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8|回复: 0
收起左侧

加强农科类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小学生

Rank: 2Rank: 2

积分成就
UID
9010
主题
53
精华
0
墨水
130

发表于 2022-2-27 18: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由于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我国部分农科类大学新生存在专业思想不稳定、专业认识不足、学习动力缺乏、就业前景担忧等现象,因此加强和改进农科类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有必要从理想信念教育、专业认知教育、道德规范教育、身心健康教育等方面来加强农科类大学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农科类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2-0196-01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也是第一产业,处于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地位。当前,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连续十三年出台中央一号文件,要求不断加强农业稳定、加快农村发展,强化农民增收等,不断促进三农问题的思考和破解。笔者认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在于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培养素以万计的高素质农业科技人才,加快农业向现代化、集约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而前提在于加强农科类高素质大学生的培养和提高农业的科学技术水平,而培养农科类大学生,加强农科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当前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当前,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受到传统小农思想的束缚,普遍认为农民地位低,农村条件差,不愿意与泥土打交道,很多家长不愿意让自己的小孩报考涉农高校或专业,即便部分考生进入了农科类高校或涉农专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其一、专业思想不稳定。据不完全统计,部分农科类新生表示此前并没有报考自己所学专业,要么被调剂,要么高考分数不乐观,迫于上大学的压力,“曲线救国”,被迫接受。专业思想不稳定是当前农科类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新生来到学校,就咨询转专业、辅修第二专业或跨学科考研等问题。
其二、专业认识不足。很多农科类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认识不深,认识不够,一知半解或根本不了解。尽管高校也开展了诸如新生专业介绍会、新生开学典礼、专业报告会等一些活动,但部分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仍然理解不深刻、不透彻。
其三、学习动力缺乏。农科类新生以前在高中实行的是灌输式和被动式教育,进入大学后,由于环境相对宽松和自由,自己降低了要求和标准,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有的沉迷于网络;有的开始交友恋爱;有的吃喝玩乐,玩物丧志,一蹶不振;有的上课不认真,昏昏欲睡;有的作业不认真完成,拖拖拉拉,草率了事;有的悲观消极、厌世等。
其四、就业前景担忧。相当一部分农科类新生对农科就业认识不清、不透,导致对就业前景的担忧和恐惧。很多同学误以后学农后,还得下田种地,整天和泥土打交道;有些同学认为学农出路很窄;有些同学认为学农没意思,没前途;部分同学认为农科类毕业生受歧视,待遇低等。
鉴于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在农科类大学新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对农科类大学新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其目的在于帮助大学新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胜的科学信念。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是人生强大的精神能源。农业是我国的基础性行业,高校要开展“学农,爱农,献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而学习”的活动,不断加强大学新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农科类新生要将祖国的召唤、社会的需求和自己的理想紧密联系起来,坚信自己能够吃苦,能够在未来的农业广阔天地中干出一番事业。在农科类高校或涉农类学院,学校可以适时邀请我国农科领域的一些专家、学者、甚至院士等来校讲学,做学术报告;也可以邀请涉农类的知名校友、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来校讲述学农的特点和优势等,让农科类大学新生提前了解国家的涉农政策,农业发展前沿,学术发展趋势等,坚定他们学农大有可为的信念。
2.加强专业认知教育。做好专业认知教育,可以从某种意义上让大学新生对所学专业进行深入认识,稳定专业思想,增强专业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勤奋学习、积极进取、顽强拼搏。在目前,绝大多数农科类专业都是国家大力发展,具有广泛市场需求和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高校要引导大学新生正确认识专业的特点、优势和特色。比如:农学、植物保护、园林规划、设施园艺、生命科学、食品科学、水产养殖等专业都是国家积极推进,具有良好市场发展前景、社会急需的。农科类高校应该给大学新生讲清楚、讲透彻、讲深入,把专业教育做牢做实,可以开展就业指导课,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也可以提前告知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及要求,人才培养目标与方向以及毕业生就业去向、质量、前几届学生就业率、考研率等。加强专业认知教育,还可以邀请优秀校友、专业方面的成功人士来校传经送宝。在当前我国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大背景下,加强农科类新生专业学习,培养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善于钻研,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于他们毕业后的发展大有裨益。
3.加强道德规范教育。道德规范教育是帮助大学生了解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的行为准则的教育,并在这些行为准则的指导下,将这些行为准则外化为实际行动和道德习惯。农科类大学新生要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陶冶道德情操,提高道德认知,锤炼道德意志,养成道德行为。要有心系三农,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兼济天下的高尚品德。时刻树立为人民服务、为农民服务、为农村发展尽力、为农业发展献智的道德情怀。要有深入钻研、努力探索生命奥秘、动植物特征和相关知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维护生态平衡,合理利用生态资源的思想和行为。农科类大学新生更应该培养自己处理良好人际关系、乐于助人、见义勇为等道德品质,这为以后从事农科类专业活动会奠定良好的基础。一个道德品质低下,不愿意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农科类大学生,很难在毕业后有所建树。
4.加强身心健康教育。良好的身心是一个人健康的标志。在当今社会发展节奏明显加快,压力逐步增大,人与人的关系日渐生疏的环境下,加强农科类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增强身体素质是非常必要的。农科类大学生在校期间或毕业后,难免进行野外调查,走下田间地头或森林湖泊等,需要一个健康的体魄来支撑,从事繁重的农业科学研究,更需要身心健康和谐。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农科类大学新生必备的。现代社会的开放性、复杂性和易变性,尤其是多样价值观冲击,生活节奏快,竞争压力大,人们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不同程度地导致某些心理失衡、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高校要帮助农科类新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培养良好心理品质。这为培养高素质的农科类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农科类大学新生正处于一个角色转变、有序过渡的阶段,高校对他们加强教育、合理引导、科学灌输是非常有必要的,不断加强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牢固树立专业思想,养成良好道德规范和具备较好的身心素质。
参考文献:
[1]骆郁廷.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