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34|回复: 0
收起左侧

每一个孩子都有离家出走的想法,做父母的你可知道?-散文精选-美文欣赏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小学生

Rank: 2Rank: 2

积分成就
UID
4889
主题
52
精华
0
墨水
134

发表于 2022-1-26 21:5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创: 娃娃家的
        ///每一个孩子都有离家出走的想法,
        做 父母 的你可知道?
            一则不是新闻的新闻:两天前,宿迁某中学三名初二女学生离家出走,原因很简单,一次考试没考好。第二天夜里,因为一位负责任的宾馆前台大妈发现端倪,要不,这三位小姑娘还在继续流浪。倔强的姑娘们到了派出所都不愿说明自己父母的联系电话,警方最终依靠报警的信息才找到她们父母。
         
            这48小时,可以想象一下孩子父母的焦急。
            为什么说这不是新闻的新闻,因为这样的事情每天都有发生,以至于只有出现失踪、伤害、死亡的案例,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每年有多少离家出走的事件发生,我找不到这样的官方数据。不是这样的出走的孩子少,而是我们这样的国度没人把孩子离家出走当成一种大事,专家教授对青少年心理 教育 的研究还停留在学术层面吧!
         
            其实,青春期的孩子离家出走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英国的数据表明,每五分钟就有一个孩子离家出走,美国更是高达每三分钟两个。但是,因为国别不同,教育理念不同,英美孩子的离家出走行为并不等同于中国的情形。
         
            我们现在唯一能查到的数据是今日头条提供的企业数据。2018年在该平台一档栏目《头条寻人》中,登记因 离家出走 走失的未成年人一共3275人,接近每天9人。在所有未成年人走失原因中,离家出走占比高达58.2%。
         
            不能想当然的认为我们的离家出走数量低于英美国家。和崇尚自由、独立的西方国家教育理念不同,我国离家出走的孩子几乎都是因为某种心理伤害而导致。
         
            况且,这还只是一家企业的数据,更多的没有被统计的数字应该远远超过这一数据,这确实很让人震惊。
            让我们再看一个数据,百度贴吧上有个 离家出走吧 ,这样一个小众话题的贴吧居然有4.2万的关注人和87万的发帖量,这实在是让人震撼的一件事了。而打开贴吧,许许多多的已经或者准备离家出走的孩子发布的帖子扑面而来,帖子里这些孩子们的留言让人极其震惊:
         
           各位,我想离家出走,有什么好办法吗,真的受不了了,就因为错了一个单词,一堆骂人的话数落了一个多小时,说什么我死了算了,我6年级,12岁,有什么借口和机会可以走,走了可以去什么地方工作。
         
           想走,我就想问问怎么才能跑 成功 而不被逮回去?前段时间有个小伙伴跑去杭州了,一个星期就给逮回来了。我也想跑。
         
           到底该不该离家出走,真的好累。
         
           说说本人离家出走四个多月以来的感受。我打心里觉得离家出走很正能量,以前在家里,天天受别人的气,回到家父母的居然还不理解我,那时候 心情 真的非常压抑,甚至想过自杀,直到有一天跟父母彻底闹翻了。那天心情真的很差,中午我实在控制不住情绪,砸烂了手机,晚上下班回到家跟父母大吵一架,把这些年来的遭遇,以及他们对我的态度一股脑的说完,我还把碎了的手机拿出来往桌子上一放,跟父母说,我手机已经砸了,从今以后别再找 。
                  
         
            这样的说法比比皆是啊,可是又有多少家长关注过孩子真实的内心世界?
         
