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16|回复: 0
收起左侧

浅析诺斯替主义哲学的特征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小学生

Rank: 2Rank: 2

积分成就
UID
7828
主题
44
精华
0
墨水
122

发表于 2022-2-27 19: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诺斯替主义哲学的主要特征有三——二元论,流溢论以及“诺斯”拯救论。诺斯替主义以二元论为起点,确立了人与世界,世界与神的绝对对立,描绘了人的孤独处境;又通过流溢论追溯二元论的起源,认为世界是黑暗无明的,人心中的“灵”来源于最高的独一无二的神;最终指向的拯救道路是通过“诺斯”,获得这种超验的知识从而接近神,从世界的囚禁当中解脱出来。可以说诺斯替主义是运用了理性的形式,阐释的是信仰的内容,最终要达到的是拯救目的。
一、剧变的时代与拯救的呼声
“希腊化”时期自亚历山大东征开始一直延续至公元3世纪,波及的地区包括爱琴海周围区域至埃及到印度边界。这一大规模的东西文化融合时期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希腊的理性思想及其所指导的表述规则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普遍的接纳,政治、文化、哲学和科学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和创造,而由于理性地位的不断上升,东方的神灵与信仰传统遭到了压制,这一时期是理性的上升期和信仰的沉默期;而在第二个阶段,东方的文化经历了希腊化改造,掌握了理性这一工具,从而具备了便于流传的“概念”形式,就这样东方的宗教文化开始了对西方的渗透,“东方浪潮”席卷而来,在东方信仰的洗礼下,各种思潮呈现出了新的样貌,一场促使世俗文化向宗教文化转变的精神运动不断深化扩展。
诺斯替主义的产生与这一场精神运动的背景有着直接的关联。首先,社会动荡战事不断,希腊的城邦相继瓦解,个人与城邦的关系遭到了极大破坏。在古典的城邦,公民分有城邦这一整体的一部分,正是由于意识到了这一点,公民能够承认城邦的优先地位,关心城邦事务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是通过城邦的法律统治自己。相应地,在古典教义当中,整体先于部分,部分是为了整体而存在的,城邦的利益始终要大于个人的利益。然而在亚历山大东征之后,其所建立的希腊化城市不再是主权国家,而是中央集权的王国之中的一部分,这样的政体不需要也不允许个人对国家事务具有过于亲密的关注度,实际上个人也难以持有高度的认同感。部分需要服从整体,从整体的角度出发考虑事务的规则被打破了,取而代之的是私人,以共同的职业、观念等为基础集结成群体来满足自身的社会需要。
其次,亚历山大之前的希腊已经达到了成熟的宇宙城邦(cosmopolitan)的阶段,流行的理论更多地以“宇宙”为背景进行思考。“理性”被推崇到至高的位置,曾经希腊的方式只适于享有完全公民权利的自由公民,而如今,一个人身为希腊人,不是因为他生于希腊,而是因为他所受的教育——奴隶也可以拥有最高的善,只要他具有智慧。由此,希腊文化被视为具有普遍精神有效性的东西而得到了强化和传播,以至于对它的享有是向每一个理性的主体敞开的。宇宙被称为“属于所有人的真正的、伟大的城邦”。作宇宙的好公民,即宇宙城邦公民(cosmopolites),是为人的道德归宿;而其人拥有这样的身份所凭借的仅仅是具有理性,这就是说,理性是规定人之为人的唯一原则,也是将人与宇宙直接联系起来的唯一纽带。
与此同时,寻求拯救的声音从未停止。个人主义的凸显,宇宙城邦主义的形成既使人们困惑。宇宙被称为“诸神与人的城邦”,个人与宇宙之间的关系取代了原本公民与城邦之间的关系。人被要求以宇宙的目标作为自己的目标,也就是把自己与那目标直接地合一,穿过一切中介,把他自己内在的自我,他的逻各斯,与整体的逻各斯联系起来。这直接造成了人莫大的孤独感。斯多葛学派那条著名的格言:“尽自己的本分”不禁使人感到些许自欺欺人的意味。我尽了本分对宇宙有任何的影响吗?宇宙真的在意我是否尽到了本分吗?显然人们对此无从知晓,相反的,大量的经验事实告诉人们宇宙是完全在我的控制范围之外的,所谓的“尽本分”更像是一场卖力的表演,台下却没有观众。对于这样的处境,人们愈发感受到,部分之于整体是无足轻重的,整体是异于部分的,人类像是孤独地流落在一个异己的冷漠的世界当中。如何去克服这样的分裂?如何摆脱这种孤独感?人们迫切需要被治疗和拯救。
