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我国村镇银行作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产物,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村镇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如何进行突围,已经成为农村金融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村镇银行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一些政策性的建议和指导意见。
关键词:村镇银行 新农村建设背景 困境 突围 建议
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已经步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农村金融问题的开展,应紧紧围绕服务“三农”问题。然而,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农村金融机构,已经无法满足“三农”服务的多样化需求,这样日益突出了供需不平衡之间的矛盾。
一、发展村镇银行的现实意义
1、以一种崭新的思路改革农村金融体系存量。因为各个方面的原因,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城市金融相比,有着相对缓慢的进展。同时,还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存在。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具备充分的竞争优势,缺乏足够的金融供给,同时又有着较低的网点覆盖率,这些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制约。而村镇银行因为资金来源的多元化,治理结构与股权的灵活多样,以及较低的门槛,在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后,不仅使农村供给的新渠道增加,同时还为农村金融市场引入了增量元素。
2、有利于构建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村镇银行,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村金融供需的矛盾得到了缓解。一直以来,围绕农村信用社这一存量机构开展工作,是农村金融改革的重点。然而分析结果,不管是对合作制的规范,还是提供多种模式的改革,都没有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进而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改革后的农信社的经营状况,依然存在着单一的形式和较低的效率。对其原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主要是源于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的还是农信社,导致农信社改进动力匮乏。而建立村镇银行后,必然会和农信社社形成竞争,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使市场环境具有一定的竞争性。
二、目前村镇银行所面临困境
1、市场定位偏差,与办行宗旨相偏离。分析各地村镇银行的实际运营状况,一些村镇银行在政策性目标和市场定位上,存在着较为突出的差异。那些优质的盈利项目,是他们资金投向的首选,这样无法满足农村中弱群体的资金需求。在一些村镇银行,重复出现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农转非”的现象。在市场定位上,农村银行也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对深层次的原因进行分析:一是由村镇银行的现行制度引发的。村镇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民间资金和国内外的银行资本,而这些资金,都在对利润最大化进行着追求;二是分析村镇银行的股权设置,由于受限于发起人的制度,村镇银行不能从现有的金融机构中脱离出来而独立存在,
2、筹集资金困难,有较高的运营成本。尽管村镇银行具有一定的本土优势,但因为受限于这些地区的开放程度和地域条件,居民不具备较高的收入水平。而有限的闲置资金,对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同时由于村镇银行还刚刚起步,自身的资金实力依然略显单薄,这样自然会加大它的风险。再次,由于村镇银行缺乏现代化的手段,有较少的网点,缺乏对当地农村居民的吸引力。
3、风险控制薄弱,御险能力较差。村镇银行主要是扶持弱势群体和弱势产业,而农民和农业对自然条件都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同时有较弱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如果没有健全的农业保险体系,则村镇银行的信贷资金的风险隐患会非常的严重。
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村镇银行的突围
1、遵循“稳步推进、因地制宜”的原则。我国的村镇银行一般都设在较为贫困的乡镇,在生活水平上,各个地区间都有着一定的差异存在。东南地区的村镇银行相对富裕,而西北地区则相对贫困。所以各个地区应与自身的生产力水平、金融特点和经济条件相结合,设立与自身条件相符合的村镇银行,再逐渐扩展、稳步推进。由于经济发达的地区有较大的资金需求量,可考虑对多种所有制的村镇银行进行设立,可适当的提高注册资本,发展大规模的村镇银行。这样不单单能对各种风险进行抵御,同时还可建立后村镇银行的分支机构,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将准入门槛适当降低,对小型化的村镇银行进行设立。
2、为实现差异化服务,对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进行明确。在成立伊始,村镇银行并没有准确的定位,为了能更好的抓住机遇,村镇银行只有准确的定位,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和金融支持。对各种监管和营运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和规避,促进自身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村镇银行的宗旨是服务于“三农”。将满足农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和当地农业产业,作为自身的市场定位。通过金融创新,和传统的涉农金融机构产生错位竞争,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对金融市场进行细分,与自身的优势相结合,遵循弥补市场空挡的原则,对那些优质的客户群进行培育和挖掘。
3、给予村镇银行一定的政策扶持力度。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三农”,促进村镇银行的发展,应加大政策上的扶持力度。除了在农业保险方面给予支持外,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还应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引导和激励的作用。对货币政策工具和财政杠杆综合运用。将支农再贷款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定向实行费用补贴和税收减免,发展农户和农村的金融服务。同时,在存款准备金方面,和农村信用社的标准相同,并支持村镇银行的再贷款业务。为了使资金实力得到增强,应对同业拆借市场适时开放。利率可根据村镇银行所在的乡镇实际经济情况和农业实际,对利率进行调整,定价机制要更加的灵活。将结算准入门槛降低,为了使结算效率提高,可增加大小额支付系统和支票影像交换系统。
结论:
在建设新农村的背景下,作为新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主要试点机构,村镇银行是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一项重大创新,它对现有的银行机构进行依托,机制更加灵活。但作为新生事物,村镇银行由于受制约于各种内外部因素,在发展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遭遇瓶颈和各种问题,只有对其内外部的制约因素更好的理清,才能将村镇银行应有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促进其可持续和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修华,贺小金,何婧. 村镇银行发展的制度约束及优化设计[J]. 农业经济问题. 2010(08).
[2] 朱海城.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0(23).
作者简介:
谭竣中 (1983.12-),男,湖南长沙人,学历:在职研究生就读,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研究方向:农村与区域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湖南长沙市 41012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