            所有的家长只是在孩子离家出走后才知道问题严重性,殊不知,所有的离家出走都不是我们想当然的以为是一时冲动。事实上,孩子们在离家出走之前已经有过多次的想法和尝试,也曾忧郁和害怕,也曾彷徨和无助。只是,做父母的我们不曾知道或者说没有关注到而已。
         
            这才是问题的严重性。
   还有更严重的问题。
         
            离家出走的孩子会面临许多严重风险,孤独、意外、饥饿、伤害,其中最严重的就是还没离家出走就已经被一些虎视眈眈的色狼盯上了。只要在翻看那个贴吧的帖子,我们就会浑身惊悚:
         
               哈尔滨收留女生 可以当哥们处。
               收留女孩,长春市。
               上海可收留。
               有没有人一起去杭州或者泰州,找工作上班,00后。
         
            我觉得不需要继续再复制更多留言了,是成年人一眼就能看出这看似好心的留言后面隐藏着怎样的恶毒和凶险,掩饰着怎样的罪恶与奸诈。
         
            这还只是一个贴吧,在各种APP盛行的今天,更多我们不知道的沟通交流渠道大量隐藏在网络后面。
         
            可是,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又有几人担心过这些呢?又有几个社会机构在乎过这些呢?这样的贴吧内,各种教唆、引诱的语言和恶意就这样堂而皇之出现,没人担心、没人管治。我们在防范青少年受害的机制建设上几乎等于零,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许多青少年保护措施大都是写在法律条文里、印在宣传横幅上、出在报纸文章中。
   为什么我们不太关注孩子离家出走这件事,是不是我们潜意识认为那些离家出走的孩子不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就是教育失败的孩子?又或者,是不是曾经的我们也都有过相同的经历,以为一次离家出走没有什么大不了?
         
            我不确定你们有没有,但是我有过离家出走的经历。
         
            那一年我初二,正是所谓的懵懂年龄,有着许多美好的 梦想 ,但是在现实面前都是一败涂地,学校一般,老师一般,环境一般,学习一般,沮丧是那时最大的感觉。我忘记离家出走的导火索是什么,或许是一次考试的失利,或许是因为 父亲 的责骂,反正我就背着书包,怀揣着从母亲床板底下偷出的几十块钱,步行了十几里道路,爬拖拉机,做公共汽车,最终辗转到宣城火车站。
         
            我有一个计划,要到蒙古大草原去,去了干啥,没想过,反正就要去看看那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反正我就准备流浪在大草原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么遥远的路,做火车是唯一的方法。买了一张去合肥的火车票,绿皮火车 哐当、哐当 开起来后,我想我那时肯定是满怀激情,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怀揣着许多美好憧憬,觉得 人生 即将掀起一个新的篇章。
         
            然而,那时候到合肥的火车是要从芜湖长江码头做渡船摆渡,而且还需要等。在等候的时间,我找了江边码头上的一家小面馆,点了一盘炒面,这是那个时代我认为最美味的食品。吃饭的过程,桌子对面坐下一个人,他主动和我攀谈,说是芜湖某某厂的采购员,然后用英语问了我最简单的一句话, How old are you? ,对英语口语对话水平几乎为零的我,愣是没听出啥意思。我看见他深深的叹息了一声,然后给我说知识是多么的重要,会如何的影响人生。
         
            我居然就相信了他的话,我居然真的打道回府,坐着火车 况且 、 况且 地回了。
         
            到宣城的时候,家里已经一锅粥了,附近的山上找遍了,附件的几个乡镇也派人在找,父亲赶到城里,已经准备印刷寻人启事。见到我,眼睛红红的父亲,啥也没说,我也啥也没说,屁颠屁颠跟着他回家了,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其实一切都发生了。
         
            如果车票是从南京经过,如果没有遇到一个好心且会说的人,我的一生也许就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每个人或许都曾经有过离家出走的想法、念头,甚至像我这样行动过,而这些集中发生在十几岁的年龄段,这就是青春期比较典型的 十四岁现象 。
         
            所谓 十四岁现象 就是说在这个年龄左右的孩子属于 半成熟 期,英国科学家的研究表明:这时期的孩子虽然能够权衡自身行为的好坏利弊,但更关注是否给自己带来 快乐 和刺激,并不考虑安全。
         