这就是诺斯替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社会的急剧变化要求新的宇宙论及其形而上学支撑做出解释,而个人的苦难与孤独的处境呼唤着一种具有拯救气质的思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诺斯替主义形成了其三大特征——二元宇宙论,流溢说,“诺斯”拯救论。
我国学界对“诺斯替主义”(又译作灵知主义)并不陌生,哲学、宗教学、文学均有引用,比如梁坤所写的《俄罗斯魔鬼学说的宗教哲学渊源》,寻找俄罗斯文学当中的“撒旦”根源而追溯到了诺斯替主义的影响。但是对“诺斯替主义”的专门研究还比较少,二十世纪以来才先后有了刘小枫教授所编的《灵知主义及其现代性谋杀》,张新樟教授所翻译的汉斯·约纳斯所著的《诺斯替宗教》等专著,前者除收录了两篇国内学者的概论性论文以外,其余均为国外研究诺斯替主义的译作。后者则是“诺斯替研究第一人”——汉斯·约纳斯教授所写,书中有大量的一手资料,为诺斯替主义研究提供了较为翔实确切的支持。此外,张新樟教授所写的《诺斯与拯救:古代诺斯替主义的精神修炼》一书,深刻全面地对诺斯替主义产生的背景,各流派的神话体系,以及诺斯替哲学的体系做了阐述,本文以此为主要文本,对诺斯替主义的三大特征一一做出簡要分析,以便为今后对诺斯替主义的研究奠定基础。
二、诺斯替主义的三大特征
通过对上述背景的分析可以看到诺斯替主义的产生是应时代精神之潮流,其内容体系正是对当时诸多矛盾的回应。面对“宇宙城邦”的形成与人的孤独处境,诺斯替主义提出了二元论,解释人、世界、神的关系;作为具有浓重宗教色彩的理性思考,诺斯替主义提出了富有神话性的流溢说来作为其宇宙论的形而上学支撑;而“诺斯”拯救论则是其终极任务——为人类需求出路的行动指导。
1、二元论——对宇宙的解释
古典学派要求人尽自己的本分,把人的命运同宇宙的天意结合起来。世界时刻关照着“我”,“我”需要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然而社会动荡,统治者更迭不断的现实,给了人们极大的冲击,人与世界息息相关的预设遭到强烈怀疑。人们更多地感受到的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异化,个人与世界之间并不存在必然联系,最终惶恐地发现自己所做的一切与世界并不相关,人类孤独地漂泊在一个毫不关心个人的、冷漠的异乡之中。
面对这样的矛盾和痛苦,诺斯替主义采取的是极端的二元论立场:人与世界是完全对立的,人的作为对世界并无影响,世界也并不关心人。世界是知识的反面的产物乃至于化身,是无知(无明)造成了世界的堕落从而出现二元论的困境;世界的本质是无明、是一种邪恶的力量,与神完全不同质,来源于自以为是的能量,来源于统治与压迫的意志,这个意志的无知就是这个世界的精神本质,它与觉悟和爱并不相关;人的本质是知识,是对于自我与神的知识,他的处境是无知之中的潜在的知,黑暗之中的光明,人与神根本上是同质的,这种关系乃是他异在于这个世界、在这个黑暗无垠的宇宙中没有伙伴的根本原因。
因此,所谓二元论既是人与这个世界之间的二元论,也是这个世界与神之间的二元论;人与神根本上是同质的,但被这个世界严格地分离开来;人与世界、世界与神都是根本对立的。二元宇宙论是诺斯替主义哲学体系的出发点,克服了这样的二元对立,也就到达了拯救的彼岸。
2、流溢论——形而上学的支撑
诺斯替主义的流溢论,带有强烈的神话性,其在诺斯替主義的教派中均有体现,尽管各教派的教义均有不同,但基本上遵循了以下描述:一个遥远、至高的、不为人知的独一个体神格观念,它有着不同的名字,包括普累若麻(Pleroma,希腊文原文即“丰盛”的意思)及拜多斯(Bythos,希腊文原文即“深”的意思);更多的神袛从独一个体“流出”。流出的个体会渐次地远离独一个体,带有不稳定的神袛性质;人类是神创造的,与神同质,但人类发生了堕落。人类的堕落是因为苏菲亚(Sophia,希腊文原文即“智慧”的意思)从人类体内流出所造成的,但人仍然具有思想,想要回到真正的神那里去;另一个不同的造物主,以柏拉图主义的传统命名为德穆勒,是一种黑暗冲动的力量,是它创造了世界,但整个宇宙只是在彰显能量,并没有任何智慧或仁慈,它创造了一批“执政者”统管整个物质世界,并且阻碍灵魂的攀升。
