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57|回复: 0
收起左侧

民国旧体诗人文献考论五则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小学生

Rank: 2Rank: 2

积分成就
UID
9136
主题
43
精华
0
墨水
114

发表于 2022-2-21 20:2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 郁达夫是民国著名诗人,其作品有定本存世。而今翻检民国报刊,考得郁达夫诗歌文献的人名、异文三则。《西京客舍赠玉儿》之“玉儿”应为后藤隆子。《过徐州》《毁家诗纪》均有异文,由此可以看出郁达夫对他早期诗歌的改定及心态变化。叶玉森在民国旧体文坛中亦是一员健将,今考得其生卒年月与结社情况。
关键词: 郁达夫 《毁家诗纪》 叶玉森 生卒年月 结社
一、郁达夫《西京客舍赠玉儿》之“玉儿”为谁?
《西京客舍赠玉儿》是郁达夫的旧体诗歌作品,在《郁达夫诗词笺注》(为行文方便,以下简称《笺注》)中,笺注者詹亚园先生认为,诗中所写的“玉儿”是京都旅社的一位侍女[1]263。笔者在1930年第3期《墨海潮美术月刊》第21页中检得署名郁达夫的《西京客舍赠玉儿》及《西京客舍又赠玉儿》二诗,因《西京客舍又赠玉儿》一诗在《笺注》目录中未能检得,故笔者原先怀疑为佚诗。然细察内容,其诗曰:“犹有三分癖未忘,二分轻薄一分狂。只愁难解名花怨,替写新诗到海棠。”分明是《笺注》中的《西归杂咏》(十首)中的第二首,只是诗题不同而已。《笺注》中所录上述诗歌,除绝句二十八字外,另有“别隆儿”三字。又根据笺者注释,隆儿即后藤隆子,乃郁达夫在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读书时结识的女友,两人曾有半月左右的交往[1]128。《笺注》的工作底本是郁达夫公子郁飞先生寄给詹先生的《郁达夫诗词集》,应为郁达夫晚年的定稿。《墨海潮美术月刊》所载诗作,应是1930年作者诗作的早期面貌,其中不同之处,可见诗歌文本有过改定。由此可以推断,《西京客舍赠玉儿》之“玉儿”,应是“隆儿”,即后藤隆子。“玉儿”可能是“隆儿”的小名或者昵称,二人实为一人。郁达夫一生驰骋情场,甚至有“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的诗句,他的身边,“女友”众多,也是文学研究界的公论。而此处结论的得出,或许可以对郁达夫情事的史实细节有更多理性的把握。
二、郁达夫早期诗作《过徐州》的改定
1938年第1期《留声机》中有署名郁达夫的《北征杂感》之《过徐州》一诗,其诗曰:“暴雨狂风遍地愁,戒严声里过徐州。黄河偷渡天将晓,又见清流下浊流。”《笺注》中此诗题为《过徐州、济南》,且诗文本为:“秋雨秋风遍地愁,戒严声里过徐州。黄河偷渡天将晚,又见清流下浊流。”上文已论及,如今民国报刊所见的郁达夫诗词为其早期诗作,而《过徐州》一诗,很可见郁达夫早期诗作的面貌。如“暴雨狂风”,后改为“秋雨秋风”,变淳朴粗豪之风为寂寥悲怆之风,“秋”的改定,更与后来的“愁”字相应,如此改诗,可见郁达夫诗艺愈加成熟。第三句之“天将晓”竟改为“天将晚”,一早一晚,在时间发展上已经是南辕北辙了。此处讨论“晓”与“晚”意义不大,因当时郁达夫偷渡黄河的时间只有作者本人知道,但是由文獻可以一窥郁达夫改诗的痕迹,殊为有趣。
三、郁达夫名作《毁家诗纪》注文问题
