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4|回复: 0
收起左侧

“互联网+”模式下的田园综合体设计研究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小学生

Rank: 2Rank: 2

积分成就
UID
6588
主题
42
精华
0
墨水
118

发表于 2022-2-27 19: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在信息技术运用较为普遍的当今,将“互联网+”與田园综合体联系在一起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首先对一些相关的研究背景做有关论述,结合当前国内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情况,着重对郑州市花园口黄河生态滩区的现状进行分析。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之上,提出“互联网+”模式下田园综合体的一些设计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田园综合体;生态农业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2-0035-02
一、研究背景
(一)“互联网+”的概念
在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效率提升、技术进步、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来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模式和产业,促进经济新增长点的发展,增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根据上述的文件中可以得出,所谓的“互联网+”是指舍弃传统独立、封闭的发展模式,运用大数据与云,将线上与线下产业结合在一起,联接各个行业,形成一种更高效快捷的发展模式。
(二)田园综合体
“田园综合体”这一概念首次在2017年2月5日提出,文件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其中在该文件的第16条中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从上述的文件中,我们可以得出田园综合体的以下特征:
其一,发展农业是田园综合体的基础,在农业产业园的基础之上将传统农业得以提升和发展,即现代农业。
其二,地域文化是田园综合体的载体,田园综合体的规划设计一定要体现当地的地域人情、乡土风貌以及建筑特色等,即展现当地的地域文化的特色。
其三,农业体验是田园综合体的活力体现,城市居民可以参与到农业生产过程、农产品的加工过程以及一些农事文化的活动过程等,体验田园文化的乐趣,满足游客的好奇心理与乐趣。
其四,田园综合体是乡村与城市互动的衔接点,它实现了城市与乡村的商业互动交流,是一种全新的消费模式。
因此,田园综合体是生态农业、地域文化、乡村旅游的集合,即将农业、文化、旅游等三位一体的综合运用。通过改变都市人群与乡村人群的生活方式,振兴乡土文化与风土人情,恢复其独有的活力。
(三)“互联网+”模式下田园综合体的特征
在当前新型的结构模式下,“互联网+”田园综合体的主要特征为:一是,需要有能够吸引游客的生态休闲区域,花园口黄河生态滩区内有良好的景观地貌,地形丰富,适合种植多种瓜果蔬菜,结合地形风貌、基地湿地进行生态景观规划。二是,在花园口黄河生态滩区内土壤条件较好,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将“互联网+”引入到农作物的生长、生产以及出售的过程中开展现代农业模式,形成体验式与创意式农业。三是,“互联网+”模式的加入给田园综合体带来了一系列产品商业互动体系。
二、花园口黄河生态区的现状分析
田园综合体的打造需要一定的空间环境条件,比如拥有天然水资源、有当地特色的农林业,距离城市较近要有一定的空间面积等。花园口黄河生态滩区位于郑州市惠济区弓寨,紧邻黄河,场地内分布着大片的湿地水塘、原有的植被、耕地、人工苗圃等以及一些建筑用地等。其中河流11.7亩,占比0.5%;湿地379.4亩,占比15.5%;苗圃1568.5亩,占比64.1%;耕地318亩,占比13%;建筑用地76.3亩,占比3.1%;原有植被93.6亩,占比3.8%。这些原有的自然条件为打造一个现代的田园综合体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但是,目前花园口生态滩区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其一,生产环境低效。花园口黄河生态滩区的农业产品结构偏向单一化、生产方式低效、缺少特色及名优产品,农产品产销链不明确。
其二,功能缺失。基地功能布局缺乏统一性的考虑,场地功能混乱,公共设施短缺,传统的农村风貌与旅游资源未能被挖掘。随意划分的苗圃耕地为后期的品牌运营增加难度,增加建造成本。
其三,缺少整体的形象定位与品牌认识度,基地内的各种资源的组织方式较为无序与单一,因此很难使花园口黄河滩区的农业基地得到扩大与推广,与同类的竞品相比也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撑,很难实现品牌的价值,因此在规划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发掘基地的多元内涵,塑造整体的品牌形象。
其四,交通状况较差,交通的可达性是城市不同地区场地价值的重要衡量标准,基地内部的交通状况基本属于空白,但是基地周边的城市交通较为便捷,因此这也为该田园综合体能够顺利完成的一个客观条件。
