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8|回复: 0
收起左侧

淮西湖国家湿地公园设计探讨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小学生

Rank: 2Rank: 2

积分成就
UID
4313
主题
48
精华
0
墨水
130

发表于 2022-2-21 20:3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湿地总面积5360.26万公顷,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率(即湿地率)为5.58%,与此同时,随着物质文明程度的不断进步,人们精神生活和消费行为方式也在逐渐发生改变,崇尚自然、返璞归真已成为现代都市人的主流取向,追求户外休闲活动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所以,现阶段湿地公园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项目概况
淮南市地处华东腹地,淮河中游,是安徽省中部重要的工业城市、中国重要的能源工业基地之一,全国著名的煤炭资源型城市,有“百里煤城”之美誉。淮南市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但是由于多年来大规模开采煤炭资源,导致境内形成了较大面积的采煤沉陷区,其中,淮西湖采煤沉陷问题尤为典型。淮西湖原名老鳖塘,位于淮南市主城区和西部城区之间,是该区采煤沉陷形成的最大面积的水域,目前,该区内所有煤矿均已关闭。淮西湖周边沉陷坑密布,废渣堆场众多,周边道路、农田、民房损毁严重,在带来一系列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同时,还严重制约了淮南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矿区的社会稳定。淮南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充分运用淮西湖优越的地理位置、明显的生态本底特色和丰富的景观资源,通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将淮西湖及周边区域,总面积约716公顷,联合打造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二、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
(一)空间结构
打造淮西湖湿地公园及其周边区域“一廊五湖八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
一廊:指串联整个淮西湖南北的自然沉陷水体区域,是北联淮河南接瓦埠湖的重要的生态廊道。
五湖:指南河湾、淮西湖、谢李湖、春申湖、范圩湖。
八组团:指淮西湖北部的淮西湖市民休闲运动公园组团、淮西湖西侧的唐山矿旅游主题公园组团和淮西林果生态公园组团、淮西湖南侧的李一矿产业基地组团、淮西湖东侧的东华怡乐生态园组团、李二矿旅游主题公园、蔡楚文化园组团和都市农业观光园组团[1](如图1)。
(二)功能分区
淮西湖国家级湿地公园以保护和恢复淮西湖湿地为主导,保护采煤沉陷区湖泊生态系统,恢复退化湿地和动物栖息环境。通过开展湿地科普宣教和文化体验活动,使人们在旅游休闲的同时,认知湿地生态系统,了解湿地生态功能,体验矿区采煤文化。通过保护和建设,使之成为淮南市采煤沉陷区湿地保护、科普宣教、旅游观光和文化体验的重要基地,成为城市发展和湿地保护结合的示范。结合资源现状、资源分布情况及其特征、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目标、科普宣教和管理便利性,将淮西湖湿地公园划分为5个功能区:
1.生态保育区
生态保育区包括淮西湖、蔡家湾、刘岗塘湖体和周边林地,该区域湿地生态特征保存完整,是湿地公园的主要组成部分,实施严格保护,原则上不得进行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监测无关的活动[2]。生态保育区面积454.30hm2,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63.45%。湿地面积369.44hm2,占湿地公园湿地总面积的81.32%。
2.恢复重建区
恢复重建区为湖体沿岸间断分布的鱼塘、采矿迹地和耕地。该区受人为干扰严重,生态功能脆弱,需实施人工改造和修复,使其发生良性逆转。
恢复重建区面积164.89hm2,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23.03%。其中湿地面积47.45hm2,占湿地公园总湿地面积的25.91%。
3.宣教展示区
宜教展示区设在淮西湖东侧的采矿迹地。充分利用矿区厂房,开展宣教展示活动,向公众展示矿区文化和经济功能,提高公众保护意识[3]。宜教展示区面积28.21hm2,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3.94%。其中湿地面积0.17hm2,占湿地公园总湿地面积的0.06%。
4.合理利用区
合理利用区设在蔡家湾南侧、淮西湖东西两侧,主要为现状林地、采矿遗迹地。打造工矿遗址公园,开展生态游憩、休闲体验等不损害生态系统的活动,为周边居民和游客提供舒心的游憩空间。合理利用区面积67.09hm2,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9.37%[4]。其中湿地面积8.79hm2,占湿地公园总湿地面积的2.91%。
5.管理服务区
管理服务区设在南片区东北部和北片区西部。配置保护、管理和服务设施设备,完善保护管理功能。管理服务区面积1.51hm2,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0.21%。该区无湿地分布(如图2)。
三、专项设计
(一)湿地景观设计
首先通过采用建(构)筑物拆除及清运、地面表土剥离、土方开挖、土方回填、清淤工程、岸坡工程、矸石山治理、废渣及垃圾清理、场地平整、植被复绿等相应的工程技术措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治理水土污染,疏浚连通水系,修复生态环境。再通过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恢复、生物种群的恢复、生态环境的恢复、景观的恢复等疏通各个水塘之间的水交换和生物交换,补种多样化的植物种类,废除有害生物,改造部分驳岸,增加半淹没区面积,使水塘湿地的生态得以恢复。生态观光农业附近的水塘依然做水产池塘,将典型湿地示范区和湿地植物园规划范围内的水塘营建成人工水景园,强调各种观赏型湿地植物的引种和湿地植物群落的搭配[5]。
