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近年来,中国的新农村建设速度加快,辽宁葫芦岛市农业发展迅速。这有赖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辽宁葫芦岛市的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升,是当地农民增收的关键。本论文针对新农村建设中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进行研究。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业机械化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227-01
在中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葫芦岛市的农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的农业就进入科技化发展轨道,推进农业机械化成为改善农民生产条件,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同时,农业机械化还为葫芦岛市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基础性保障。
1 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
1.1 农业机械化推动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
农业机械化不仅可以让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且为农民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降低农业成本。农业机械化是解放劳动力的具体体现,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进行农业机械设计,旨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1]。由于农业机械化会基于农业生产需求而实现技术创新,因此而使得农业生产环境不断改善。大量的农业生产由人力劳动转为机械化劳动,节省的劳动力,促使农民劳动力转向非农业产业以为城镇发展服务,由此而为统筹城乡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1.2 新农村建设中农业机械化是必经途径
农业要发展,科技是载体。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农业机械设备作为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已经贯穿于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中。而且,农业机械技术是动态发展的,会根据农业需要而不断地调整技术,以更好地位新农村建设服务。可见,新农村建设中,农业机械化具有重要的地位[2]。
2 新农村建设中加大农业机械化的有效对策
2.1 将适合于新农村建设的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构建起来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科技化、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促进农业机械推广,是将农业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力,可以对新农村建设中的科技普及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机遇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建设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将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构建起来,包括农业机械管理、农业机械设备的推广使用、农业机械的维修以及定期地组织农业机械技术操作培训等等,都纳入到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中,以使农民对农业机械设备能够熟练地操作,并做好管理和维护工作,充分地发挥农业机械设备的应用价值,以对新农村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2.2 做好农业机械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中国国务院颁布的《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于2009年11月份开始正式实施,其中明确规定,农业机械生产者检验农业机械要严格按照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标准内容操作,且要依法对农业机械以认证。农业机械销售者要将销售记录制度制定出来,并向购买者指导操作方法以及操作中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农业机械设备维修者要有专业的维修技术人员实施维修,同时还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并在农业机械设备使用中,还要采取必要的环境保护措施。可见,农业机械在使用的过程中,强化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为了确保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设备能够安全使用,就要强化农业机械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农业机械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同时还有助于督促其自觉地遵守操作规范,不仅可以维护农业机械生产者和销售者的合法权益,而且还确保而来农业机械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2.3 根据农业产业条件选择合适的农业机械设备
中国地域广泛,不同的地区其自然条件都会有所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也会各异。因此,要根据地域环境特点选择合适的农业机械设备,还要考虑到当地常用的农业技术,要求农业机械设备要与农艺要求相符合。辽宁省葫芦岛市以农业产业为主,并在近年来不断地实现创新农业发展。农业机械设备在农业生产中普及,而且还是应当地农业环境而创新技术,以使农业机械设备更有助于提升当地的农业收益[3]。比如,葫芦岛可以将农业机械设备示范基地构建起来,在基地中所种植的植物都采用农业机械化的方式,将示范成功的农业机械设备和机械操作技术方法向农民推广,并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获得更高农业经济效益。
总结
综上所述,农业机械化,就是在农业的生产中采用机械化装备,是农业技术提高的表现,用机械设备代替人力劳动,不仅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还可以创造更高的农业经济效益。农民要增收,农业机械化是重要的物质条件,也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新农村建设中,农业机械化使得劳动力得以解放,而且提升了农村生产力,对农业的快速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可见,在新农村建设中,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参考文献
[1]卢浩慧.浅谈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和对策[J].农村·农业·农民b,2013(09):43—43.
[2]马娟,陈峰,李芬.浅谈农业机械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汉中科技,2014(01):13—14.
[3]李洵.农业机械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03):268—26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