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近年来,内蒙古煤化工产业实现突飞猛进的发展,对全区经济的贡献有目共睹。但总体来看仍处于产业化发展初级阶段,受到工艺技术、水资源条件、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等多重制约。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内蒙古需要加快推动煤化工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煤化工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筑牢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关键词:煤化工产业 高质量发展 对策建议
煤化工产业是内蒙古最具优势的产业之一,对拉动全区经济增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快推动内蒙古煤化工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对于提高内蒙古煤炭资源就地转化加工能力,走出挖煤卖煤的路径依赖、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内蒙古的煤化工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总体来看仍处于产业化发展初级阶段,受到生产工艺、水资源条件、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等多重制约。面对新的发展环境,内蒙古需要以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着力点,加快推动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煤化工产业对全区经济发展的支撑力,筑牢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一、内蒙古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内蒙古依托自身资源优势,紧抓国家实施石油替代战略、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政策机遇,引导企业以煤为基,多元转化,走资源加工增值之路,现代煤化工产业呈蓬勃发展之势,已经成为全区化学工业发展的最大亮点之一,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内蒙古煤化工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建成了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煤制二甲醚五大国家级现代煤化工示范基地,现代煤化工产能产量规模均跃居全国前列。2017年,全区煤制油产量达到102.7万吨,煤制天然气产量达到13.7亿立方米,煤制乙二醇产量达到42.8万吨,甲醇产量达到820.2万吨。
(二)对经济带动作用强
近些年,内蒙古煤化工产业发展迅速,直接、间接地为全区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了装备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目前,随着国家和自治区先后批准新建的280亿立方米煤制气、300万吨煤制烯烃、200万吨煤制乙二醇、700万吨煤制油项目陆续全面建成投产,将成为内蒙古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届时,全区煤炭就地转化率将超过50%以上,拉动直接就业和相关就业20多万人,内蒙古将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现代化新型煤化工基地。
(三)技术水平领先
当前内蒙古煤化工部分核心技术已经达到国内甚至国际领先水平,一大批新建和扩建的煤化工项目起点高、技术先进、经济效益显著。陆续投产的多个全国甚至全球首套(条)现代煤化工装置项目(生产线),采用了100多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为全国煤化工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和应用示范。
(四)示范项目运行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优化工艺技术、完善管理,内蒙古现代煤化工工程示范取得重大成效,形成了一批优秀的现代煤化工企业,解决了一大批产业化、工程化和大型装备制造等难题。其中,神华包头煤制烯烃项目年均负荷率在90%以上,已实现连续稳定运行7年;伊泰16万吨/年煤间接液化示范项目装置自投产以来始终保持在安、稳、长、满、优运行状态,自2012年以来已连续6年产量超过设计产能;大唐克旗、内蒙古汇能等煤制气项目经过技术升级改造,装置运行时间和负荷水平均得到不断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内蒙古煤化工产业在快速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其发展也受到一些不容忽视问题的制约,主要表现为:
(一)产业层次较低
从整体上看,内蒙古煤化工产业层次水平低,产品结构较为单一,精细化程度不高。能源化工产业链条延伸不够,精细化工发展不足,深加工、高附加值的产品比率过低,相关延伸配套产业发展不完善,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的积聚、带动和辐射作用并不明显。
(二)水资源短缺严重
煤化工水耗较大,没有足够的水资源支撑基本难以为继。目前,内蒙古建成和在建的现代煤化工项目,每年用水总量至少在9亿立方米以上,这些项目大都集中在煤炭资源富集而水资源匮乏的蒙西地区,国家下达的黄河取水指标明显不足。随着大批煤化工项目的投产以及后期布局和筹建,水资源短缺问题将会成为严重制约内蒙古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
(三)环保排放压力大
内蒙古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煤化工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废水废渣的处理难度较大、处理能力远远落后于产生量。高浓度难降解的有机废水,采用常规的生化工艺很难处理。高浓度含盐废水目前仍无实际有效的处理办法。而且污水处理投资和运营成本过高,百万吨煤制油项目整套水处理系统单项投资接近10亿元,吨水处理直接运行成本为30-40元。此外,二氧化碳的治理问题也是制约内蒙古煤化工产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四)技术装备制约
