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4|回复: 0
收起左侧

破解教育“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小学生

Rank: 2Rank: 2

积分成就
UID
2111
主题
52
精华
0
墨水
144

发表于 2022-2-27 18:4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工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撑作用。农村教育发展的快慢,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推进。笔者认为,要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重点解决好教育发展中的农村学校、农村教师、农村学生这三个方面的问题(简称为教育“三农”问题)。结合湖南湘西自治州的实际,要在“十一五”期间或今后十年内,着力建设功能设施完备的农村学校,使之达到“布局合理、校容整洁、管理规范、校风良好”的标准;大力培训适应教育发展的农村教师,使之达到“数量足够、结构合理、德才兼备、安心从教”的标准;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农村学生,使之达到“乐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全面发展”的标准。具体措施就是要实施“三个工程”,推进“三项改革”,建立“三大体系”。
实施“三个工程”,加快农村学校建设步伐
解决教育“三农”问题,前提是建设好农村学校。如果农村学校功能设施不全,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得不到改善,那么,教育“三农”问题就无法得到解决。
(一)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意义十分重大,一是巩固“普九”成果的需要。湘西州虽然基本实现了“普九”的目标,但与全面“普九”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农村中小学仍有部分危房存在,初中学位不足,辍学率偏高。通过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可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普及程度,巩固“普九”成果。二是优化整合教育资源的需要。目前,全州村平均拥有小学0.9所,有一师一校的村小和教学点525个,23人以下的村小和教学点568个。由于学校设置分散,办学规模过小,使得投入成本加大,办学效益不高,中小学布局不能完全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可以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三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按照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小学三年级以上年级要开设英语课,五年级以上年级要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根据湘西州师资水平、经济现状等实际情况,只有将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逐步向中心完小和片完小相對集中,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学生相对集中后,需要建设一批农村寄宿制学校。
基于以上三个方面的需要,2004年9月,我州正式启动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全州计划投入3亿元,建设项目校388所,土建项目643个,完成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为筹集建设资金,我州将农村税费改革财政转移支付教育资金用于危房改造的比例由10%提高到了20%以上,每年可筹集1606万元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资金。同时,州教育局将所有教育项目资金捆绑到一起,统筹安排,集中用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近两年来,我们集中人力、财力,精心安排,强化管理,抓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截至2005年底,我州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已筹集资金2.3亿元,完成了248所项目校,468个土建项目的建设任务,使全州中小学危房率由2003年的14%降至5.1%。增加了8万多个学位,集中了3万余名村小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到中心完小学习和生活,较好地满足了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目前,我州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土建项目还有资金缺口4000万元。我们的设想是进一步提高农村税费改革财政转移支付教育资金用于危房改造的比例,由20%提高到40%,每年可增加1606万元的建设资金。通过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目前,我州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用房、学生生活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基本得以解决。但是,目前我州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内部设施设备还十分缺乏,主要是信息技术教育设备、课桌椅、学生床铺、图书仪器等严重不足。州教育局将在全面完成农村寄宿制学校土建项目建设任务的同时,积极筹措资金添置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内部设施设备。据测算,需要资金1.6亿元。
(二)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农村和边远地区学校提供优质教育资源,这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手段。运用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将为农村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料,促进“普九”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同时,可以以学校为知识传播点,向村寨辐射,传播农村实用技术、经济信息和文明生活方式,提高农村群众的文化和文明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更快发展。
目前,我州95%左右的农村初中及乡镇中心小学已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联通。但要在所有村小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任务还比较艰巨。因此,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将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来抓,按教育部颁布的标准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进行学校装备。到2010年,全面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推进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和运用。县市城区100%学校建成能满足教学需要的多媒体教室,60%以上的农村中心完小以上学校配备网络实验室、电子阅览室和多媒体教室,使计算机辅助教学占学校总课程的30%以上。中学平均15名学生拥有1台计算机,小学平均18名学生拥有1台计算机。抓好湘西教育网和城域网建设,建立教育软件开发中心、教育信息资源库和远程教育传输中心。同时,力争90%以上的村小实现“校校通”,100%的农村中心完小以上学校实现100Mbps的高速互联,逐步完善全州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
(三)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安居工程”。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安居工程”十分必要,一是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居住条件的客观需要。我州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实施后,绝大部分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但是,许多学校的教师住房陈旧而拥挤,有的还属于危房,与学生生活用房及教学用房形成鲜明反差,使得一些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生命安全和相关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迫切要求实施“安居工程”。二是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根本需要。由于许多教师因没有住房而无法住校,使得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后续管理跟不上,不利于寄宿生的管理。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安居工程”,可以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有利于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三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按照现行的教师福利待遇政策,城镇学校的教师享受住房公积金等一些优惠政策,其居住条件相对好于农村教师。通过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安居工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农村教师与城镇教师的福利待遇差距,有效地促进教育的公平,促使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安心从事农村教育工作。