诺斯替的流溢论表明世界只是彰显了低级的造物主,是一种物质的冲动构成的,“黑暗的世界,完全充满着罪恶……充满着吞噬的火……充满了错谬与欺骗。……这个世界动荡不安没有稳定,只有黑暗没有光明……只有死亡没有永恒生命,在这个世界里美好的事物消亡,一切谋算归于虚无”(《曼达派的秘藏》)人类却拥有了“知”,因而感受到无比的孤独,人类的处境十分困苦。“一旦步入到罪恶迷宫的歧途/不幸的(灵魂)就再也找不到出路……/她想要离开这苦难的混沌/却不知道如何方能逃脱”(《纳赛内诗篇》卷五10.2)世界只是人类的一个“寓所”,甚至是囚禁人类精神的一个监狱。人类对这个世界的造物主并没有忠诚,因为它不是真神,相反的,人需要站在世界的对立面,与之彻底分裂才能得到拯救。
诺斯替主义的流溢论是其二元论学说的形而上学基础,它在形而上学的层面追溯了人与世界、世界与神之间的二元论的成因。
3、“诺斯”拯救轮——人类的出路
诺斯替主义面对的时代困境是人类的孤独处境,其神话体系指向的出路是人与世界的彻底决裂,最终诺斯替主义的目标是要回到“真神”身边,获得拯救。而对于诺斯替主义者来讲,“诺斯”,也就是知识,是获得拯救的唯一的、必然的条件。
关于“诺斯”,有一个著名的瓦伦廷主义的陈述:“能获致我们的解放的是这种知识:即我们本来是谁,现在成了什么;我们本来在何方,现在被扔到了何方;我们要奔向何方,从何处被解救出来;什么是生,什么是重生。”(《狄奥多土摘要》)“诺斯”(gnosis)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意为“知识”。一般而言,这个词是指向理性的对象,获得和拥有知识的工具是理性,通过思考、推理、分析等得出知识。但是,在诺斯替的语境中,知识一词具有超验的含义,其所指向的是信仰的对象,而不是理性的对象。“诺斯”首先是关于神的知识。由于诺斯替主义认为神具有一种极端超越性,关于神的知识是对于某种自然状态下不可知的事物的知识,也就是说,“诺斯”是无法在自然状态下获得的。“诺斯”的对象涵盖了属于神圣王国中的一切,包括上方世界中的秩序与历史,以及由此导出的人的拯救的知识,这也就是“诺斯”所关注的第二个方面。
“诺斯”作为一种精神活动,一方面与启示的体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神圣的奥秘或是内在的觉悟直接地接受真理,而不是通过理性的论证;另一方面,由于“诺斯”关注的是拯救的奥秘,所以它不仅仅是对某些事物的理论性的信息,更是一种人的状态的调整。人在努力达至“诺斯”的过程当中就能达至对至高无上的神的联系。所以,诺斯替主义的知识具有极强的实践性,这也是其拯救作用的一个体现。此外,“诺斯”拯救论的重点是在于当下与内在情感,与外在的权威,拯救基于的历史事实及个人对这些史实的知识相对立,所有教会的、历史的、教义的、客观的和权威的东西都只是激起个人体验的手段,而只有这种个人体验本身才是唯一有价值的,是获得拯救的唯一的希望所在。
三、结语
诺斯替主义的语境当中,如何得到拯救是最值得关切的问。在冷漠而不怀好意的世界当中,人处于一种极端孤独的境地,人的“灵”受困于物质,意志无法指引“灵”,欲望和理性都无法使人摆脱这样的处境;想要得到拯救,只能通过“诺斯”这种特殊的知识,通过神秘的启示以及个人的独特体验,与世界彻底决裂开来。诺斯替主义自产生以来即被斥为最大的异端,然而至今它仍如幽灵一般,不时出没在人类文明的各个领域,其原因在于诺斯替主义对世界的否决和逃离以及由此引发的极端孤独感与现代精神达成了某种默契。现代社会,前所未有的发达程度反而把人类推向了逼仄的角落。透过工具理性,人类把自然作为控制、改造、剥夺的对象,而把自己作为优于一切自然的产物的、最为独特的存在,这就在人与其余存在之间建立起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现代虚无主义由此而生。相信研究古代诺斯替主义对分析和克服现代人的精神困境会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作者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