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7|回复: 0
收起左侧

摒弃机械操作,提升计算教学中的思维含量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小学生

Rank: 2Rank: 2

积分成就
UID
9932
主题
42
精华
0
墨水
112

发表于 2022-2-27 18: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计算教学,以往我们都把重点放在计算正确率与计算速度上,其实,计算教学同样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的任务。教学中为学生搭建创造乘除法竖式的平台,以此来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抽象思维;通过各种方式来强化口算算理,帮助学生构建优化思想和类比思想;借助加强算理的理解,促进学生建立“深而广”的思维维度。通过持之以恒的训练,使得学生有思维的计算品质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沉淀起来。
一、现阶段计算教学的尴尬
数的计算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长期以来,计算教学,教者只能通过检查其结果以及计算的格式是否正确,来判断学生掌握的程度。其中的思维过程如何,思维的起点怎样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以至于我们的计算教学过于注重计算速度的要求,多偏重计算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了算理的理解,使得高效的计算课堂成为难以触摸的“高峰”。多项关于计算的调查研究表明:小学生有极快的口算速度,但在笔算中则显得不那么聪明。
因此计算教学的重心不再是计算技能的习得,而应该通过合适的训练形式挑战学生的思维,这样才有可能把运算从“逐一计算”的机械操作变成有思维含量的“计算”。
基于这样的事实,培养学生有思维地计算,已成为计算教学的目标了。
二、如何培养学生有思维地计算
《课标(2011版)》是在总目标的四个方面之一的“数学思考”中提出运算能力的:“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这说明运算能力是数学思考的重要内涵。学生有思维地计算,计算教学才能避免成为只是动笔头,反复操作的低效课堂。
如何在计算中培养思维,使计算教学不再成为“计算的傀儡”,实现由只动笔头向有思维的高效课堂转化?笔者认为可以这样操作:
1.追溯竖式源头,发展推理性思维
学生课堂学习可分为“发生性学习”与“结论性学习”。“结论性学习”是指直接从结论开始,不断地验证、应用,以达到强化结论的学习过程。而“发生性学习”则是一种倾向于过程的经历,是一种没有前提结论的学习。启用“发生性学习”可以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学生的学习会变得比较有信心。乘除法笔算,我们可以转变观念,由“结论性学习”转变为“发生性学习”,即尝试让学生自己创造竖式。
把学生的角色从“竖式计算的使用者”提升为“竖式计算的创造者”,引导学生对竖式进行充分的探索和实践,在这过程中掌握知识的原理,在建模的同时建构方法。
2.顺延计算算理,发展分析性思维
(1)感受计算的乐趣,建立“深度”思维
如: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
为了调动学生思考的主动性,可以设计以下三个与本课有着重要联系的问题:
①因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一定有0吗?为什么?
②因数中间有0,要使积中间一定有0,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③因数中间有0,要使积的中间没有0,你有办法吗?
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到因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可能有0,也可能没有0。有或没有0,关键是个位上的数相乘后,有否向十位进位。也从中更深刻地理解到:积的十位上是几,也关键看个位相乘后,向十位进“几”。为了增添其计算的趣味性,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习题,如:
403×□=□0□
403×□=□□0□
403×□=□□1□
403×□=□□2□
相比较而言,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是笔算乘法中最为简单的,因为任何一个十位是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过程不会出现进位叠加,这种算法具有一般性,可作为乘法笔算的基础,在教学中可多做停留,让学生充分理解、消化。
这时,不妨把三位数乘一位数中“因数中间有0”的情况与“因数末尾有0”的情况对比,效果就更明显了。并适时地加插一些练习,如:按要求在方框里填数:
240×□=_______(使得积的末尾有两个0)
240×□=_______(使得积的末尾只有一个0)
教学中有了这样的对比,使得枯燥的计算变得有趣,思维不再停留在原处,而是往纵深发展,课堂效果肯定会倍增。
(2)探析计算的技巧,建立“广度”思维
三位数乘两位数,如27×364,不少学生在竖式计算时会很“聪明”地把两个因数的位置调换着写成:(如下)
3 6 4
× 2 7
——————
学生为什么要把位数多的因数放上面,位数少的因数放下面呢?显然大部分学生是不知其奥妙的。
我们应该让学生知道其道理:这样的笔算技巧是为了减少计算过程中的繁杂,使计算更简便快捷。
学生懂得了这些,必定在计算的过程中会精打细算的。精打细算地计算,效率与正确率肯定会相应地提高。课堂中让学生知道得多一些,学生的解题思路就会广一些,这就是高效课堂的追求。
计算教学作为数学课程的一个内容,不应该只满足于学生会算、算得快,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思考,能够根据算式的特点,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和方法,发展思维能力,成就高质量、高标准的课堂。运算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样的道理,高效的计算课堂也不是一步就能到位的,而是伴随着课堂教学的开展而慢慢沉积起来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安丰小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