(二)植物景观设计
淮西湖规划区内植物资源较为丰富,有维管植物44科93属120种,主要有芦苇、香蒲、槐叶萍、酸模叶寥等。植物景观设计强调对原有自然湿地植物群落的修复与重建,尽可能少的采取人为措施干扰原有的湿地生态系统。通过对该区域的现状地形、水文、土壤、植被及人文历史等因素的研究,遵循当地自然系统的形态和生物系统的分布格局,并结合公园功能分区的具体条件,合理规划出各种适宜的植物群落,从而引导、培育遭到破坏的原始乡土动植物资源,最终形成丰富、多样、自然的湿地生态群落,为各种生物繁衍营造适宜的生境。同时,通过选择合适的植物、运用科学搭配、艺术造景、合理的维护,通过植物来营造环境、改善环境、为其它植物、动物(哺乳动物、鸟类、鱼类、两栖类、昆虫和人类等)、微生物创造适宜的活动空间和丰富的取食环境,再现人自然各平共处、和谐相处的理想环境。
(三)动物景观设计
淮西湖规划区内有脊椎动物24目43科90种,其中鱼类11种,两栖类5种,爬行类3种,鸟类61种,兽类10种;鸟类为优势动物类群,占动物种类的67.8%,列入国家11级重点保護的鸟类有灰鹤(Grasgrus).鸳鸯(Aix galericulata)、小天鹅(Cygnuscolumbianus)等9种。动物景观设计根据公园的自然生境条件,将重点突出鸟类、昆虫、两栖爬行类及鱼类动物的保护和展示,创造适合于两栖类动物生存、繁衍的环境,设置架空栈道、观察平台,既有利于观察,又有利于动物迁徙,且不会干扰动物的正常活动。
(四)科普展示设计
淮西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科普教育展示由科普场馆建设、专类主题园和标识解说系统组成。科普路径将科普场馆、专类主题园,包括湿地生态示范园、水净化示范区、湿地植物园等串联起来。
(五)服务设施及景观小品设计
公园内服务设施在布局上分层次、分区域、分重点布设服务网点和接待设施,形成高效率的服务网络系统;规模上既考虑自身经济效益,又考虑其将来的发展和社会休闲的需求,且留有余地;建筑和基础设施应控制在最低限度,且建筑风格和建筑体量与景观相协调,建筑物造型体现地方特色和情趣。主要配置的服务设施包括游客服务中心、问讯处、箱包寄存处、治安办公室、医疗室、餐饮设施、小卖部、旅游购物设施、休闲娱乐设施、公厕、公共垃圾桶、公共停车场、旅游指示牌、自行车租赁点共14类设施。
(六)基础设施工程设计
结合周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合理确定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等工程系统的设施规模、容量,科学布局各项设施,制定和提出有关湿地公园环境保护方面的相关建设策略和措施,避免与湿地公园内的自然景观环境和整体风貌相冲突,尽可能实现基础设施工程与湿地公园的自然、人文景观相和谐统一。给水水源由淮南市五水厂和李咀孜水厂联合供水;湖区水源补给均为大气降水及周边地表径流,其中淮西湖湖区南侧设有泵房,将地势较低的地表径流水泵入湖区,在湖东北处经沟渠汇入淮西湖,最终入淮河。园区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管沿道路顺坡埋设,并就近排入水体,污水以最短的距离接到市政污水管道排入污水处理厂。园区电力、电信、燃气均接自望峰岗镇。
(七)交通系统与游览体系设计
以淮南市东西旅游通道及规划区内的主要道路构成环道,公园的各功能区内部道路和城市道路有效衔接,形成了“四横三纵”的格网状架构形式,合理安排公园出入口及园内陆上交通系统、水上交通游赏系统和停车场地,并在相应的景观节点设置驿站。
结合游览项目,分别制定了工矿游览路线、湿地公园游览路线、水上观澜游览路线、农业生态观光游览路线、蔡楚文化游览路线(如图3)。
四、结束语
湿地公园的建设是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是保持该区域的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和景观状态的有效途径。通过对淮西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进行科学规划,重点保护,合理开发,使之形成以水景和湿地植物景观为主的、独特的城市湿地景观风貌,成为淮南市生物多样性集中的种群源以及城市整体景观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供氧中心。同时,为市民提供一处环境优美的休闲游憩场所及观赏鸟类和科普教育基地,形成集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有效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维持生态平衡,成为城市真正意义的“绿心”,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最终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林兵.基于现存问题为导向的湿地公园设计对策探究[J].现代园艺,2016(16):73.
[2]张新兵,王荣,何婧,梁振山.河流性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初探——以陕西千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6,12(01):8-11.
[3]吴后建,但新球,舒勇,刘世好,黄琰.中国国家湿地公园:现状、挑战和对策[J].湿地科学,2015,13(03):306-314.
[4]邓小明.河流型国家湿地公园功能区规划方法探析[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5,11(01):4-7.
[5]高梓洋.基于水资源保护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以山西太岳沁河源国家湿地公园为例[J].森林工程,2014,30(04):61-6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