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以来,农业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地位。在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背景下,如何强化农业经济管理是剖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剖析新农村建设下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基础上,探讨相应的对策,以期提升农业经管理水平。
一、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现状
1.管理体制有待健全
从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看,因受历史因素、社会发展等因素影响,整体管理水平不高,管理不够规范、严谨度,且管理体制落后,和新时期市场经济发展形势脱轨,此外,管理制度执行力不强。譬如: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因制度不完善,使得乡镇、村一些财务管理人员未能严格落实国家制定的基层财政管理制度,仅仅是做好相关财务报表、记好账目,未能严格审核、核对,使经济管理作用不能全面发挥。
2.管理方式相对落后
因受农村发展水平限制,在经济管理方式上仍以人工手记方为主,虽然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农村逐步应用开来,农村经济管理方式有所转变,但尚未普及,且管理人员尚未熟练掌握信息化管理方式,仍不能满足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此外,有些分农村已建立了财务信息化管理平台,但是未真正应用起来,仍采取传统管理方式,采取手工方式进行财务报表制作、数据收集、处理、核对等,效率低下,无法保证精确度,影响到农村经济管理发展。
3.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大多数管理人员是由村支书、主任等兼任,缺乏经济管理专业能力,且不能及时学习和掌握新的管理技术、理念,无法对当前农业经济管理的方式方法进行创新、改革,且缺乏责任心不强,在知识结构上比较单一,业务能力和素质不高,使得农业经济管理无法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这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发展。
二、强化农业经济管理可行性对策
1.改进并完善管理机制
新农村建设目的就是有效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经济收支的平衡,为实现该目的,关键就是要改进和完善农村经济管理机制。应根据本地经济建设和发展实际情况,结合国家制定的政策、制度,从多个层面进行改进和完善,加强农业经济建设的宏观调控,加大新农业产業的扶持与保护力度。具体而言,应从这几方面进行:一是积极更新农业经济建设和管理理念,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二是重视农产品创新,强化农产品深加工,拓展产业链,扩大市场;三是依托先进农业科技,强化农民自我创新意识,加大农业生产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力度,提升现代农业生产力。
2.推进农村集体产权改革
为顺应新农村建设需要,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应深化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切实落实好农村土地登记制度,进一步推进集体产权合作制改革,确立产权明晰、流转顺畅、积极保护集体产权制,以激发农村经济的发展活力,保障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加大“三农”金融扶持力度,创新农村经济发展相关的金融产品,简化农村农业贷款手续,探索农村资金合作模式,积极解决农村融资难的问题。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发展农民合作社、龙头农产品生产企业等新型市场主体,逐步建立专业化、组织化的新型农业生产和经营体系。此外,要重视农产品质量建设,建立现代农产品营销模式,推进农-超、农-社、农-店等方面的对接,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升市场竞争力,以农村经济管理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3.创新农村经济管理方式
在新农村建设下,应进一步规范基层农村的账务管理,严格落实财务公开制,积极推进“村账村记”试点,保证该项工作有序开展。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本地优势,推广新型财务管理软件,加强电算化建设,尤其是要结合农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明确经济管理要求,规范农村“三资”管理制度设计。另一方面,重视交流学习,健全管理机制。定期组织经济管理人员上级有关部门学习,借鉴和应用优秀经验、方法,结合实际,建立“村组账镇代记”管理制。此外,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农村经济管理硬件。为保证“村账村记”的有序开展,安排好资金,用来购置电脑、复印、打印等设备。
4.加大管理人员业务培训
为顺应新时期市场经济发展形势,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应重视和强化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和素质,不断提高农经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作为农村财务管理人员,应有良好的财会管理经验,并具备扎实的法规知识,熟悉国家制定的相关制度,包括财政规范、税务、统计等相关知识。对出现的新问题,能及时有效解决。各县、乡镇财政管理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村级财务人员进行集体培训,邀请高校财会专业教师、高级会计等到场授课,讲授《村级会计票据审核》、《村集体会计核算实务操作》等内容。通过专业培训,提升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为规范农村经济管理奠定基础。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形势下,应充分认识到农村经济的管理的重要性,明确当前管理中的不足和问题,积极改进管理机制,加快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创新农村经济管理方式和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同时还应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全面提升管理技能,积极创新管理平台,全面提升农村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作者单位为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农业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