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中国传统植物装饰纹样形式多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对中国佛教建筑中常见的植物装饰纹样的历史根源,发展历程及常见的表现形式等,对植物装饰纹样进行文化溯源,探究其背后的民俗意义,明确中国传统植物装饰纹样中蕴含的吉祥含义以及其中的宗教信仰。
关键词:植物纹样;佛教;建筑装饰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0-0197-02
植物纹样是装饰纹样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花、草、树木纹样就在装饰纹样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更是据有超乎其他装饰纹样的优势。本文以植物装饰纹样作为文化载体,通过装饰图案的流变来探究纹样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一、土生土长的“主人”
本土植物装饰纹样是经历了一个既漫长又曲折的发展过程,中国土地辽阔,多数地区都是植被丰富,水源充足,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先天环境,使得我们的先祖得以较早的进入农业社会。先民们为了生存,与植物有了更亲密的接触,对植物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植物成了先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植物之间形成了一个难以分离的关系。
在人们采集和种植植物的实践过程中,人们渐渐的了解植物,并慢慢的对植物的内涵空间进行深入研究,再创造出植物的纹样和进一步深化植物纹样。最早出现的植物纹样,是对植物原生态的形态的表达。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生产方式的发展,装饰纹样开始出现在了他们的一些器物装饰之中。之后,生产方式的进步,艺术创作开始与人们的生活、生产以及一些宗教活动开始联系在一起了。对于未知的世界,对大自然的征服欲望开始表现在一些图像符号之中,植物纹样也从原生态的表象性记录转化成为艺术形态,人们发挥创造力、在原生态的符号上创造出许多更新颖、更复杂的图案运用于各种器物之上。
在原始社会里,先民们认为植物都是有生命力的。先民看待生殖,认为人类是繁衍是很神秘的,与天地神灵有关,许多的民族至今任然流传着许多植物语生殖相关的传说,而象征生殖的一些植物纹样则开始出现在先民的生活之中。远古先民亦曾将多种植物作为女性生殖器的象征,如梅、桑、荷花、芍药、葫芦等植物俊有象征女性的意义,后出现于《诗经》之中,演化为女性的象征。在农业社会,作物丰收与人丁兴旺有着互为因果的联系,而且在农业社会,植物是主要的食物,因此植物和生殖崇拜之间必然产生着联系。植物可以开花结果,人具有生殖能力,这也是植物装饰纹样与生殖崇拜有着联系的重要原因。
在植物装饰纹样中不得不提到的一种纹样——莲纹。中原本土的装饰文化之中也有着莲纹的使用。最早的莲花造型出现于出土的一个春秋中期的青铜器——鹤莲方壶,此方壶采用的是一种简练的表现方式,双层莲瓣中立着一只单脚站立的仙鹤,仙鹤做展翅飞翔状,其风格与殷周时期神秘凝重的风格形成了很大的对比。除了此方壶以外还有很多出土的青铜器上都有莲花造型的装饰图案。早期的莲纹图案与别的植物装饰纹样一样,也都以强烈的宗教哲学观念为精神核心,是天地宇宙的象征符号。之后莲纹亦有出现于建筑装饰之中,先民将生于水中的莲纹作为“水”的象征表现,用以表达建筑勿受火灾损毁的美好祈愿。
二、装饰纹样领域的“外来客”
在战争连年,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佛教由古印度传入中原。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印度造型艺术不仅具有典雅、含蓄等特点,而且擅于在大自然中寻找美感的形式,创作手法强调曲线与自然相结合,佛教的造型艺术中,手与脚会与植物特征做巧妙的比拟。这种从自然界中获得灵感的思维方式,运用曲线的造型手段,柔韧,充满生机的装饰风格也随着佛教的传入一并流入中原,给当时本土的装饰艺术带来新鲜的血液,对当时的中原艺术审美观念造成一定的影响。除此之外,对于一些本土装饰纹样的寓意也有影响,许多植物装饰纹样融入了佛学意味。例如树叶纹当中的“菩提纹”以及在“莲纹”等装饰纹样,都具有佛教意义。
