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33|回复: 0
收起左侧

宿州市园林绿化精品工程建设典型案例分析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小学生

Rank: 2Rank: 2

积分成就
UID
1598
主题
51
精华
0
墨水
132

发表于 2022-2-27 19:5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工程的实施理念(生态保护与修复、海绵绿地、节约型园林、文化入园),分析了典型建设案例(宿州大道公园、大外环绿道绿廊、大陈沟公园)的实施情况和效果,总结了其中值得借鉴的地方。
关键词 园林绿化;精品工程;生态修复;安徽省宿州市
中图分类号:TU985;TU986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9.004
近年来,安徽省宿州市园林绿化事业发展坚持“快增量、提品质、造精品、惠民生”的总体思路,通过开展绿化大行动、城镇绿化提升、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和文明城市等活动,大幅提升城市绿量、绿质。在公园、游园、绿道绿廊、滨水绿地等项目的推进过程中,秉承“生态修复、以绿治差、引先进优”等理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此,本文总结和分析了宿州市现有精品绿地建设情况和主要经验,为下一步城市绿地发展提供参考。
1 实施理念
1.1 生态保护与修复理念
按照保护、修复理念,结合生态治理手法,对阻塞河道、城市废弃地、污染水体、垃圾场等在保护原有河床、河岸、场地地块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运用先进技术进行生态修复。
1.2 海绵绿地理念
按照海绵城市理念,采取渗、滞、蓄等方法最大化收集利用雨水。通过铺设透水砖、透水沥青、埋设地下管网收集雨水;通过河道引水、渗水形成自然水质景观;通过实施地形改造,建设雨水花园、植草沟收集、消纳雨水。
1.3 节约型园林理念
通过资源整合、规划管控、政策扶持和技术支持,大力推广节约型绿地建设。通过拆迁建绿、拆违还绿等形式,解决中心城区绿化用地不足难题。采取以绿治脏、以绿治乱、以绿治差的方法,对城市弃置地等脏乱差地段实施绿化。坚持适地适树原则,优先使用本土树种。坚持植物造景为主,保留场地原有树木,减少硬质铺装和大体量建筑。
1.4 文化入园理念
编制城市历史风貌保护规划,科学划定城市紫线,发掘历史文化,建设遗迹保护走廊。推崇地方文化及特色手工艺,注重以雕塑、剪纸、地方名人轶事、地方名人字画、灵璧奇石、小品、文化长廊等手法,展示宿州的徽风汉韵、历史人文、民风民俗。
2 典型案例
2.1 生态科普试点——宿州大道公园
2.1.1 总体情况
宿州大道公园于2016年建设完成,总面积70余万平方米,是宿州市生态修复绿地的典范,也是集健身休闲功能、科普教育功能、防灾避险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精品公园。
2.1.2 实施前情况
项目区域地势平坦,但沟壑交错,有渣土废弃地和棚户待迁区,西侧有发电厂。宿州大道公园规划区域内有2条河流,分别是新北沱河与小洪河。其中,新北沱河现状较佳,为活水源;小洪河状态较差,河道被垃圾、渣土堆填堵塞,河道断流、部分河段干涸,且流向模糊,河滩地无序杂乱。
2.1.3 建设情况
综合项目场地现状,按照“修复保护、贯通联通、资源整合”的思路实施。1)在水域的打造上,进行生态修复,追寻河流原有流向,重新开挖河道,将2条河流进行联通,实现活水补给。追寻原有河岸分布,打造生态湿地,建设滨水景观。2)在生态廊道的建设上,进行南北连接,使其与城市南部、北部多条绿道完成串联,进一步实现城市公园、绿带环网相连绿地体系构建。3)在生态保障和应急避险上,利用项目场地内的绿地、水系形成绿色生态屏障,改善周边环境;设置应急棚宿、水源、监控广播等防灾避险设施区域,为市民提供躲避灾害的应急避难场所。4)在健身娱乐上,设置涵盖多种球类运动、慢行及趣味体育的健身区域。5)在科普文化教育上,设置植物认知、地域文化展示、湿地花园、文化墙、科普廊等。
