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试行)》两政策对医院来说,都是更大的挑战。基于这些政策导向,就必须加强医用耗材管理,规范医用耗材的使用。为此,应控制高端产品的适用范围;引进ERP系统,同时对高值耗材实行条码化管理,确保医用耗材的实耗实销。将政策导向贯彻到医用耗材管理中,实现账物相符,收支平衡,杜绝内耗,在保证医护质量的情况下,合理使用医用耗材,保证患者费用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确保医院成本效益合理。
关键词:医院;医用耗材;政策导向;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3-0272-02
一、引言
(一)医院卫生材料管理
随着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医疗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医疗技术水平的日益提升,医院卫生材料的使用种类数量和金额在不断增加,已逐渐覆盖到医疗服务的方方面面。材料费用占病人医疗费用支出比例比较突出,已经成为继药品费用支出之后影响病人医疗费用的主要因素。在药品费用受到广泛重视并逐渐得到控制的形势下,加强一次性卫生材料特别是高值材料的管理,规范医院收费行为,能够起到进一步降低病人费用,同时减少医院资源浪费的作用。
(二)管理目标
医改形势下的医用耗材管理目标为确保医疗机构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及时的使用到合法的、安全的、有效的、适宜的耗材,不断追求患者费用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医院成本效益合理。
(三)医院卫生材料管理现状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推进,“以药补医”机制的逐步取消,医用耗材对患者负担的影响将更加明显显现出来。近年来,各医院医用耗材支出以超过20%速度快速增长,主要原因:(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年化加剧,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需求的高涨,导致业务量增加,医用耗材成本增加;(2)新技术、新项目开展,这些都离不开高值医用耗材的引进和应用;(3)高值耗材支出明显增加,是医院费用构成中增加最快的部分,同时低值耗材高档化凸显;(4)在治疗上使用一次性卫生材料,能够保证治疗效果及治疗过程的安全性,减少或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因此,治疗上需要的一次性材料逐步增多。一次性卫生材料的推广使用从某种程度上增加了病人的医疗费用。这是治疗上安全的需要所必须付出的经济代价,但是这些都直接导致了材料费用的提高。
医用耗材的管理和使用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表明卫生材料不仅品种多、数量大,而且处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之中,医院卫生材料的使用已没有局限性,但如今随着高值耗材的使用量不断增加,加强卫生材料的管理,规范卫生材料合理使用需要与时俱进,管理触角需要不断延伸。很多财务人员都对耗材管理进行了深入有效的研究 [1~4],笔者[5]也曾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到卫生材料管理中,对计划采购、入库、请领审核、出库及临床反馈等各个环节进行优化,有效地解决现存问题。
(四)存在问题
1.医用耗材加成收入严重受限。根据物价政策,江苏省实行差率和差额“双控”,按购进价顺加最高不超过5%的差率作价,同时单价材料的加价金额不超过100元。例如胸主动脉覆膜支架,一只进价为98 000元,此高难度手术所用耗材医院只赚取100元,即以98 100元价格跟病人收费,就此耗材的加价率仅为0.1%,医生护士沦为耗材供应商的打工者。
2.使用中的价格不均衡,贵的用的多,便宜的用的少,甚至不用。如止血材料有几元钱的明胶海绵,还有几百元的甚至上千元的止血材料。据统计,2012年1—6月明胶海绵的用量为1 200片,而其他止血材料的用量近5 000片。高值耗材超范围使用,如吻合器、闭合器为发达国家民众享用医疗用品,中国国情不适合人人使用,但目前现状为人人享用,不管是高端人群还是新农合。此举同时与医保部门原则相背离,医保原则要求低水平,广覆盖。超规格超量使用导致医院被医保、公费办扣减费用。
3.临床行为误区;大量领用,积压过期,收费和领用数量不匹配,漏收、套收和替代收费。
4.管理系统建设滞后,难以满足管理需要。为了应对日益繁重的管理工作,当前,大多数医院纷纷建立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实行计算机管理卫生材料。但是由于信息系统建设滞后,目前仍无法满足管理上的需要,管理信息不能随着耗材的流转而流转,表现在:(1)科室领出耗材后的管理信息没有跟上,仍停留在器械科库房一级;(2)高值耗材收费系统没有和医院信息系统相连,无法监控材料是否用到患者身上,是否有漏费;(3)可收费和不可收费的卫生材料没有分别管理,信息较为粗糙,难以满足管理上的需要。
二、基于政策导向的医用耗材管理
(一)政策导向