郁达夫在1939年《大风(香港)》第30期上初次发表了《毁家诗纪》,诗后的注文详写了与妻子王映霞婚变的过程。该诗一经发表,即因郁达夫与王映霞的名声引起巨大的影响。报刊所见的文字,于诗词文本并没有异文,而注文的异文颇多。如第一首诗后注文早期面貌为:“友人xxxx许xx君,”而最后的定本为“友人教育厅长许绍棣君”;最后一首注文早期面貌为:“许君究竟是我的朋友,他占了我的妻子,自然要比敌寇占了要强得多了。”最后定本为:“许君究竟是我的朋友,他奸淫了我的妻子,自然要比敌寇来奸淫要强得多。”可见郁达夫早期发表《毁家诗纪》的时候,对于当事人还比较讳谈,并没有直接点出许绍棣的名字,并且在这一事件中,郁达夫早年也比较隐晦表达。对于许绍棣与王映霞事件,起初郁达夫只是将其定位为“占了”,最后改定稿时,定位为“奸淫”,其严重程度不一,内心波澜由此可窥:郁达夫真正意识到了所谓的“藏拙”或许并不如揭示事实为得。
四、叶玉森生卒年月考辨
叶玉森字葓渔,别号红鱼,又号中泠亭长,籍贯江苏镇江,是晚清民国之际重要的诗人、词人、小说家、甲骨文研究学家、政治家。在叶玉森所有韵文作品中,尤以词最为出色,《南社词选》实际选其词最多。
关于叶玉森的生卒年,学界有诸多说法。如严迪昌先生在《近代词钞》中说:“叶玉森(约一八八五—一九三二)……”[2]2060又杨伯岭《近代上海词学系年初编》也把叶玉森的生卒年定在约1885年到约1932年[3]282,与严迪昌意见一致。而汪梦川《南社词人研究》中,论述叶玉森一条,则定其生卒于1880年至1933年[4]249。又,与叶玉森同乡的镇江裴伟考证,叶玉森生于光绪六年四月五日(1880年5月13日),又卒于1933年3月[5]255。故叶玉森生年主要有两说,即1880年说与1885年说两种。关于叶玉森的卒年,更众说纷纭。有严迪昌先生主1932年说,有裴伟等主1933年说,有《甲骨学大事记》主1934年说。鉴于以上多种说法,势必要做一番梳理。经过考证,叶玉森应生于公历1880年4月15日,卒于1933年9月26日。
首先,1933年《青鹤》杂志刊叶玉森小说《酒丐日记》(一)(1933年第2卷第1期)每篇下标均为“叶荭渔遗书”,时叶玉森应已去世。再者,1933年九月十六日(农历),《大亚画报》刊载一则《叶红鱼先生死》的消息(《大亚画报》1933年第397期),有“于最近归道山”诸文字,可见叶玉森应卒于1933年九月十六日前(农历)。又,1933年九月廿三日《大亚画报》又刊载一则《悼念红鱼》,有“月前因肺病久未痊,友好咸忧之。林屋山人逝世。殓于中国殡仪馆。临吊者方入。而叶先生之丧至。安置于林屋之对面殡室中。标叶府备殓。乃知先生亦竟逝世矣”。(《大亚画报》,1933年第398期)可知叶玉森入殓为题者亲眼所见,时公历已为11月10日,故叶玉森当卒于1933年9月、10月左右。又,1934年《交行通信》第四卷第四号刊署名“诚意”的一篇《纪叶先生葓渔之逝》,中有“不意入秋以来,病益加剧,竟于八月七日,遽归道山,年五十三岁”。(《交行通信》1934年第4卷第4期)题者所说故八月七日之说应为农历。则似叶玉森又于1934年农历八月初七去世。其实不然,其文章中另有数语,可见端倪。即“去年,一二八之役”,“一二八”事变始于1932年,故写作时应为1933年。又,文末也提示写作时间具体为“中华民国纪元二十有二年冬至前三日”,可定写作时间为1933年12月19日。则可知叶玉森应卒于1933年9月26日(农历八月初七),与上述两段材料亦吻合。至于为何该文写于1933年而发表于1934年,则应是发表与刊印的时间差所致。《纪叶先生葓渔之逝》该文又提示叶玉森享年五十三岁,则顺推可得叶玉森生于1880年无误,又,柳曾符《叶玉森先生事辑》说叶玉森生于一八八零年四月十五日,卒于一九三三年九月。要之,故叶玉森应生于1880年4月15日,卒于1933年9月26日。
五、叶玉森文学结社考
(一)叶玉森与舂音词社
