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新农村建设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而文化建设不仅是我国新农村建设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亦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文化是我国从古到今以来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对其进行挖掘、传承及保护对于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在分析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民间文化流失现状的基础上,探索该过程中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途径,以期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向前发展提供相应的参考和支持。
【关键词】新农村;文化建设;民间文化;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的缩影,优秀传统文化则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具有凝聚和规范社会群体行为的功能。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既包括新型文化形态的传递,如电影及文化活动下乡等,也包括基础公共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设和完善,还包括对优秀传统民间文化的充分挖掘和传承、保护。而对优秀传统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则是保持和体现新农村文化建设乡土性、特色化的重要手段,对于延续民间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民间文化流失的现状分析
我国优秀传统民间文化是在扎根于农村广阔土地的基础上而逐渐形成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对于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根基。但就目前来看,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民间文化的现状不容乐观,流失趋势愈演愈烈,具体表现如下:
(一)社会主流文化、外来文化等文化形态对民间文化的强烈冲击
所谓社会主流文化是指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指导文化,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融合我国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具有先进性、时代性,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该种文化建立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形态以及上层建设的基础之上,反应着我国社会发展阶段和时代特征,属于官方文化。外来文化是指经由民间交流、信息网络等途径传入我国社会的外国文化,是世界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世界文化融合的必然结果。这两种文化都是有别于民间文化的文化形态,民间文化最鲜明的特征在于其扎根于民间、形成于民间以及成长于民间,带有明显的本土化特色,因此,以上两种文化会对民间文化造成强烈的冲击,而彼此关系处理的不当性则很容易引起民间文化的流失,尤其要提防外来文化对我国优秀传统民间文化的侵蚀,取之精华,弃之糟粕。
(二)民间文化传承面临着后继无人的严峻形势
在现代文化以及生活方式的影响下,民间文化面临着后继无人的严峻形势,阻碍了民间文化的传承。有学者将民间文化划分为民俗文化、民间文学以及民间艺术三种范畴。如就民间艺术而言,其通常只存在于某一特定的地域空间或者是人群中,由少数人掌握,尤其是一些民间传统技艺更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精髓,但很少有书籍可供参考,一般经由家族或者弟子代代相传。但受现代生活观念的影响和市场经济的冲击,民间一些青年人,尤其是为追求城市生活而外出务工的农村人,很难对传统民间技艺感兴趣,再加之一些技艺,如根雕、刺绣等学习过程是非常漫长和艰辛,使得很少有青年人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导致其面临着后继无人的严峻形势,无形中加剧了民间文化的流失。
二、民间文化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传承和保护途径
鉴于民间文化对于民众生活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有必要从以下途径加强对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一)因地制宜,培养和发展农村民间文化建设骨干
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民间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根本着力点在于农村,主体则是农村人。因此,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要因地制宜,致力于培养和发展当地农村民间文化骨干,建立一支符合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骨干人才队伍,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充分挖掘当地农村的民间艺人、文化能人等,地方政府通过社会津贴、薪资等手段给予这些民间艺人以及文化能人相应的激励,以便于其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积极传授民间文化,发挥帮带作用;二是积极挖掘当地农村的文艺积极分子,选过选拔、培训等方式培养农村文化下乡活动文艺骨干,定期举办文艺活动,将一些富有地方或民族特色的传统项目传承下去,打破优秀传统民间文化后继无人的局面。
(二)完善新农村文化建设体系,调整农村民间文化和其它文化形态的关系
合理调整农村民间文化和社会主流文化、外来文化等其它文化形态间的关系是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民间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要途径,最重要的是调整农村民间信仰和社会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着我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以及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顺利推进就必须辩证地看待农村民间信仰,摈弃以往简单的“被污名化”,合理调整农村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肯定其在民族文化塑造以及地方农村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要地位,传承和发扬那些超越时代意义的、根植于民众心底的民间信仰。
(三)创新民间文化传承和保护机制,提高新农村文化建设动力
民间文化传承和保护机制的创新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新型动力和新鲜血液,对于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充分发挥农村民间文化的经济价值,合理开发和利用当地农村的民间文化资源,培育民间文化产业,大力打造当地农村富有特色和本土气息的文化旅游产业;二是积极建设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合理协调开发、利用以及保护三者之间的关系,促进农村民间文化存在的可持续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我国民间文化是在我国几千年优秀农业文明基础上累积而成的,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具体是指那些从古至今一直存在于我国民间社会传统中由社会底层劳动人民自发形成和创造的、符合大多数民众道德需求、心理需求以及行为需求的通俗文化,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要加强对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参考文献:
[1]何兰萍.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J].开发研究,2008(2):109-112.
[2]朱惠娟.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传承优秀民间传统文化途径探析[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33-136.
[3]邢海玲.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民间艺术传承路径探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52-155.
[4]王娟.浅谈民间文化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1):224-226.
[5]陆香君,李宝军,李耀珍,张妍蕊.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如何传承和革新民间传统文化[J].商,2013(20):138.
作者简介:朱清海(1965-),男,汉族,四川简阳人,四川省简阳市芦葭镇社会事业服务中心,群众文化馆员;魏永富(1965-),男,汉族,四川省简阳市平武镇社会事业服务中心,群众文化馆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