三、“互联网+”模式下花园口黄河生态区田园综合体的设计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农业不断信息化,田园综合体的设计规划模式一定离不开“互联网+”这一新型的业态形式,互联网的出现重塑与解构了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就花园口黄河生态滩区打造田园综合体提出几点设计策略。
(一)建设农产品的商务电子运营平台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一种新型的电子商务模式在现代农业农产品的销售过程中被应用。消费者通过网络平台购买实体的农产品,基地提供线下服务并进行物流配送,即基地产品+网络平台+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的模式。为了使消费者更加安全放心的购买基地的农产品,基地的工作人员可以将每种产品在每一个环节的生产数据全部放在网络平台上,消费者可以随时了解该农产品相关的生产信息、健康监测报告、生产加工环境等从生产到销售整个产业链的一系列数据。在这种模式的经营下,线下消费者可以全面的了解农产品的详细信息,解决消费者对产品不了解的痛点,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农产品的销量,提高该产地农民的收入。
另外,应在微信社交平台开设有关该田园综合体的微信公众号以及微商城以弥补线下宣传的不足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电子商务运营平台需要有一定专业知识的技术人才为支撑,所以为了能够更好更顺利的经营该项业务,因此管理人员要定期向基地的工作人员或者生产者培训相关的技术知识,以及更新相关的知识。在花园口黄河生态滩区的田园综合体的设计中对单元个体进行整合、通过拼接、重组,使其模块化的单体形态摆脱传统无序、低效的发展模式,最终便利于项目的运营与管理。
(二)整合旅游产业链
“互联网+”田园综合体的模式,对基地内的旅游资源进行有条理的整合,增强各个区块的联系,利用互联网技术相互带动。由于“互联网+”的应用,消费者可以在网络平台上选择与对比该综合体的相关旅游项目,选择适合自己与喜欢的项目,既能使更多的人了解到该基地的旅游项目,也能节约消费者查找信息的时间。
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须制定出各具特色的套餐旅游路线,消费者也可以自主定制属于自己的私人定制套餐。
套餐一,针对人群为都市白领阶层,消费时间为节假日,以休闲度假为主要目的;
套餐二,针对人群为青少年儿童,消费时间为节假日,以农业科普为主要目的;
套餐三,针对人群为家庭组团,消费时间亦为节假日,以亲子互动体验农趣为主要目的;
套餐四,针对人群为中老年,消费时间不限,以养生度假为主要目的。
由于花园口黄河滩区自身的的特点,依靠黄河,滩区内又有大量的支流以及大量的湿地,耕地等,因此该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可以设置大量的创新性的旅游项目,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可以在区域内设置种植体验区、观光采摘区、农产品科普区等。
(1)种植体验区。其一,场地的管理人员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推出可以种植的区块,以及可以种植的农作物,并且附属各个农作物的生活习性,以及生长的特点供消费者选择了解,消费者在线上做出相应的消费之后进行线下实体体验。种植体验区采取租赁的模式,根据消费者自身的意愿这种租赁模式可以分为半租赁和全租赁,半租赁模式,消费者只负责种植采摘,不负责管理,但是付给场地管理人员相应的管理费用。全租赁模式,消费者要全权负责自己的地块从耕种到管理。综合体内的工作人员可以同时在线上线下开展一些农耕小课堂,供消費者学习。通过这种模式,身在都市中的消费者充分体验田园生活,享受乐活人生。
(2)观光采摘区。在基地内建立采摘园,在采摘的过程中,也是都市人群被科普的过程,特别对儿童更是如此,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也增强了亲自之间的交流互动关系,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增加亲子关系。基地也应当设置有关农家饭体验区,消费者用自己采摘的原材料,甚至自己种植的蔬菜到最后食物的呈现,使消费者全方位的体验农家生活。整个体验过程,消费者也可以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大众展示,这在一定程度上向大众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
(3)农产品科普区。借助“互联网+”技术,在该田园综合体中设置农业科普展示区,向消费者展示现代农业的发展状况与水平,以及集合一定的技术手段展示一些先进的种植技术等。
四、结语
总之,“互联网+”模式下的田园综合体的发展,需要城市与乡村的共同努力,结合本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各方面因素,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实现田园生活的地方,满足当下城市居民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回归乡土的愿望,同时也为乡村人提供了更多的再就业机会,提升田园综合体的商业价值,实现研发、展示与高效生产、加工运输的产、教、研、售一体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