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需求的改变,心理健康教育成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内容,成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工作。尤其是小学阶段,素质教育要求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打造拥有健康、阳光心理的儿童,以适应日后激烈的社会竞争。但是,目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单一、教育渠道狭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鉴于此,本文就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 优化
经过多年的研究,大家在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上达成了共识,共有七方面的内容:智力水平是否正常、是否有自我意识、人际关系是否和谐、生活态度是否积极、社会适应能力是否良好、情绪是否乐观向上、人格是否完整。这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明了方向。因此,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有计划、有目的地教育、渗透自我意识、社会适应、人际关系、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内容,维护、调整心理健康状态,帮助小学生构筑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然而,目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落到实处,有教无育。换句话说,小学生知道什么是健康的心理,但是不知道如何打造健康心理。这说明教师的教学出现了问题。鉴于此,我提出了以下三种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以优化心理健康教育。
一、重视心理辅导活动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尤其是在自由、开放的今天,学生个性鲜明,个体差异较大。因而,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尤其不能采用“放羊式”教学,忽略小学生心理差异。那么,应该怎么做呢?心理辅导活动是一种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设计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学生在活动中调整心态,学会构建健康心理的方法,使每个人的心理都有所改善。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分享会”活动。即全班学生围成一个大圈,在教师的引导下每个学生都进行内心分享,可以是痛苦,也可以是喜悦,以此宣泄情绪,找到调节自我心理状态的方法。同时,教师认真记录每位学生的发言,了解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从而对症下药,调节学生心理。比如学生A分享了自己遭受校园暴力的故事,宣泄了情绪;首先引导学生给予他拥抱和鼓励,让他感受温暖,勇敢面对伤害;其次就他的遭遇,教师进行专项心理辅导,帮助他调节心理,恢复心理健康。在整个心理辅导活动中,一方面,学生互相之间可以给予帮助,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进行专门辅导,一举两得。所以,心理辅导活动是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形式。
二、注意团体辅导活动
团体辅导是一种“归类”辅导方法,具体来说,是将拥有相同心理状态的学生放在一个群体环境中,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这种辅导活动的好处在于,学生之间能够形成心理支撑,使他们能够有勇气面对心理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团体辅导活动也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形式,既可以减轻教师心理辅导负担,又可以有效调整学生心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面对一批在人际交往上存在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无敌风火轮”游戏,在游戏中落实团体心理辅导,提高学生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增强心理素质。具体如下:
首先,小学生们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制作一个能够容纳12-15人的大圆环并立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考验问题学生克服困难、协调组织、计划配合等方面的心理因素;其次,团体成员站进圆环内边走边滚动圆环,这一过程考验学生服从指挥、相互信任的心理;最后,就游戏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相关心理评价,使学生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有效调节心理。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感受、反思,获得了打造健康心理的方法,提高了心理素质。所以,团体辅导活动是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
三、强调心理教育讲座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但是,目前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缺乏调节心理意识。对于此,教师可以开展心理教育讲座,针对小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安全度过青春期,形成健康心理意识。
例如,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马上要进入青春期,心理上会发生一些变化。为了避免学生无所适从,教师可以组织心理健康讲座,讲座可分为两部分:讲解和解答。讲解部分的内容包括:青春期心理特点、青春期常见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等级划分标准、解决心理问题的办法、如何正确看待心理咨询、青春期不健康心理的危害舉例等;解答部分主要是与学生进行互动,解答学生存在的疑问。通过青春期心理健康讲座,小学生形成了维护心理健康意识,做好了面对青春期心理变化的防御工作,培养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组织心理健康讲座可以优化心理健康教育。
总之,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解决目前存在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使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切实提升小学生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施多秀.新形势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界,2015(11):87.
[2]张宝静.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考试周刊,2014(100):169.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富源路小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