目前,我州已经制定出农村中小学教师“安居工程”建设规划。从2006年开始,到2008年结束,力争3年内逐步建设到位。建设对象为片完小以上的农村中小学校。按照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学校和学生平稳期的教师人数确定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安居工程”建设规模,计划投入2亿元资金。资金筹措渠道为:教师个人垫资50%,从城镇教师住房公积金中借资50%(由政府逐年偿还)。住房建成后,居住教师采用以息代租的方式入住;如果教师工作调离,由学校退还其垫付的50%资金,续住教师再垫付50%资金给学校。
推进“三项改革”,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解决教育“三农”问题,关键是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德才兼备、安心从教的教师队伍。提高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是改变农村教育落后面貌的根本保证。
(一)推进教师人事制度改革。通过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激发广大农村教师的活力。一是要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合同管理”的原则,全面推进中小学教职工全员聘用(任)制,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竞争激励机制。二是要建立与聘用制相适应的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根据州委、州政府的要求,各县市要建立完善与聘用制相配套的人员经费管理新机制,按“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实行学校内部结构工资制,打破过去教师分配中的大锅饭,并逐步实行校长年薪制和教师津贴制。同时,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计划,综合各科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和学校分配的其他校务工作等,确定各科教师的标准周授课时数,作为学校定岗和考核的重要依据。各学科的周授课时数、班主任工作量以及非教学人员的工作量由各学校参照上级有关标准确定。三是要改革和完善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制度。积极推行中小学校长聘任制,中小学校长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聘任。副校长由校长提名,报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学校中层干部由校长聘任,报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中小学校长的选拔聘用要扩大民主,引入竞争机制。逐步采取在本系统或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平等竞争、严格考核、择优聘任。四是要加大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力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力度,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选派城镇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支教,支教年限至少達1年以上。要建立城镇学校支援农村学校制度,广泛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每所城镇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送教下乡”每年必须达6次以上。
(二)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从2004年起,全州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全面实施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一五”期间,我州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为使新课程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并取得成效,我州确定了以校本教研带动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战略。各级教研部门要以校本教研为载体,将课程改革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作为教研的主要任务和内容,澄清课程改革中所遇到的各种模糊观念,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操作性问题。采取“四步走”的策略,第一步是抓好教师全员培训。目前,我州已经完成了教师全员培训工作。第二步是小组攻关。攻关小组由学科教研员和新课程改革骨干教师组成。攻关小组成员要针对实验中的难点问题进行研究,摸索解决难点的方法,总结突破难点的规律。第三步是跟踪培养典型。教研员要深入实验基地学校挖掘典型,跟踪听课,与教师共同研究,对教师进行培养和提高,总结成功经验。第四步是组织交流。县市级学科教研员每学年都要进行两次以上不同层次的教材、案例的互动研讨活动,以帮助广大农村教师增强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能力。
(三)推进办学体制改革。要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和州人民政府《关于发展民办教育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坚持“积极支持、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的指导方针,引导民办学校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使社会力量办学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依法保障民办学校的权益,促进我州教育走“政府确保公平、社会提高效益”的路子,实现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和办学形式的多样化,逐步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投资、社会参与”的办学格局。要成立民办教育协会,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奖励对民办教育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同时,要大力发展农村幼儿教育,加强幼儿教师培训工作,推进全州幼儿教育健康快速发展。通过改革办学体制,引入竞争激励机制,鼓励农村剩余教师留职停薪参与民办学校教学,减轻财政负担。
建立“三大体系”,保障农村学生入学就读
确保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有书读、读好书和参加必要的技能培训,是解决教育“三农”问题的核心。
(一)建立农村义务教育就读保障体系。从2006年起,我州开始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杂费,推行了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今后,在落实“两免一补”资金的同时,要重点抓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救助工作,进一步完善就读保障体系建设。一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助学的组织保障机制。要建立完善中小学救助机构,发挥“助学经常性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统筹协调和指导各种形式的助学活动。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助学的信息网络。运用《湘西基础教育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贫困生管理子系统,把我州学籍管理和贫困生救助管理有机结合,完善贫困生基本信息录入修改、待助贫困生选取、受助登记(包括受助时间、金额、资金来源等情况)、统计和贫困生异动升学等功能,为科学实施救助和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要加强湘西助学网站建设,建立贫困生信息发布平台和对内实施管理的平台。三是要进一步落实各项助学经费。州级财政每年要按每万人口安排0.2万元,县市级财政按每万人口安排0.5万元的标准,设立政府助学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每县市40万元的少数民族助学金,由民委、教育、财政部门共同管理,专项用于补助中小学贫困寄宿生生活费。通过“慈善助学”、“基金助学”、“结对助学”和“网上助学”等各种形式,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的积极作用。四是要加强审计和监督。要对救助资金严格进行审计,做到专款专用,确保救助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对贪污挪用救助资金的单位和个人,一经查实,严肃处理。
(二)建立贫困大学生救助保障体系。做好贫困大学生救助工作,是实施科教兴州战略、提高民族素质、推进扶贫攻坚的一项重大举措。一是要认真选择救助对象。救助对象为应届高中毕业生中被高校本科提前批、一批、二批录取的农村和城镇“低保”贫困家庭大学生。二是要严格救助程序。对照救助条件,每年5月20日前,由学生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再由学校对申请救助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状况进行摸底排队,根据分配的救助名额,从第1名到最后1名排序,困难大的列前。其中独生子女户、两女结扎户子女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三是要积极筹措资金。按照州人民政府的规定,州本级财政每年要预算安排90万元救助资金;县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救助资金最低限额为5万元、10万元、15万元不等,并做到逐年有所增加。四是要强化责任意识。各县市教育局和学校要对救助对象严格审查把关,必须广泛听取学校师生及各方面的意见,如有人举报不实情况,必须派员认真核查。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年级组长和班主任是直接责任人。同时,要广泛接受监察、审计、财政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杜绝不正之风和弄虚作假的现象发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