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3|回复: 0
收起左侧

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我国“看病难”与“看病贵”的解决策略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小学生

Rank: 2Rank: 2

积分成就
UID
6260
主题
47
精华
0
墨水
126

发表于 2022-2-27 18:4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看病难”与“看病贵”是我国医疗卫生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思路,“看病难”与“看病贵”主要表现为规模不平衡、结构不协调、价格机制引导作用有限等多層次的供需矛盾。其同时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化不足,即数量管制、价格管制以及管制所造成的竞争机制和创新机制不足。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医疗卫生领域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破解“看病难”与“看病贵”问题的政策建议:一是创新市场准入机制,推动医疗服务供给增加;二是理顺市场价格机制,优化医疗服务供给结构;三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现供给主体多元化;四是发挥创新机制作用,促进医疗技术变革。
[关键词]看病难;看病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医疗卫生服务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487(2017)08-0055-12
一、引言与文献回顾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口快速老龄化,我国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压力快速增大,导致医患矛盾非常突出,“医闹”事件频频发生。“看病难”与“看病贵”问题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也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回顾改革历程,从1979年以“放权让利”为导向的市场化改革,到2009年以“医药分开”为核心的政府主导性改革,“看病难”与“看病贵”依然存在。对此,张录法等(2010)认为“看病难”具有绝对和相对两个层次的内涵:前者是指在就医半径内医疗需求相对正常,医疗供给完全或者部分缺乏;后者是指在就医半径内总体医疗服务的供求基本平衡,但是出现结构性供需失衡。而“看病贵”问题客观上是指个人卫生支出占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比例过高,甚至超出了正常的经济能力承受范围;主观上是指基本医疗服务的公益性定位和制度的沿袭性惯例,使得患者对医疗服务价格的预期较低,从而与现实形成强烈反差[1]。
关于我国“看病难”与“看病贵”的表现,程福珍(2006)和王保真(2007)主要是基于城乡差别的角度,认为“看病难”体现为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匮乏,难以满足城乡患者的需求水平;“看病贵”体现为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价格偏高,与城乡患者的支付能力之间存在矛盾,尤其是对于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村患者,小病硬扛、大病小养、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现象仍然普遍存在[2-3]。姚中杰等(2011)从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的参与主体出发,强调“看病难”与“看病贵”的不倒翁效应表现为政府、患者、医院和医生等之间的多方博弈[4]。张蕴萍(2011)还提出“看病难”与“看病贵”是我国二元医疗保障制度的外在表现,公费医疗制度带来过度医疗,导致医疗卫生资源的过度占用,而不享受公费医疗制度的患者则面临看病又难又贵的问题[5]。
关于我国“看病难”与“看病贵”问题存在的原因及其优化路径,国内学者持有不同看法,主要可以分为市场化过度观点和市场化不足观点。有的学者将原因归结为政府失职和市场化过度,代表人物有李玲、王绍光、葛延风等[6-8]。一方面,结合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医疗卫生事业的成功经验,强调发挥政府在医疗服务供给方面的主导作用,能够保证全国大多数居民获得最低限度的基本医疗服务。而现阶段政府未能切实履行该职能,导致“看病难”问题突出。另一方面,商业化、市场化走向的医疗卫生体制使医疗费用快速上涨,降低了基本医疗服务的经济可及性,即出现“看病贵”现象。因此,他们主张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医疗服务体系。有的学者将“看病难”与“看病贵”问题归因于市场化不足,坚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尽可能减少社会约束和政府干预。周其仁(2008)主要从准入机制出发,分析“看病难”与“看病贵”问题的存在条件。他认为,我国医疗服务需求旺盛带来了相对价格和收入分配的变化,却未能吸引更多社会资源参与医疗服务供给。其原因不是在于资源障碍或技术障碍,而是在于社会约束过多,市场准入门槛过高,导致供给潜力不能得到充分释放[9]。陈钊(2008)和寇宗来(2010)则主要从价格机制出发,分别建立职位分析模型和阶段博弈模型,并得出相同结论:医疗服务价格市场化滞后是导致“看病难”与“看病贵”两大矛盾同时凸显的关键条件[10-11] 。
工作会议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它强调减少无效供给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促进要素流动和优化配置,从而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张占斌,2016)。[12]所以,供给侧结构改革就是改革经济体的供给面,强化以企业为中心的资源配置机制,通过供给侧改革形成有效供给(付敏杰和张平,2016)。[13]上述思路为分析我国“看病难”与“看病贵”的现状提供了新方向:第一,“看病难”与“看病贵”是医疗服务供给侧与需求侧不适应的表现,应从供需规模和供需结构的矛盾出发。第二,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对需求侧发挥决定性作用,应抓住供给方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矛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