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应当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旅游者欣赏自然风光和获得身心的舒畅和精神享受。同时又能为当地居民提供多种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对万时山自然保护区状况的分析,探讨万时山开展生态旅游所可能面对的各种问题,提出相应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促使当地的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居民生活能实现共赢的局面。
关键词:万时山;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
198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生态旅游特别顾问墨西哥人H . Ceballos Lascurain 首次在文献中使用生态旅游这一词语。生态旅游是以自然为基础,为学习、研究、欣赏、享受风景和野生动植物等特定目的而到受干扰比较少或没有受到污染的自然区域所进行的旅游活动。它完全不同于渡假休闲式旅游,也不同于登山、漂流、穿越沙漠等冒险刺激类的特种旅游。当前,旅游者越来越向往大自然,而大多数的自然保护区由于环境优美、物种丰富,无论生态学家和自然保护工作者及环保热衷者的意愿如何,往往成为新的旅游热点。
一、万时山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和可开发前景资源
1.万时山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万时山地处粤北山区,山岭起伏连绵,茂林修竹终年覆盖,山清水秀,气候适宜,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万时山保护区的岩石多为花岗岩,土壤为黄壤和红壤,崇山峻岭,起伏连绵,层峦叠嶂,最高海拔是1559米,是属于三省交界处的地块,为全县最高峰。其中规划在广东省仁化县长江镇境内的保护区面积有16.6万亩,牵涉有冷饭坑、河田、塘洞、陈欧、石印、木溪、芭蕉垅、高洞、浒松9个村委会,里周河、塘洞河、高洞河、陈欧河以及浒松河共五条水系分布整个保护区,居住人口有1.3万人。
2.万时山保护区可开发的前景资源
(1)山体资源。万时山保护区山系是属于岭南南麓的余脉,山脉错综复杂,主要由东北、东南,向中部和西部走向延伸。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9座,其中的万时山主峰海拔1559米,为全县最高峰,座座山峰各具特色,有传说故事的,历史传闻的,山洞石头不同的等等,山岭起伏连绵,茂林修竹终年覆盖,山清水秀,崇山峻岭,起伏连绵,层峦叠嶂,沟梁相间是万时山保护区的地貌特征。
(2)水资源。万时山保护区由于地势高,山地多,森林茂密,溪流纵横交错,水源丰富,各个分布也各有不同,有大河,有细细溪流,有山顶泉水,有山中小塘,有飞流瀑布,有水库,还有地下温泉等等。
(3)植物、森林资源。保护区内的森林覆盖率达82.8%,有珍惜木材十多种,还有10多株古树,其他原生林木有110种,藤类主要有9种,竹类资源主要有17种,尤其以毛竹为多。
(4)野生动物资源。万时山保护区内山岭连绵,森林茂密,气候温和,而且座落在三省交界处,适宜各种野生动物生存,因而各种动物品种多,分布广。野兽主要有33种左右,鸟主要有70多种左右,爬行动物主要有25种左右,蛙类有6种左右,介类主要有7种左右,昆虫主要有12种左右,鱼类主要有30种左右,还有龟类4种。
二、万时山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面临的问题
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是很难平衡和兼顾的,并由此产生利益冲突,也给保护区管理人员开展生态旅游带来困惑与阻碍,使得保护区与周边地区开展生态旅游方面犹豫不决,步伐缓慢。在万时山,这样的问题也同样存在。
1.对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的影响。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并非单纯消极地加以保护,而是实现有效保护前提下的合理开发利用。但由于缺少法律知识和科学的管理经验,都会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业产生了一系列与建立保护区的初衷背道而驰的不良后果。把自然保护区等同于一般的旅游区,在保护区内大兴土木,修公路、造宾馆、建索道等等,都会对保护区造成了生态破碎化恶果。一方面使得幽美的风景胜地变成了嘈杂的城镇,另一面也对于自然保护区内的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和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带来灭顶之灾。
2.对保护区经营管理的影响。自然保护区由于缺乏必要的基础投资费用,加之缺少开展旅游活动的经验,因而往往将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开发出租给旅游部门,旅游部门又在缺乏指导和监督机制的情况下随意经营,受经济利益驱使,对游客数量、行为不加以控制,超越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容量;缺少必要的污染防治环境监测措施,导致自然保护区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因小失大。
3.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及社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由于保护区的建立或多或少会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甚至要改变他们祖祖辈辈世代相传的生活生产方式,如果不考虑如何满足保护区周边居民的基本生活生产所需,居民们就会去保护区内偷猎偷伐,这不但造成保护区管理维护的麻烦,也有悖于开发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初衷。因而必须要调动居民的积极性,引导当地居民通过旅游产业的直接参与和辐射带动,推动居民在投身生产过程中,借助旅游间接致富,从而协调保护区与当地居民的关系,减轻保护区的压力,也使得社区经济得到发展。
三、万时山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解决对策
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生态旅游环保立法与执法体系
(1)建立健全旅游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作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健全执法机构,壮大执法队伍,作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规范执法程序,明确管辖权限;赋予环保执法主体相应的强制执法手段。
(2)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坚持以环境影响评价在先,开发建设在后。
(3)自然保护区进行旅游开发必须进行总体规划,从生态学角度对旅游环境容量、旅游设施和场所的规模、数量、色彩、用料造型和风格等加以严格控制,进行功能分区,不同的功能区有不同的开发要求