除了佛教文化对于当时本土装饰文化产生了意义深刻的深远影响以外,异域而来的异国文化也影响着当时的装饰文化。丝绸之路的开通,打破了中原相对封闭的文化发展状态,中原文化与异域文化的交流,商品贸易的流通,一些具有异域风格的装饰文化也随之流入,其中也包括植物装饰纹样。中国早期的装饰艺术习惯以动物纹、几何纹为主,域外国家有很多都喜欢采用植物纹样来做装饰,比如之后在装饰领域广泛流传的葡萄纹、棕榈纹等等,这些带有异域风格的装饰纹样都在汉代丝绸之路开通之后纷纷传入中原,并在中原广泛流行。
随着佛教的传入,之前一直以桑桃作为创作原型的本土植物装饰纹样有多了一种新的类型——“菩提树”。菩提树对于佛教而言,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树下觉悟,因此许多佛像之中常常可以看到菩提树这一植物图案。并且后期随着佛教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菩提树纹也出现在世俗生活中,为民间日常装饰所用。
还有中原本土早已有莲纹,虽然之前已经有莲纹来做装饰使用,但是其真正发展起来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此可以知与佛教文化的传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由于佛教文化的影响,莲纹也从天地宇宙的象征符号中脱离出来,与佛教中莲花意象相关联,寓意生死轮回,纯洁的佛学意味。之后随着佛教的世俗化而作为文人士大夫的人格写照,逐渐在民间以更民俗生活的新寓意而广泛流传。
三、“主客”一家亲,其乐融融
中国的佛教建筑除了吸收了印度佛教文化以外还企图在佛教建筑之中营造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特色的佛寺建筑结构。佛教在汉时兴起,盛行于南北朝。该时期植物纹样领域对于外来的植物纹样是兼收并蓄并且有与本土传统纹样融合产生更多的装饰纹样样式,产生新的寓意和创造手法。以后期流传广泛的石榴纹为例,石榴原产西亚,并非中国本土所有的,随着商贸的往来而引入中原,由于其果实多子,可以解渴,外形美观而受到国人的追捧。其多子的特点与本土传统文化之中多子多福的意向相互迎合,于是国人用石榴来象征子孙繁衍的美好寓意。纹样的创作上亦不再是单一的创作,而是多种植物装饰纹样相互组合应用,除了南北朝时期出现的葡萄纹与忍冬纹的组合形式后又出现了石榴纹与莲纹的组合形式,并且植物纹样也有本土原有的动物纹样相结合出现新的装饰纹样。
佛教传入中原之后,与传统的儒学文化等相互融合也衍生出一些流传于世俗生活中的具有佛学意向的装饰图案,促生了宝相花纹样以及卷草纹样的出现。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的关系是相互的,宗教文化影响着世俗文化,而世俗文化也出现在宗教文化之中,一些世俗文化场景也开始出现在佛教装饰绘画之中,除了佛教教义之中出现的植物也开始出现在佛教装饰绘画中。
世人在建造佛寺的时候为了营造出宗教感觉,会在建筑和使用的物件器皿上或绘画或雕刻各种带有宗教寓意的图画,形象。通过艺术表现手法形成视觉感受。用以宣传宗教教义,激发人心。所以许多的宗教建筑之中的装饰图案都非常的精美出众。佛寺的装饰图案多离不开印度佛教的装饰题材,如菩萨、金刚、石狮、怪兽等题材来体现佛教的神圣不可侵犯,同时也使用飞天图案、卷草图案、莲花图案等来塑造佛寺的“圆满”意境。
四、结语
植物装饰纹样的发展流变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是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是外来的装饰文化与本土装饰文化的交流融合的产物。当今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形势下,吸收、包容外来文化的精华并巧妙的融合本土文化,再创造出更有生命力和时代性意义的新文化。
参考文献:
[1]何星亮.中国图腾文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2]杨权喜.楚文化.文物出版社,2000年.
[3]林梅村.汉唐西域与中国文明.文物出版社,1998年.
[4]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年.
[5]楼庆西.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
[6]陈绶祥.祥云·卷草·如意——佛教文化图案的中国化历程.2008年.
[7]周绍良.梵宫——中国佛教建筑艺术.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