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馆建筑设计
一、发展及基本知识
1、发展
2、分类:公共图书馆、高等学校图书馆、科学研究图书馆、专门图书馆。
二、总平面布置
1、满足现状,考虑发展:功能分区明确、总体布局合理、各区联系方便、互不干扰,并留有发展用地。
2、流线复杂:交通组织应做到人、车分流,道路布置应便于人员进出、图书运送、装卸和消防疏散。
3、绿化:除当地规划部门有专门的规定外,新建公共图书馆的建筑物基地覆盖率不宜大于40%。
4、车辆停放:除当地有统筹建设的停车场或停车库外,基地内应设置供内部和外部使用的机动车停车场地和自行车停放设施。
三、建筑设计要求
1、一般规定
(1)主要功能分区:根据馆的性质、规模和功能,分别设置藏书、借书、阅览、出纳、检索、公共及辅助空间和行政办公、业务及技术设备用房。
(2)便捷清晰流线:建筑布局应与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相适应,合理安排采编、收藏、外借、阅览间运行路线,使读者、管理人员和书刊运送路线便捷畅通,互不干扰。
(3)结构合理:各空间柱网尺寸、层高、荷载设计应有较大的适应性和使用的灵活性。藏、阅空间合一者,宜采取统一柱网尺寸,统一层高和统一荷载。
(4)垂直交通:四层及以上设有阅览室时,宜设乘客电梯或客货两用电梯。
(5)利用自然资源:各类用房除特殊要求者外,应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
2、藏书空间
(1)分类:基本书库、特藏书库、密集书库和阅览室藏书四种形式。
(2)结构:基本书库的结构形式和柱网尺寸应适合所采用的管理方式和所
选书架的排列要求。框架结构的柱网宜采用1.20m或1.25m的整数倍模数。
(3)书架:限高2.15米,间距1.05-1.45米。平面形状比例在2:1-3:2间。
3、阅览空间
(1)分类:按性质、任务,或针对不同的读者对象分别设置各类阅览室。
(2)空间环境:阅览区域应光线充足、照度均匀,防止阳光直晒。东西向开窗时,应采取有效的遮阳措施。
(3)结构:阅览区建筑开间、进深及层高,应满足家具、设备合理布置的要求,并应考虑开架管理的使用要求。
4、目录检索、出纳空间
(1)组成:目录检索包括卡片目录、书本目录和计算机终端目录三部分。
(2)位置:目录检索空间应靠近读者出人口,并与出纳空间相毗邻。当与出纳共处同一空间时,应有明确的功能分区。
5、公共活动及辅助服务空间
公共活动及辅助服务空间包括门厅、寄存处、陈列厅、报告厅、读者休息处(室)、饮水处、读者服务部及厕所等。
6、行政办公、业务及技术设备用房
(1)行政办公用房:行政管理用各种办公室和后勤总务用的各种库房,维修门等。可以组合在建筑中,也可以单独设置。
(2)业务用房:采编、典藏、辅导、咨询、研究、信息处理、美工用房等。
(3)技术设备用房:电子计算机、缩微、照像、静电复印、音像控制、装裱维修、消毒等用房。
四、设计原则
1、解决三条流线与空间的关系:
读者流——进馆见书、迅速便捷
图书流——人数分开、避免干扰
工作流——方便、不和读者流交叉
2、空间组织原则:
阅览——采光、通风、朝向、安静
藏书——方便管理和使用、通风、朝向
行政——方便管理、安静
3、模式:“一”、“工”、“口”、“皿”、“日”、“山”、“出”、“田”等。
4、现代图书馆特点:
读者为中心——增加服务空间和休息交流空间,开架阅览、开闭结合
空间高度灵活——合理柱距
新技术手段——计算机系统、文献监护系统
五、建筑设计人性化
1、狭义理解:功能适用、空间宜人、尺度近人、环境舒适、氛围和谐。
2、广义理解:建筑全生命周期、全方位。
(1)选址、建设规模、建设标准。
(2)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尊重自然、保护生态。
(3)合理布局。
(4)无障碍。
(5)良好空间环境:和谐、人本。
(6)建筑形式与功能相适应,不盲目追求刺激眼球。
(7)信息化与建筑布局相结合。
六、设计细节
1、玻璃幕与大玻璃窗:窗地比1:5为宜。
2、照明:一般照明与局部照明,顶灯与桌灯。
3、地下室与底下藏阅空间:藏书易控制温湿。
4、新建与改扩建。
现行设计规范《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GBJ 38-9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