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3|回复: 0
收起左侧

科学传播史上的一页史料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小学生

Rank: 2Rank: 2

积分成就
UID
2281
主题
34
精华
0
墨水
96

发表于 2022-2-27 18:4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69年7月20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的阿波罗—11号完成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登月任务,三位执行此任务的宇航员分别为指令长阿姆斯特朗、指令舱驾驶员迈克尔·科林斯与登月舱驾驶员巴兹·奥尔德林,阿姆斯特朗与奥尔德林成为首次踏上月球的人。7月21日2点56分,阿姆斯特朗扶着登月舱的阶梯踏上了月球,说了后来众所周知的名言:“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但却是全人类的一大步。”这个历史性镜头可谓轰动世界,当年通过电视观看实况转播的,据说有6亿多人。
不过,此时中国正处在“文化大革命”热火朝天的日子,当然顾不上遥远月球发生的那点事儿。由于手边没有资料,不知当年国内媒体如何报道太空开发史上这个重大事件。不过有趣的是,最近看到一本当年作为“内部参考”的出版物,使我们对于人类首次登月成功在中国的反映多少有了直观印象。
这本名为《阿波罗—11号登月飞行》的出版物,实际上就是一本书,但没有书号,也没有定价,深蓝色封面,白色标题,大32开,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封面大标题下有“内部参考”字样。扉页与封面要素相似,但增加了两个很重要信息,一是该书为“科技资料组译”,这是出版社的内部机构或是什么机构,语焉不详;另一个信息特别重要,在科学出版社的标识下注有“1970”字样,明确了该书出版的准确日期。由此推断,这本书是在阿波罗—11号登月飞行成功后不久,即着手组织相关人员翻译出版的,大概是作为特殊政治任务进行的。
《阿波罗—11号登月飞行》在扉页背面的“作者及内容简介”中,比较详细介绍了该书的来龙去脉:这是一本译著,作者耶思科·普特卡梅(Jesco von Putt Kamer)生于德国莱比锡,由于他在液体火箭“台风”的研究中取得火箭技术经验,在德国宇宙航行研究院担任工程师,1962年后担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最早参加“土星—5号”功率计算的设计工作,在发射阿波罗—11号任务中,他负责技术计划和同阿波罗计划的“系统工作”。关于本书内容,“作者及内容简介”指出,“全书共分八章,对登月飞行的准备工作、模拟试验、对飞船在月球着陆及返回地球的过程作了简要的叙述”。但它有一个错误表述,认为“本书是以小说形式写成的”,不知道这是笔误,还是有意为之。实际上这是一部内容翔实、真实可信的纪实性作品,绝对不是虚构小说。如果是小说,估计科学出版社也绝不会翻译出版。
该书正文前面,按当时约定俗成的规则,共有两页印有三条毛主席语录,一条是“美国垄断资本集团如果坚持推行它的侵略政策,势必有一天被全世界人民处以绞刑,其他美国帮凶也将是这样”。另一条是“美国确实有科学,有技术,可惜抓在资本家手里,不抓在人民手里,其用处就是对内剥削和压迫,对外侵略和杀人”。还有一条是“帝国主义者的寿命不会很长了,因为他们尽做坏事,专门扶植各国反人民的反动派,霸占大量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军事基地,以原子战争威胁和平。这样,他们就迫使全世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正在或者将要对他们群起而攻之”。
该书有一篇不短的“译者序”写得很有意思,颇能反映当时对于美国登月计划成功的很有代表性的观点:“众所周知,月亮上没有氧气,没有水,其表面除了一些火山口、岩石以外,没有生物,是死土一堆。美帝为登月飞行花费239亿美元,仅‘阿波罗—11号’就花了3亿5千万美元。他们花了那么多钱财,登上这个死死的月球,无论在军事上、科学上都没有什么价值,对于这种飞行,我们应该藐视它,没有什么了不起。美帝大搞阿波罗计划,其实质是垄断资本借此大肆压榨剥削人民,大发横财,同时进行政治、军事讹诈,炫耀其国防力量及科学水平,欺骗人民。”
“译者序”接下来又以兴奋的笔调写到:“曾几何时,打着‘从月球汲取知识’旗号的‘阿波罗—13号’,在飞离地球四十万公里,发生严重故障,被迫取消了登月计划。惊恐万状的美帝,丑态百出。尼克松不得不宣布一个‘全国祈祷日’,美国宇航飞行负责人哀叹道:‘我们在载人宇宙飞行计划中处于最严重的境地。’美联社也惊呼这是美空间飞行中出现的严重危机。”
文章最后说:“美帝阿波罗计划的实施丝毫也不能挽救它覆灭的命运。”
查有关资料,阿波罗—13号是1970年4月13日发射的。发射后两天,服务舱氧气罐发生爆炸,严重损坏了航天器,使其氧气和电力大量损失。所幸的是,三位宇航员使用航天器的登月舱作为太空中的救生艇。指令舱系统并没有损坏,但是为了节省电力在返回地球大气层之前都被关闭。三位宇航员经历了缺少电力、正常温度以及饮用水等问题,仍然成功地返回了地球。
由这个时间判断,《阿波罗—11号登月飞行》的“译后序”应该是在1970年4月13日后添加了相关内容,然后开印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阿波罗—11号登月飞行》的用纸及印刷质量之高,在45年后的今天看来也堪称是精品中的精品,尤其是书中插图,不论是黑白照片或彩色照片,印制达到相当高的水准:火箭发射现场,从飞船上拍摄的月球和地球照片,宇航员在月球上着陆的照片,长达4页的登月飞行示意图和土星5号火箭与宇宙飞船解剖图,都极为清晰、准确,非常珍贵。在当年许多出版社纷纷关闭,科技图书很少出版的情况下,这样漂亮的高科技图书实属罕见。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例外呢?为什么印制如此优良的科普读物没有正式出版呢?详情不得而知。不过,该书“译者序”最后透露了一点秘密:“我们翻译出版《阿波罗—11号登月飞行》一书,目的在于向中央首长和有关人员提供这方面的情报,以供参考。”注意:是“情报”而不是资料!所以文末非常谦恭地表示:“请首长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看来,这是一本仅供中央首长们阅读的出版物(正确地说,应该是一份“情报”)。不知怎地,经过怎样的渠道,它竟流入坊间了。
由这篇“译者序”,很可以看出,极左思潮是如何使人头脑产生荒诞的思维,它可以无视人类的科学发现,也可以隨心所欲地编造自欺欺人的谎言,而且振振有词地把歪理邪说吹得天花乱坠,这也不难理解在那个荒诞岁月里演出的诸如批判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闹剧了。
然而,无论如何,在中国科学传播史上,这本“内部出版物”毕竟提供了颇有研究价值的一页重要史料。由这本书也连带想到当年这类特殊出版物的发行范围,发行渠道,印刷数量,组织何人翻译,谁来执笔写“译后序”,一些提法有什么依据,谁最后审稿拍板,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相信研究“文革”出版史的人,对此话题是感兴趣的。
(作者为科普出版社原社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