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目前中小学生人数为2亿人,高校学生约4000万人,这意味着我们的艺术教育应该覆盖到2.4亿名学生身上。艺术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促进作用,但实际上很多学校并不重视艺术教育,认为艺术教育与升学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很多学校对艺术方面的课持有开不开无所谓的态度。有的学校一到初三艺术类课程就停了,有的学校音乐教师是数学教师兼任的,美育的资金和设备也存在各种问题。由此可见,学校在审美教育与美育的渗透方面任重而道远。
一、审美教育的渗透
审美教育(美育)的渗透是基础教育的新课题。虽然审美教育是艺术类课程的主旨,但要真正渗透到中小学基础学科,仍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一是因为教师对审美教育的知识较缺失;二是教师缺少对所任学科内美育渗透的技能与途径。事实上,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就可体现合适性或有效性,就蕴含了教学美的内涵;课堂上师生和教学内容的和谐,也能体现教学美。教学美可以体现在多方面,这需要教师去探索、发现。
审美对象理论建立在这样的一种基本信念上:同一个对象,用不同的态度来对待它,用不同的观点来比照它,它会呈现不同的面貌。正如朱光潜在《谈美》第一章《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中所说:“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这一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那股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由此可知,用审美的态度、观点来观照事物,会获得事物不同的模样,将事物转化为审美对象。审美能力的提升需要一定的知识积淀和技能积累,将美育渗透于基础教育各门课程是提升审美能力的途径。
1.艺术教育中渗透
美与艺术密切相关,教师可以通过艺术要素进行美育渗透。艺术领域非常广泛,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电影、电视等,就其要素来讲,有语言艺术、线条艺术、结构艺术、形象艺术、动作艺术、音响艺术等,这些要素与艺术学科教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给美育渗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艺术的特点是形象性、生动性和美感,因而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唤起人们的兴趣。人们把参加艺术活动作为一种美的欣赏和享受,在笑声和赞美声中受到这样或那样的教育。美育渗透学科教学会让课堂教学获得同样的功能。
2.学科教育中渗透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素质教育就必然要考虑审美教学。教学美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课堂教学和美育有机融合的必然结果,是课堂教学研究的方向。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很多,能否运用语言艺术、结构艺术、形象艺术、动作艺术等手段是关键,能否对所学教材内容进行艺术开发,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真善美的事例,激发学生审美情趣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做到科学与艺术相结合、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相统一、教学主体与教学情境和谐融合,使教学美充满课堂内外。
3.情感教育中渗透
学科教学要渗透情感教育。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当今情感教育的缺失,这十分不利于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美育和艺术与人的感情息息相关,所以审美教育的中心是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有助于形成审美情感,审美情感是人的原初情感,是审美经验的核心内容。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显然没有感情的老师不可能与学生有真正的交流与互动。艺术的最高阶段是“以情感人”,交际的最高境界也是“以情感人”,在日常的交往生活中,高尚的情感与美是形影不离的。情感卑劣、灵魂肮脏的人无法与人建构良好的人际关系,感情纯真、以诚待人才是交往教学之道。教师应引导学生善于用理智去驾驭感情,使理智与情感不一边倒,这样才能发出美的光辉来。
4.社会教育中渗透
社会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场所,社会教育涵盖面很广,它把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都概括进去了,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审美教育宝库,师生应积极地去开发和利用。自然美是人们普遍欣赏的对象,人们通常喜欢将自然物视为艺术作品,新兴的环境美学或自然美学将自然美学的思考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社会生活也是审美所涵盖领域,所谓社会美,主要指的是表现在社会生活中的美。如今,日常生活审美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的审美理想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实现,因此社会美逐渐成为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教师不仅要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美,从而为教学服务,还要引导学生走进自然、深入社会、接触艺术。在走进自然、深入社会的过程中去感知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这些课堂美育渗透是促进学生学习美学基础知识和健全人格的有效手段。
二、美学基础知识学习建议
要想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美育,美学理论的学习不可或缺。随着全球范围内审美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美学策略实际上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狭义的角度来看,个人外观修饰和社区景观的美化,使得化妆、美容、整容、景观设计等产业蓬勃发展;从广义的角度来看,经济生活的审美和社会现实的审美化,如经济生活中,属于美学范畴的产品外观包装、企业形象包装等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由于审美化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因此社会上不同层面的工作和生活中都会遇到美学的问题。由于缺乏审美观念,有些女青年疯狂整容,结果越整越不美,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有些企业由于缺乏美的企业文化,对产品过度包装,最终因消耗资源而受罚。而教师美学知识缺失,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建议:
1.重温哲学理论,习得美学知识
美学属于哲学领域。从艺术哲学看,美学与道德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科学哲学、文化哲学、经济哲学、教育哲学等组成哲学的应用学科。就艺术哲学来说,就是将哲学的基本观念和方法应用于艺术研究,而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实践,无论是艺术欣赏还是艺术创作,都不属于哲学领域。学习美学一方面要掌握一般的哲学观念,阅读一些美学理论专著,结合自身的审美实践和审美体验,加深对美学理论的理解,学会用哲学的方法和观念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另一方面也要自觉地在美学理论指導下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感知和审美判断的能力。这有利于我们不断认识到自己在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探索更好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教学的美的设计
教学美是一个涵盖面很广的概念。对于教育纲要中提及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师往往片面地理解成艺体美教育,从而忽略了美育渗透这一理念。因此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都应明确提出要求,思考课堂教与学时间比例、课堂教学的和谐环境、课堂教学的适宜性或效用性等问题。学习美学理论不仅有助于审美欣赏、艺术创作和艺术批评,而且有助于其他领域的知识的学习和创新。美学强调兴趣、敏感,这些主体因素在其他领域的知识学习和创新中也会发挥重要作用。
3.哲学理论在艺术经验中经受检验
我们必须让哲学理论经受起艺术经验的检验,让哲学概念在艺术经验中不断重新界定。美学的研究领域毕竟跟艺术实践与审美领域有关,而这些领域中的事物是以变化著称的。艺术是一个本质上开放和易变的概念,它是一个以原创、新奇和革新为衡量标准的领域。
由于概念是运动的,理论是动态的,因此我们需要学习美学理论。但是,因为每种美学理论事实上都是在解释某个特定历史阶段艺术的审美经验,都是突出某种艺术类型的特征,因而无法适从所有的艺术和审美经验。
建立美育渗透学科教学的长效机制,会带来课堂教学的重大变革,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的人格变得更加健康、完美。虽然这会面临一定困难,但只要教师具有坚定的信念,坚持实践,就一定能创造出一片有效教学的新天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