的社会群体心理特征很鲜明,年轻气盛,有活力,积极地生活态度和人生憧憬,当然不可避免的还有负面的心理状态。比如,阶段性的迷茫,学业的压力,情感的困惑等等。
一、当代大学生情感问题的主要表现
当代大学生的情感问题表现往往不是单一的, 而是较为复杂和零散的。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时间分配的不合理, 而导致情感的空虚在中学阶段, 学生面临着高考以及升学的巨大压力,都废寝忘食、争分夺秒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毫无一丝的松懈。而进入大学以后, 有许多学生却感到极度的空虚和无聊, 有的甚至厌倦大学的生活与学习,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呢? 这主要是源于环境上的变化, 特别是时间和空间的变化。通过调研发现, 主诉情感上有空虚感的大学生75%左右是属于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大学阶段的学习是一种与专业需要直接挂钩, 层次更高的学习, 需要进一步发挥积极主动性的学习; 另一方面, 大学的课程设置与中学相比是截然不同的, 由于学生的课程安排较少,而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较多, 在这种学习特点和环境下, 使一些学生难以走出中学阶段“教师安排”的模式, 自己不能合理分配和利用闲暇时间, 更谈不上自主学习, 由此便会形成情感的空虚。
2.自控能力弱, 而陷入情感的波动大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是深刻而丰富的, 他们的心理正处于一个由不成熟向成熟, 由不稳定向稳定转化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中, 他们表现得极为敏感, 一旦在活动、学习中产生困难或挫折, 就易使其情感发生波动, 进而走向极端化, 产生情绪情感上的悲痛、恐惧、忧伤等消极的不良心理倾向。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 各种消极的情绪情感体验会逐渐减弱, 但一旦再次发生挫折的事件, 便又会陷入到痛苦之中而难以自拔, 长此下去将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3.自我评价的偏差, 而引发情感的自卑许多大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自卑感, 主要是缘于他们对客观环境或对自我评价不客观。当前, 从我国高等学校的毛入学率来看, 当代大学生仍然可以称之为“天之骄子”,他们是在经历了激烈的高考竞争后有幸进入大学的人, 他们在中学阶段成绩都是名列前茅, 深受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羡慕, 而一旦进入大学之后, 自己以前的优势已不足为奇; 加之学习、活动、人际交往等都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形成极大的落差感和心理上的不平衡; 同时, 由于大学生们以往的失败经历或有某方面的缺陷, 使一些人产生了一种消极的心态,
4.人际关系的疏离, 而促成情感的孤独调研表明: 有孤独感的大学生, 常常伴随有抑郁、恐惧、焦虑等不良的情绪情感体验。当代大学生之所以会产生情感上的孤独, 主要是由于离开自己的家庭环境和与高中同学朋友的分离, 而在新的大学校园中一时难以适应所致。大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地区,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 在新的环境中若不能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 就会自我封闭、逃避群体, 甚至与群体中的成员发生矛盾等不良人际关系,
二、情感问题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目前, 大学生的情感问题在校园中越来越普遍和突出, 如果深陷其中的大学生不会处理或处理不当, 将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甚至造成严重结果。
1. 严重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情感问题是当代大学生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碍的重要诱发因素。这一时期, 若不能处理好情感的困扰, 便会诱发其他的心理问题如: 焦虑、紧张、强迫等不良的心理反应, 而这些不良的心理反应若长期积蓄, 得不到及时排解,便会进一步造成人格上的障碍或缺陷, 甚至发展为精神分裂症。同时由于心理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也会引发躯体化病变。例如, 由于长期的焦虑、抑郁便会导致神经衰弱、失眠、神经官能症等, 严重的甚至会出现生理病变, 而不得不中途退学, 这种现象在大学校园中已不足为奇。
2. 学习成绩明显下滑, 学业处于荒废边缘当代大学生一旦出现情感的空虚, 便会形成消极的自我, 从而容易逃避现实, 对理想失去信心与勇气。在与自己作心理斗争的同时, 有的无心学习, 荒废大量时间; 而有的则将情感转移到其他方面, 例如通过上网来排解心中的空虚, 并且越陷越深而难以自拔,
3.诱发许多不良行为, 甚至犯罪当大学生出现失控、自卑等情绪情感问题时, 都会下意识地进行适当调适, 但如若调适不当或失败, 又将会陷入更深刻而复杂的情感问题之中。
三、当代大学生情感问题的调适策略
通过以上的分析, 使我们认识到, 当代大学生在各种环境的影响下, 都会呈现出不同类型, 不同程度的情感问题及矛盾, 无论对大学生本人还是对社会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而如何正确有效地对大学生的情感问题进行调适,已成为当今社会和学校普遍关注的问题。
1.引导大学生制定个人的发展计划。当今社会已经跨入知识经济的时代, 这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然而, 由于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 许多大学生将考上大学为终极目标, 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情感便会产生空虚, 而要摆脱空虚,就必须引导大学生制定个人发展计划。首先, 大学生应制定个人学习发展计划。学习在大学的各种活动中始终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从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上看, 学生的学习任务还是相当繁重的, 而学生可自由安排的课余时间却增多了, 在这种情况下, 大学生们应首先从客观上明确自己学习的任务和目标, 比如“我大学阶段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将来是否继续深造进入更高一层次的学校学习”等。
2.用积极的态度来衡量与评价自我。由于大学生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和环境, 使得其自我意识出现明显的波动性, 往往过高地评价自我, 从而形成了骄傲、自负和自恋; 过低评价自我而产生自卑、嫉妒。因此,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 首先对自己要敢于解剖, 敢于去批评自我, 对于身边的教师和同学对自己所提出的意见和缺点, 要虚心接受, 以此来克服骄傲、自满的情绪情感, 其次,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只有在正确评价与认识自我的前提下, 才会形成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走出自负或自卑的情感困扰。在用积极的态度衡量和评价自我的同时, 大学生们还应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当出现情感问题及矛盾时, 学会用理智的头脑和坚强的意志来控制, 而不应凭一时的冲动, 作出损害他人和社会的事。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三失,即:失望,失去目标,失去自我。为什么会失望,在没上大学之前往往把大学看的很神圣,可是等到真的上了大学感觉和自己的理想中的大学落差很大,甚至大学有很多地方也很龌龊。所以产生失望情绪。为什么会失去目标?经过艰苦的高考好不容易拼上了大学,心理会有一种“到头”的感觉,会产生极端放松的心理,开始混日子,学习目标不是很明确。为什么会失去自我?很多学生在中学时都是班里的前几名,但到了大学高手如云,自己变成了后进生,心理产生不适应,再有大学的人际关系也开始趋于成人化,相比中学会更为复杂一些。在这些变化面前,有的学生会一时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失去自我。调试的方法其实也很简单,首先是确立目标,大学是人生的黄金时期,要做的事情很多。要尝试性的给自己的人生做个规划,然后利用大学这段时间去充分实践。另外对人生也要开始改变以前单纯的小孩的想法,应该让自己慢慢变的比较实际,能够以现实和理想并重的眼光观察问题。对任何事情都要学会单独面对,做多手准备。问题往往是改变的开始,所以如果正确意识到了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思考应对方法,往往会促使一个人得到进步和提高。
因此,大学生要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充分认识心理健康在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和发挥自身潜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维护和增进自身的心理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