舂音词社,于1915年初夏在上海成立。社长是朱祖谋,实际主事者是周庆云。词社名称意味寓意时局虽混乱,然词人之词心仍在。或意为自谦为舂音,而实以词坛之钟鼓自任[4]74。参加该社的词人,主要有王蕴章、朱祖谋、况周颐、夏敬观、潘飞声、陈匪石、叶玉森、吴梅、庞树柏、叶楚伧、邵瑞彭、郭则沄等。根据汪梦川的统计,舂音词社共举行了17次雅集,而叶玉森在1915年上海徐园双清别墅参加了以“咏河东君妆镜拓本(调限眉妩)”为主题的社集。参加该次雅集的有王蕴章、朱祖谋、陈匪石、叶玉森、吴梅、庞树柏、叶楚伧、白炎、徐珂、周庆云、曹元忠。后期的第3次至第17次雅集,未见文献资料证明叶玉森参加。可见叶玉森在舂音词社中仅以参加为主。他参加舂音词社,与社长是朱祖谋有关。叶玉森与朱祖谋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并且在舂音词社中,叶玉森能更多地接触一些耆旧词人。他们一起以限调咏物为乐,以作词的形式逃避现实,追忆过去。叶玉森在朱祖谋的影响下逐渐学习吴文英,形成“尊梦窗”的词学追求[6]78。舂音词社在晚清民国大变革之际,坚持传统的组织方式互相和作,不仅满足了叶玉森寻求精神慰藉的愿望,更表现出在西方文化的侵蚀下,叶玉森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二)叶玉森与海门吟社
海门吟社是叶玉森与吴清庠、赵光荣等人在1911年发起的镇江乡邦诗词吟社,该社共举6集,诗词共420首,1916年该社解体。叶玉森、赵光荣等撰辑有《海门吟社初编》六集,社员共有37人,叶玉森在该社是主要人物,为《海门吟社初编》作序。
(三)叶玉森与聊社
聊社是上海的旧体诗词文学组织,于1928年,即民國十七年由许奏云等创建,有《聊社诗钟》一卷及《聊社即席诗钟》一卷。根据《聊社同人录》的记载,叶玉森便是其中的成员。
关于聊社的缘起,《聊社钟声》中有这样的记载:
吾乡吟社,自前后南园越山浮邱诃林以来,继声并作,代不乏人。盖皆士大夫家居者之所为,时或遭际承平,优游无事,相与命俦啸侣,流连觞咏,何其盛也。我辈饥驱数千里,寄迹江海之间,故乡盛世,前辈风流,邈然不可复识,况复举世悠悠,竞标新异。其间志同道合,足以商量旧学者,寥寥曾有几人,风雨如晦,所思不见,得毋有侧身天地而动其无聊之感喟者乎?今拟略仿吟社遗意,征我同人,每月一集,名曰聊社。取诸兑而得讲习之益,受以需而有酒食之乐。琴樽之会,相见以性情;风月之谈,何嫌于笑谑。兴之所到,不妨聊石鼎之吟,诗或不成,亦无拘金谷之罚,期于适其所适,乐其所乐,无聊而仍若有聊焉尔。
由上述缘起可知,聊社的社友大部分都是旧式文人,他们由晚清进入民国之后,往往有一种心灵上的苍茫、彷徨之感[7]65。叶玉森正是这样的一位人物,他具有非常深厚的旧学功底,但是流连安徽做一些小官之后,并不觉得这是他真正的归宿,于是后来放弃了仕途,而选择去上海发展,有一种向新文化阵地靠拢的趋势。然而文化潮流的融合并不是一厢情愿的。叶玉森这样的所谓“旧式文人”在这样的乱世之中就结社自娱了。
(四)叶玉森与丽则吟社
丽泽吟社是杨葆光、戚牧等于1908年在上海创立的,是一个旧体文学社团,有《丽则吟社诗词杂著》、《丽则吟社词选》,社报是《国魂报》(日刊)。叶玉森是其中的社员,他的同乡好友吴清庠亦是丽则吟社的社员。
参考文献:
[1]詹亚园.郁达夫诗词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263,128.
[2]严迪昌.近代词钞[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2060.
[3]杨伯岭.近代上海词学系年初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282.
[4]汪梦川.南社词人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249,74.
[5]叶正渤.叶玉森甲骨学论著整理与研究[M].北京:线装书局,2008:255.
[6]陈水云.中国词学的现代转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78.
[7]庄德友.晚清民国诗钟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6:6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