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提问式学习方案在机械制图课堂中运用的必要性,提出提问式学习方案的操作程序,设计评价方案,并对实施做出说明。强调师生互动、以生为本,意在更好地发挥教学主体的功能和作用。
关键词: 提问式学习方案 协同工作 自主学习 机械制图课
一、提问式学习方案的必要性
所谓提问式学习方案,就是教师(或与学生)利用多种资源为解决一个与学习主题相关的问题,把学习置于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引导学生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培养学习内部动机,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有效问题解决技能的一种教学方式。
机械制图课程是机电类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在当前职业学校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的背景下,把提问式学习方案运用到机械制图课程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将枯燥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真实性任务,使学习者投入到问题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激发和支持学生的高水平思维。成功运用这种教育方式,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既可以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联系起来,促使学生思维过程外显化,从而更好地进行反思和评判,又可以把解决问题带来的认知压力分散到各个小组成员身上,学生分别负责某个学习要点,变成某个主题的“专家”,这个过程有助于对学生合作态度和意识、与人交流行为能力、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二、提问式学习方案的操作程序
教师(或与学生共同)设计并提出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是提问式学习方案的重要特征。该方案一般包括六个阶段:
1.教师(或与学生共同)设计并提出与学习单元主题有关的问题。提出的问题应尽量与其在现实世界中的情况接近,提出的问题学生感兴趣,就能吸引学生。如讲授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时,可以选择同学们在生活中常见的球阀门。
2.愿意回答同一问题的组成一个小组,为小组合作学习营造舒适的气氛。如按照球阀门的工作原理作用、各零件装配关系、装拆顺序、各零件的拆画等问题组成若干小组。
3.在小组内,学生询问教师,然后对问题进行沟通或修改。
4.小组内学生选择角色进行讨论,分配任务。列出解决问题需要进一步知道和理解的学习要点,分配需要完成的各种具体任务,为向全班同学说明展示解决方案作准备。如某零件的拆画,需要想象零件的结构形状、确定表达方案、画出零件图。
5.各小组对方案进行研究、讨论、准备,并利用各种不同形式(如分析、图形、口头等)向全班同学说明、展示方案,报告自己的结论及得出结论的过程。
6.进行自我评价,并接受小组成员及教师的评论。提问式学习方案旨在鼓励学生进行积极互动,因此实施过程中要贯彻QAXP活动程序。所谓QAXP活动(Q询问问题,A回答问题,X补充A的问题,P总结问题),最终调查、讨论、研究、准备后形成展示方案,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鼓励学生给出互动反应,既是学生积极的学习动因,又是学生解决问题中体会工作感受的好方法。
三、提问式学习方案运用应遵循的原则
1.辩证地处理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应该特别强调教师适时地、必要地、谨慎地、有效地指导,追求在问答中有所收获。
2.教师首先要充分倾听学生。重视倾听学生现在的想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
3.面向全体学生,并关照个别差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回答的机会。尤其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较少发言的学生,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解决问题中。防止一部分优秀学生控制和把持局面,注意引导每一个学生都对提问活动有所贡献。
4.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常常更敏锐、更自然、更接近真实,且在不受众多背景性信息干扰的情况下,往往具有独特视角。因此,要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并加以鼓励。
四、评价方案设计及实施
制定评价标准的目的不仅是评判一堂课的质量,更重要的是使所有学生都有参与探索和表现的机会。根据学生职业能力的内涵要求,以及小组内成员的角色表现、个人表现与小组成就相联系的原则,方案评价标准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交流合作能力、方法能力、个人的多元智力反应、积极的学习重点、成员间的配合情况、小组内冲突解决证据及创造力(集体的、个人的)、编写和修订之后形成的发言稿的最后版本及来自三方面(本人、同伴、教师)的证据。为此,设计如下表格。
作为评价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既要对学生进行单独评价,又要对小组表现进行点评。并组织小组成员间互评,根据事先议定的标准按照教师评价、自己评价、同伴评价4:3:3的比例,对学生在本次方案实施中的各种能力表现做出评价,并记录在案,学期末作为评价学生成绩的重要依据。
五、提问式学习方案运用应注意的事项
1.提问式学习方案运用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如何设计提出能够吸引学生的问题?因此设计问题时应体现以下特征:(1)问题必须引出与所学领域相关的概念原理。设计问题时,首先要确定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由此设计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尽量促进知识提取。(2)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包含相互联系的部分。将学习置于复杂的、实际的问题情境中,从而与学习者的经验产生共鸣。(3)问题设计要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动机,鼓励他们探索、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改变教师作用和地位。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而是一个顾问、支持者和咨询专家。教师一般不再站在教室前方宣讲知识,而是站在小组旁边,通过倾听学生、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学生的观点和发言、学生的兴奋与疑惑,对自己何时参与、如何参与做出决策,随时与各小组沟通,并对学生进行指导、把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