2.1.4 值得借鉴之处
宿州大道公园构建了与城市紧密相连的自然生态系统,作为开放式的公园绿地空间,积极推进城市绿地有效衔接,推进慢行系统串联贯通;推进公园防灾避险系统构建;通过合理分区,打造了满足不同年龄段的休闲健身区域;通过文化融入和科普展示,将宿州的历史人文与未来科技有机结合。通过生态技术运用,将废弃河流转变成了涵养水源,消纳雨洪的公园生态河道景观。
2.2 绿道绿廊试点——大外环绿道绿廊
2.2.1 总体情况
大外环绿廊于2017年建设完成,全长18 km,总面积约30余万平方米,是宿州市郊野型绿廊绿道建设的首次大规模实践。
2.2.2 实施前情况
项目位于城郊区域,市一級快速通道两侧,机动车道双向八车道,中间8 m宽的中央绿带,无明显慢车道。附近为居民区、农田区及部分林地,无风景绿地。场地内无灌木与地被植物,杂草丛生。现状道路两侧均有约2 m宽废弃沟渠,部分地段有涵管。
2.2.3 建设情况
在建设中秉承节约园林、生态优先、四季花海、绿色慢行等理念。1)依托外环道路骨架,采用单侧绿道、双侧绿带的形式实施建设。在临近周边居民的内侧建设生态绿道景观区,外侧建设植物绿丘。2)绿道宽度2.5 m,纵贯整个绿廊;植物选择上,以乡土树种为主,结合郊野绿廊特点,栽植抗噪防尘乔木、花灌木及多年生地被植物,减少管养成本。3)在景观上突出以绿为带、以花为媒的特色,撒播多种可自播郊野型花卉,形成乔、灌、草、花海等缤纷呼应的景观效果。4)在人性化体现上,考虑在快速路两侧,注重结合司乘人员交通心理,在视觉上以大尺度、流线型植物造景为主。5)在完善服务功能上,设置绿道驿站,打造绿廊节点,配置自行车停车区域,完善休息服务设施,亮化设施等,形成健身慢行系统。6)在生态技术应用上,结合场地实际,实施生态绿化,建造雨水花园,将废旧沟渠改造成绿地中间集水沟,使绿地里的雨水径流汇集,用于平时绿地的保湿和旱时浇灌,在水渠周边种植耐荫耐水湿植物,形成植草沟。7)在交通布局上,合理设置出入口,结合周边为郊区居民聚集区实际,重点考虑绿道与乡道出入口的衔接设置。合理规划接驳点,在绿道与市政道路、河流桥梁等交汇处,采用绘制绿道斑马线,借用市政道路划线布置等方式,实现绿道接驳连续。
2.2.4 值得借鉴之处
大外环绿道绿廊项目的实施使宿州市绿道实现了突破100 km的目标,使城区绿道网络体系更加完善,它有效衔接了城市与郊区的自然生态,构建了城郊重要慢行交通系统,更提供了优美的绿色环境,为远离城市的郊区人民带来了与城市同等标准的绿色休闲服务场所,为骑行爱好者提供了优良的骑行环境。
2.3 滨水绿地试点——大陈沟公园
2.3.1 总体情况
大陈沟公园总面积5万余平方米,是城市南部片区大型居民区周边的开敞型滨水城市绿地。
2.3.2 实施前情况
位于城南荒废空闲地,场内地势平坦,土地处于自然原生状态,无明显道路及出入口,有部分乔木,其他无序植被杂乱丛生,斑驳破败。内有一条南北走向40 m宽的河流,水面漂浮物、绿苔较多,水质较差。项目周边为待开发商业用地及居住用地,且有大型成熟居住社区。
2.3.3 建设情况
秉承绿色生态、水环境治理、为民惠民原则,结合地块所处区域实际,建造满足周边居民需求的城中开放滨水绿地。1)在项目的建设中,以水体为景观轴线,合理划分空间区域,建设水、绿、路线相结合的滨水生态绿带。2)注重河道水质改善,采用生态净化技术,栽植水生植物。3)扩大沿河绿地,保留自然驳岸,展现人与自然共生关系。4)结合现状地形,保留原有树种,注重植物层次,丰富多样性配置,既注重滨水空间展现、景观变化韵律,又发扬节约理念。5)注重为民服务,设置健身、游憩、休息区域;设置木质平台、栈道、桥体,体现自然生态统一;完善公共服务,设置公厕、管理房、垃圾箱、庭院灯等便民服务设施。
2.3.4 值得借鉴之处
大陈沟公园从荒废地到生态滨水绿廊,为人们提供了优良的休閑场所,更推进了河道治理技术的运用,同时促进了周边地块的合理开发,推动了城市公园体系构架的完善。
3 展望
未来宿州市将继续践行服务为民、发挥绿化惠民理念;践行生态发展,加大生态绿道、滨水绿带建设;践行绿色共享,加大综合性公园、街头绿地、社区公园建设;践行环境治理,加大废弃地、河湖绿化治理;践行文化理念,挖掘城市历史,整合文化资源,形成文化体系,融入城市绿地;践行节约理念,秉承可持续发展观;践行精品理念,推进精品建设。
(责任编辑:敬廷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