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3|回复: 0
收起左侧

提高中职电子电工专业实训教学的趣味性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初中生

Rank: 3

积分成就
UID
4410
主题
65
精华
0
墨水
166

发表于 2022-2-27 18: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电子电工专业是中职教育里的主要专业之一,是培养电类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学科。本文试图从丰富教学手段的角度,增强该专业实训教学趣味性。
【关键词】电子电工 教学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0-0183-01
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是较为基础的专业之一,旨在培养具有电气安装调试、电气维修维护、电子电路安装测试、电子电路开发等相关方面的人才。虽然各校电子电工专业分门分类的实训室及设备也多,部分学校还拥有较大规模的校内外合作基地,但探究教学质量,电子电工类专业依旧不够理想。由于中职类学生受到中考的挫折,学习信心难免不足,而电子电工专业有别于语数外基础性课程,实践性较强,学生往往难以快速投入。笔者多年观察及从与学生访谈中了解到,本专业学生往往厌学情绪重,实训课组织纪律差,不少学生不愿投入到专业课知识和技能的吸收过程中来,多数以被动学习为主,缺乏发挥学习效能的动机,往往在实训过程中浪费了时间,技能基本功得不到强化,主动学习和创新能力没有形成。以后在实训过程中,学生的畏难情绪也较重,往往认为实训任务完不成,专业技能考核难度大。教师应积极改变教育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学趣味性,让学生投入到本专业的实训学习中来。
一 教学手段的改变
传统电子电工实训教学往往以教师“满堂灌”、学生练习为主,刚接触电类技能训练的学生,开始会有很强的好奇心和热情,但这种心理状态很快就在传统实训中消退,最后变得不耐烦。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学习应该是一种自我能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一种学生自己去发现的积极的认知过程,教学应强调任务驱动,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因而在课堂上,我多采用任务法来教学。首先创设情境。如PLC教学,模拟工厂设计流水线工作,编制电机先后控制等实际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任务”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设计兴趣;然后,按照实际课时,分解成多个小任务,如PLC I/O定义,顺序图的划分,程序的编制,程序的调试。接下来可设置几个合作组,让大家一起探讨、交流几个小任务的实施方法,其中老师可做巡回指导交流,鼓励学生产生不同的设计思路,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热情。最后,完成小组自我评价以及老师对小组评价等环节。通过任务法,我发现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大大增高,学生对每个设计任务都能调动思考能力,主动参与进课堂来,加强了教学的趣味性。
二 信息化教学
如今是信息时代,一味地黑板教学已无法激起学生兴趣,多媒体将声、图、信息形象聚为一体,它应成为我们教师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之一。可采用以下几个方法:
1.仿真软件的运用
仿真教学软件的多媒体教学清楚直观,让学生对做好操作训练很有信心。通常,我在讲仪器仪表的使用以及元件测量时,大部分学生很难将老师所讲和看到的对应起来,因为他们看不清老师的演示物。当我通过电子专业仿真软件,将仪器面板和测量过程搬上投影仪显示屏幕时,学生们就很专注,他们说“很简单”,学生对所要训练的技能信心十足。
2.微课教学手段的运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博”“微信”“微电影”等一些新名词不断出现。在这个微时代下,教育领域新兴的“微课”也成为热点。微课作为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一种,具有知识点简单、讲解清晰、设计多样化等特点,非常适合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及相关知识的复习。
三 情境化教学
中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实践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走向企业工作岗位,课堂实训操作技能水平无论多好,往往陷入教学大纲的束缚中去,难于和时代共同进步,在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今夕,应营造更为真实的实训环境。如在课堂上,我们往往采购一些时下流行的小制作,如USB小台灯、数字对讲机等,模拟生产操作流水线,学生分别担任督导、组长、工人并进行分组生产,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责任感,进一步使学生从枯燥的课堂中脱离出来,投入到真实的生产环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电子实训的兴趣。
四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当下的教学理念,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所以作为老师应对实训教学有所认识,应首先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主观推测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人的行为动机。
最后,要提高中职学生学习电子的兴趣,还是要老师多体验、多运用,积极参与到每一项教学环节,不断运用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手段,思行结合,行解并重,才能收到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姚志娟.中职电子专业教学策略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24)
[2]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
〔责任编辑:林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