1.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第十二项中提出“积极探索实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的方式”,2012年国务院发布《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第三大项第五小项中提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行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增强医保对医疗行为的激励约束作用”。从政策趋势的研读,本人认为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的方式是大趋势。各医疗机构加强成本控制,严控材料价格。
2.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制定2011年《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试行)》,于2013年公布执行。此最新的《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体现了医护人员的人力消耗、技术难度、风险程度,扩大了内涵一次性耗材和低值耗材的范围。《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试行)》规定内涵一次性耗材即为该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所必需使用的一次性医用耗材,需打包定价,不得单独收费。《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试行)》规定低值耗材指卫生机构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消耗的卫生材料,不能单独收费。
以上两政策对医院来说,都面临更大的挑战。在政府补偿机制和政府投入机制不变的情况下,医院要想生存和发展下去,就必须加强管理,规范医用材料合理使用,降低成本。
(二)问题解决对策
1.控制高端产品的适用范围,做到合理使用,在保证医护质量、学科发展、职业安全的基础上,规范临床行为,严控超规格超量使用,避免过度消费,考虑患者的经济能力。医院应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内部管理。目前我院对医用耗材进行梳理,对医用耗材原则上定为一品三规,即国产、合资、进口品牌各保留一个,在保证质优价廉、临床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取缔,对超异常增长的医用耗材暂停,此举可控制医用耗材的过度使用和异常增长。建议医院管理部门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对医用耗材进行动态管理。
2.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开发和升级。我院领导非常重视医用耗材的管理,目前引进ERP系统,同时对高值耗材实行条码化管理,确保医用耗材的实耗实销。ERP系统与医院HIS系统作接口,保证医用耗材的可追溯,即耗材入库、出库,出到哪个病区,用到哪个病员都可查询。建议对可收费项目按病人收费后自动减少科室的领用数量;信息部门定期公布各科室的领用数量和收费数量,警示临床使用不规范行为。
3.改革政府补偿机制和政府投入机制,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为老百姓看好病。
4.政府部门对价格进行干预,制定指导价,最高零售价,打破价格完全由市场自发形成情形。
三、总结
通过ERP系统的引进,进一步细化流程,优化流程,同时医院管理部门加强耗材的管理,相信我院医用耗材会做到账物相符,收支平衡,杜绝内耗,在保证医护质量的情况下,合理使用医用耗材,保证患者费用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确保医院成本效益合理。我院最近几年在管理制度、流程、机制上的调整、完善等工作,逐步形成了新的管理模式。我们对医用耗材的管理,关键在于要有一种科学、严谨的态度,只要具备管理上层次、出效益的愿望,操作上讲究技术规范,实现预期目标不是没有可能。当然我们对医用耗材管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应进一步强化管理,建立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 尤钰.医院卫生材料管理问题分析与解决途径初探[J].现代医院,2011,(4):131-132.
[2] 陈晶.医院卫生材料管理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2011,(17):80-81.
[3] 彭华初.加强医院卫生材料管理的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09,(7):50-51.
[4] 李松涛,焦志媛,王磊.医院信息系统消耗品二级库应用难点及解决方法[J].卫生经济研究,2010,(3):43-44.
[5] 张网琴.基于精细化理念的医院卫生材料管理[J].医疗装备,2010,(6):39-4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