一是许多关键工艺技术至今尚未取得突破,使得化工产业链过短,高端产品比率较低。全区已建成和在建的现代煤化工项目大多停留在低端产品生产上,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高端品牌、专用料品牌项目缺失;二是自主核心技术装备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相关装备仍然需要依赖从国外进口;三是工艺流程和技术集成尚需调整优化,在能耗、煤耗、水耗、污染物排放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五)富民效應较弱
一是由于化工产业项目规模经济要求高、投资额度大、技术专业性强,建设阶段需要专业化的施工队伍,运营阶段需要较高的自动化水平,因而存在着资本和技术替代劳动现象。产业特性导致有地区GDP财富,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带动就业、创业能力低,富民能力弱;二是由于央企主导的资源开发模式导致利益外流。从央企占内蒙古煤化工领域的投资比例看,煤制油占88.6%,煤制烯烃占100%,煤制气占71.4%。央企通过所得税总部核算制度拿走了所得税,地方财政收入减少间接影响二次分配的惠民效应。
三、对策建议
(一)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一是推进煤化工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以循环经济发展理念为指导,促进煤化工与煤炭开采、电力、氯碱化工、冶金建材等相关联产业耦合发展、成链发展、集约发展,采用一体化、多联产的方式实现产业间的大循环和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转化效率和产业竞争力;二是推进产业集聚发展。着力建设一批煤化工产业集聚区,促进产业集中集聚发展,实现产业合理布局,构建更加成熟稳定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按照一体化、规模化、大型化原则,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煤化工产业园区,配套建设环保设施、污水处理和物流运输等设施,构建循环型、多联产的现代煤化工综合产业集群。
(二)大力推动新型产品研发及应用
瞄准市场需求,以产品的高端化、差异化、多元化发展为突破方向,拓展延伸产业链条,做细做好煤化工特色产品,做大做强精细化工产业,推动煤化工产品结构优化升级。重点改进煤制油工艺,生产煤制清洁油品,研发及示范间接液化生产润滑油基础油、溶剂油等。研制低凝点柴油、航空煤油、火箭煤油等军用特种油品,并对高端油品在军事航天领域的应用进行研究及示范。加大精细化学品的开发力度,重点发展高端聚烯烃、高端聚酯、聚醚等高附加值产品,研发多元化的技术路线。
(三)不断推动绿色发展进程
一是加大对绿色低碳工艺、技术和装备的研发、示范和推广力度。推广应用先进焦化技术和装备,大力实施煤焦化、电石炉多联产循环化改造,推进焦炉煤气、电石炉尾气、煤焦油精深加工和循环利用,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清洁生产水平;二是加强对“三废”排放的控制管理,创新突破核心技术。完善污染物排放强度低的升级工艺,注重推行清洁生产,加强资源能源节约,减少废弃物产出量,提高“三废”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最大限度的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着力解决节水工艺与装备优化问题,推广应用废水制水煤浆、空气冷却等节水型技术,实现环保控制领域关键技术和装备制造国产化;三是积极研发二氧化碳综合利用技术,探索利用新途径。加强产业发展与二氧化碳减排潜力统筹协调,提高现代煤化工项目二氧化碳过程捕集的比重,降低捕集成本。在产业示范区建设中,积极探索开展二氧化碳微藻转化、发酵提取丁二酸等应用示范及综合利用。
(四)持续推进技术创新
一是加大煤化工技术研发力度,推进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创新,破解现有生产工艺中存在的问题。推进煤气化技术向装置大型化、操作简单化、运行高效化和长周期方向发展,重点开发甲烷化工艺。同时,要在延伸产业链技术、拓宽产品幅技术、低阶煤高效综合利用技术、“三废”处理技术、重大装备研制等方面有重大创新和突破。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出台相应激励政策引导社会资金和企业自有资金参与科研开发;二是加强国际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合作。聚焦全球最先进、最高端的煤化工技术和装备,鼓励煤化工企业参与前沿技术的开发和新技术的引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促进产业技术进步。注重高端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创新人才培养制度。通过筑巢引凤,大力吸收高端技术人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新动力,加快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及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五)加快推动智能化发展
推动智能化、信息化技术与煤化工产业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好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型信息化技术,对已有项目实施智能控制方面的改造,推进生产流程的智能优化。对新建项目要同步设计智能制造系统,提高项目的运行效率,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安全水平。
(六)积极争取政策支持
一是争取国家层面更大的支持,制定差异化的产业政策。积极呼吁加快制定和出台针对性税收政策,为煤制油企业减负。推进天然气定价机制市场化改革,打破天然气管道运输运营垄断。调整内蒙古煤化工领域央企所得税的分享政策,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争取将现代煤化工纳入国家科技重大工程计划,加强重大技术攻关和集成优化;二是环保政策方面,加快现代煤化工行业环保标准制定,规范现代煤化工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帮助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用好税收優惠政策,引导污染较重的煤化工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三是金融政策方面,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搭建金融机构与企业对接平台,积极推进现代煤化工企业实施免抵押信用贷款、优先贷款、贴息贷款、定向债券等融资优惠政策。设立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基金,专项支持技术、设备研发和示范工程建设。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张莉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