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手术治疗的术式选择。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经手术及病理证实)580例患者的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方式以子宫次全切除术为主,占65.3%。结论: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肌瘤生长部位、对生育的要求决定,并尽量保留卵巢功能。
【关键词】子宫肌瘤;手术治疗;术式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957-01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常见于30-50岁妇女,20岁以下少见。据统计,至少20%育龄妇女有子宫肌瘤,因肌瘤多无或很少有症状,临床报道发病率远低于真实发病率。子宫肌瘤目前治疗仍以手术为主[1]。根据肌瘤的类型选择合理的术式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键。现对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580例子宫肌瘤患者手术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7年1月-2012年1月我院共收治580例子宫肌瘤患者,年龄最小22岁,最大68岁,以35-45岁居多,平均42岁。本组单纯肌壁间肌瘤占39.9%,黏膜下肌瘤占21.3%,浆膜下肌瘤占7.5%,多发性肌瘤占53.5%,宫颈肌瘤占1.90%。多发性子宫肌瘤为同一病例存在多钟类型肌瘤。
1.2 临床表现 月经改变256例,腹部包块116例,不孕4例,贫血67例,便秘6例。其余病例无临床症状。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580例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其中行经腹子宫次全切除436例,子宫全切除115例,子宫全切除加单侧或双侧附件切除24例,2例行阴式子宫切除术,17例行单纯肌瘤切除术。
2.2 术后并发症 残端出血1例,为少量出血,发生在术后3天,经保守治疗痊愈出院。尿路感染3例,表现为尿路刺激症状,行联合抗生素治疗及适量饮水治疗1周痊愈出院。
3 讨论
迄今为止,手术仍是子宫肌瘤的主要治疗方法,若子宫≥妊娠子宫2个半月大小或症状明显致激发贫血者,常需手术治疗。580例子宫肌瘤手术方式分析显示,子宫次全切除术仍是子宫肌瘤主要术式,占65.3%。
3.1 子宫次全切除术 子宫次全切除术切除病变子宫体,保留宫颈。具有以下优点:子宫颈存在雌、孕激素受体,接受来自卵巢雌、孕激素的影响,保持女性内分泌功能有重要作用;保留子宫颈和完整阴道,对性生活影响较少,且宫颈具有分泌粘液功能,对保持宫颈、阴道的酸碱度,防止局部感染有良好作用;子宫次全切除的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患者能较早恢复日常活动。缺点为有癌变可能,国内报道宫颈残端癌发生率0.24%-1.8%[2],在宫颈癌中所占比例很少。随着宫颈细胞学检查方法、阴道镜检查方法的发展,宫颈癌前病变治愈率的显著提高,子宫次全切除术被更多患者接受。
3.2 子宫全切除术 对于年龄400岁以上,无生育要求者原则上行全子宫切除。全子宫切除术可以避免宫颈隐形癌或残端癌的发生。由于筋膜内全子宫切除克服了筋膜外全子宫切除的不足,该术式不需要充分分离膀胱,减少了分离子宫切除的不足,该术式不需要充分分离膀胱,减少了分离子宫主韧带、骶韧带及膀胱和宫旁组织的过程,降低了膀胱、直肠、输尿管损伤的危险性;同时,对盆底组织的影响较筋膜外全子宫肌瘤切除术小[3]。故建议选择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为佳。
3.3 子宫肌瘤切除术 适用于35岁以下,未婚或已婚未生育,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多经腹或腹腔镜下切除肌瘤。随着妇女选择晚生育的增多,并且更加重视子宫的生理功能以及身体的完整性,子宫肌瘤切除术正在日益增加。肌瘤切除术后仍保留自然状态下的子宫与卵巢,对患者身心健康自然渡过围绝经期及老年期有重要意义。
3.4 经阴道手术 子宫黏膜下肌瘤脱出阴道或宫颈肌瘤突出阴道切瘤蒂不粗者,行阴式黏膜下肌瘤切除术;对生长在宫颈阴道部肌壁间突向颈管,基底较宽者,行阴式子宫肌瘤剜出术;对宫颈肌瘤较小,阴道松弛,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脱垂行阴式子宫切除术。
3.5 术中对卵巢的处理 近年来,许多学者主张保留有功能的卵巢;切除卵巢,雌激素急剧减少,增加骨质疏松症、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以及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率,也可导致老年病提前发生;完全切除卵巢给妇女带来的抑郁、神经官能症、性欲低等并发症。另外,有学者认为,以年龄作为切除卵巢标志不合适,应重视整体的生理功能,不应对50岁以上的妇女切除双侧卵巢。术中探查双侧卵巢若正常,原则上应予保留,对良性卵巢肿瘤适当考虑选择肿瘤核除术,以保留卵巢功能。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9
[2] 曹泽毅 中华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818
[3] 吴惠珍,雷志英。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新进展[J]。实用临床医学,2005,6(4):14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