(4)自始至终贯彻环境审计制度。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中的环境审计制度是指在开发始末必须全方面、多层次的审查开发活动对于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应当坚持动态原则,在开发中期、后期注意信息反馈,随时检查验证,发现问题及时调整。通过有效监督尽量减小人为开发对生态环境的损害。
2.加大保护区投入力度,完善管理制度,加大生态旅游综合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方案
(1)自然保护区进行旅游开发,如果既有利于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是环境容量所允许的,那么,此时的开发具有可行性;如果保护区本来就是生态脆弱区,一但开发就会对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虽然旅游开发可能会带来巨大的短期经济利益,但是不利于全民族、全人类共同的环境效益,此时要坚决制止旅游开发。
(2)国家和地方财政应增加资金投入,要把保护区建设管理经费纳入基本建设计划和财政预算中。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能动性,多渠道筹集资金,尽可能多地争取国际资助,
(3)逐步改善薄弱的基础设施,并相应地增加科研、交通、通讯设备。大力加强与环保部门的合作,要确定相关组织机构的职能、权力和义务,设置统一的权威性行政机构进行管理,防止体制混乱、政出多门的现象发生;建立对旅游企业和当地居民的约束机制,环境补偿与管理体系,替代目前旅游区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的管理模式。
3.积极采用各种手段调动当地农民参与各项生态经营活动。由于依附着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开发活动,当地的居民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农村自然环境、农业资源、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内容和乡土文化为基础,通过整体规划布局和工艺设计,加上一系列配套服务,为游客们提供又一套完全不同于保护区内生态旅游内容的旅游感受。游客们在观光、休养、旅游的同时,既增长了知识,也了解和体验乡村民俗生活,再结合季节性的果、菜、花实地自采自尝,观赏传统项目、参与趣味游戏等等。不但领略到了生态环境的自然美,满足了游客向往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愿望,还受到自然保护宣传和科普教育,更增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还能促进城乡信息交流和农产品流通,促进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推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4.加强以旅游交通、通信、电力、能源为重点的旅游基础建设和加强景区服务设施建设
(1)在保护区三个主要入口建设停车场,尽快修通修好原来的公路,建设好主要景点景的道路,加强景区安全保障设施建设,架通程控通信,满足游客上网的需求,加强景区道路照明设施建设,提高安全性,建立野外露营安全点,野外露营做饭尽量采用液化气等清洁能源,减少对森林资源的消耗和破坏
(2)购置相应野外装备及设施,出租给需到保护区内野外考察露营的游客,加强景区标识和解说系统的规划和建设,真正发挥保护区的科普教育基地作用。
(3)加强环保软硬件设施建设,重点是垃圾和污水处理,减少环境污染,严格控制游客人数,改善景区医疗和卫生状况,开发生态、民族、民俗旅游工艺品和商品,挖掘推出民族风情、历史文化、饮食文化等美食、娱乐项目,提升接待服务的内涵和品位。
5.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启动面向各类人员的综合培训计划,增设与生态旅游有关的学科知识和相关专业教育,培养和引进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旅游人才、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推进岗位培训,实行旅游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和考试制度,推行“准入制”和“淘汰制”,建立培养、选拔和任用人才的激励机制,培养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和职业道德水平高的干部职工队伍,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6.加强宣传促销,提高景区科技文化内涵。加强有关生态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法律意识。由于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对于环境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有必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要让国民充分认识到人与自然、人与生物、人与环境的关系,自觉遵守、自觉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使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充分认识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才能有效推动经济发展,真正作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
7.多种经营与产业发展。极力推广生态农业,在缓冲区与外围区之间,开展珍稀动植物及各类生物资源引种、驯养和生物多样性研究,天然物产基地建设、生态重建等示范实验。利用保护带、林间、黄坡地发展生态果园、观光药材、观光牧业、科技农业等,进行观赏和科普教育。
四、结语
总之,就自然保护区而言,发展旅游业既可以为自然保护区筹集资金,又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生活保障,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通过进一步明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特点、功能、开展方式以及与自然保护区的关系,深入理解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原则及理念,切实落实各项要求,才能实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的双重功能,才能使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走上规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长江镇志》-刘森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面临的问题及对策》-钱澄.
[2]《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赵晓东.
[3]《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对策》-王义民、李兴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