        而 十四岁现象 中的孩子被专家总结出有许多共性:
        一、自我感觉 长大了 ,表现自我的意识增强;
        二、不成熟,讲歪理;
        三、过于自信形成自负心理;
        四、意志薄弱,适应性差,承受压力的心理空洞出现;
        五、出现消沉、颓废、麻木、情感冷漠等不正常情感;
        六、出现暴躁、报复、易激动、寻求刺激等现象。
         
            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遇到突发的一些情况,出现离家出走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然而,出现离家出走仅仅是因为青少年的特有的情感问题,只是因为 十四岁现象 ?现实的答案肯定不是,它的发生更多和我们做父母的以及整个社会有关联。这也是离家出走的群体从初中生扩大到小学生以致大学生的一个原因。
         
        家有儿女初长成的父母,扪心自问:
        你有多长时间没有深入地和孩子交流了?
        你知道他(她)内心喜欢的人吗?
        你知道他(她)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吗?
        除了教育他(她)以外,你们之间还是什么联系?
        如果你可以回忆,成绩和学业是不是占据你们之间谈话最频繁的位置?
        除了你知道孩子喜欢吃什么以外,你还知道孩子喜欢哪个明星?喜欢什么颜色?喜欢什么游戏?喜欢什么玩具?
        再为一句:
        你至今为止,给孩子点赞的次数是多少?批评的次数又是多少?
         
            回答不了上面的问题,你 自然 也回答不了你的孩子是不是也有离家出走的可能。
         
            事实上,我们许多家长不是过度溺爱孩子就是忽视孩子,不是放纵不管孩子就是过度要求孩子。更有一些父母进入一个怪循环,得了 分数综合征 :考试分数高了,喜形于色,啥都不管,吹嘘得意;分数低了, 嘀咕    教育    指责    矛盾    怒火    后悔 ,鸡飞狗跳一圈结束后,啥问题没有解决。
         
            在这种环境下的孩子如果说不想离家出走,那才是不正常的心理。
   研究青少年心理的专家王道荣关注过一个现象,那就是孩子教育中,拇指和食指的作用。竖拇指表示赞扬,竖食指代表指责。而据他调查,在家长和教师中竖食指的比例分别是73.5%和62.4%。这说明我们的教育更多的是指责。
         
            许多家长会说,难道没考好还要表扬吗?其实,没有表扬也未必一定用指责。
         
             资料显示,当你对孩子持续使用大拇指5000次以上,孩子就容易形成乐观自信、积极主动、团结合作、诚实守信、勇敢顽强等积极人格特质。如果你对孩子持续使用食指达3000次以上,孩子就容易形成悲观对抗、消极被动、焦虑恐惧、撒谎逃避等人格特质。 王教授如是说。
         
            离家出走就是对啰嗦、指责的父母最好的逃避。
         
            去公园是按身高买票还是按照年龄买票成了近期争论的一个焦点,其实在中国的教育体系里面也有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是按年龄拼成绩。只要你是同一个年龄,不管你的智力发展水平是不是在一个起跑线,都得在一个班,一样比成绩,这明摆着比不了的事情,但是许多家长不信这个邪,拼命压榨孩子。古人云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这个道理其实明白的很,但是现在的教育体制、考试制度在那,又能怎么办,只有辛苦孩子了!
         
            这种体制下,只要你的智力水平比同龄人稍微开发晚一点,你就永远是班上成绩倒数的那几个人,你就永远在学校里是个落后生。
             许多毕业十年后、二十年后的聚会,大家会发现那个曾经成绩最差的人恰恰相反是混的最好,不是他忽然变聪明了,只是他比大家晚点,时间到了,他自然赶上来,其实,他并不比任何人差。然而这些年他承受的压力之大除了他自己没人能知道。
         
            有了层级差距的班级和学校,每个学生都承担着巨大的压力,落后的被责难,带头的怕追赶,中间的被催促,压力大的并不仅仅是落后生,这也不难理解许多品学兼优的孩子也在离家出走的群体中。
             这确实值得所有为人父母的我们警醒和关注。
道路千万条,理解是王道 ,
         
             解决孩子可能会离家出走的最佳方法就是真正的理解孩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