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报道,某医院妇科门诊接待了一位农村妇女。患者自述结婚3年,目前停经已两月,且有不思饮食、厌恶油腻、偏嗜酸物及呕恶不舒等酷似早孕反应,但医生给予多种相关检查,均不能证明早孕。那么,这位妇女为何存在明显的“妊娠反应”呢?医生经过追问得悉,该妇女由于婚后三载不育,引起丈夫不满,公婆非议,自己因为盼子心切,终日想着“我该怀孕了”,竟导致未孕而似有孕的病症。
这种情况叫做假想怀孕。是由于朝思暮想或精神紧张,引起中枢神经与丘脑下部间的功能紊乱,久而久之,可由一般的排卵功能失常,发展到卵泡成熟障碍,以致出现月经停止等一系列假孕的征象。
心病引发身病
从上述假想怀孕的例子可以清楚地看到,躯体障碍和精神活动的异常,往往是紧密联系的。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医生希波克拉底就意识到暗示等心理因素对人体有明显影响。我国古代医书《黄帝内经》中说:“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故悲哀愁忧则动心,动心则五脏六腑皆摇”,并把致病的情绪因素概括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也曾说过:“一切顽固沉重的忧郁和焦虑,足给各种疾病大开方便之门。”
随着人类的文明发展和科学进步,人的情绪感受愈来愈强烈,心理因素也越加突出,病由心生也更加普遍。据统计,约有1/3的牙痛患者,在牙痛发作前并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也无其他理化诱因,而只是同心理因素有关,医学上称为“心因性牙痛”。某些“原发性痛经”的女青年,由于月经初潮时的恐惧心理,久而久之形成条件反射,“每次月经一来,就会感到疼痛不止”。癔症患者的暗示心理,甚至可使他们变成瘫痪、失明、失音、失聪等。
癌症的发病,除了与某些生物、理化等有害因子的刺激有关,有医生认为情绪很可能是癌细胞的活化剂。一切失常的情志因素,最易打击心血管这个生理上最脆弱的地方。有学者还说:“现在已明确,心肌梗死、高血压、中风,不过是悲剧的结局,是其神经系统中一系列合并症的牺牲品。”
另外,支气管哮喘、甲状腺功能亢进、溃疡病、溃疡性结肠炎、某些不孕症等,它们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效果,均同心理因素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所谓“神经官能症”、“心因性反应症”(因精神因素而造成脑机能失调的疾病)等与不良的情绪因素更有直接的联系。
在日常生活中,消极情绪对健康的影响,至少会使人失去心理上的平衡,表现为动作软弱,姿态反常,面色苍白,心率改变,呼吸急迫,甚则肌肉颤抖,头额冒汗。有时强烈的情感波动仅发作于一瞬间,所造成的后果却往往需要长期才能治好。
治病别忘治“心”
“心病还须心药医”。心理因素可导致及加剧疾病,也可预防及治疗疾病,这就是心身医学所强调的心理作用的“双向效应”。作为医生,不但需要用药操刀治疗疾病,而且更要懂得按照人的心理特点和情志状态来施行心理治疗。强调对于疾病应把心身作为一个整体而施以综合治疗措施。有资料表明,加用心理洽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的疗效(包括部分实验室检查,如免疫指标测定等),前者明显优于后者。
另外,人具有高度自我调节、自我维持甚至自我改善的系统。近年来由于行为科研工作的深入和生物反馈技术的进展,发现人们可以“教育自已的内脏”,也就是说,经过有意识的自我训练,能做到用意志来控制内脏器官的功能,以对抗心理-社会因素所造成的生理功能素乱。所以,患者自身也要学会调摄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