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告、研究成果向国内大学、科研机构公开,这些调查研究报告充实了我国的科技文献库,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1935年前后,受世界性大危机的影响,民族企业的生存困境变成了生存危机。为拯救中国工商业,范旭东建立了对外技术扩散的固定机构——“中国工业服务社”,“专为促进中国工业建设,代人设计工程,并辅助工业实施”。至此,“永久黄”团体的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和技术服务浑然一体,范旭东以开放的心态构建了良性的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
随着技术能力的提升,永利逐渐改变了技术引进和输入的单向链条,开始向国外输出技术。1933年,侯德榜用英文写作的“Manufacture of Soda”列入美国化学会丛书第65卷出版。该书揭开了苏尔维制碱法的技术秘密,打破了纯碱工业的技术垄断,让那些想发展制碱工业而又不得其门的企业看到了希望。《制碱》一书的出版扩大了永利的国际影响力,巴西、印度等国慕名请求永利给予技术援助,发展本国化学工业。范旭东曾感慨地说道:“我们是越走越远了,世界上竟有我们民族翱翔的余地。”
总之,大企业在技术创新的组织化、系统化上具有明显优势。“永久黄”团体巨大创新成就给了我们新的启迪: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偶然的发明让位于有意识的科学探索,技术创新走向机构化和专业化。另一方面,现代技术创新的复杂性使创新资源的全球配置成为必须,企业应走出去,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构建自己的创新系统。(本文摘编自《中国化学工业奠基者“永久黄”团体研究》,赵津、李健英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