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项目课程是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旨在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增强其岗位适应性。因此,应探讨读图的项目活动设计,强调活动中思维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两方面的培养。
关键词:机械制图;读图;项目活动;思维能力;综合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6-0083-03
高职项目课程的定义和项目、项目活动及工作任务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定义是“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其中的“项目”应当指的是有结构的项目,即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客观存在的活动单元。在该项目活动中,要求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制作出符合特定标准的产品,如要有一定的尺寸、包含特定的材料、发挥特定的功能、满足规定的质量标准等。
项目课程是以产品(服务)为逻辑线索展开的课程。项目课程内容的组织围绕着一个个精心选择的典型产品或服务进行,严格地说是围绕着基于典型产品或服务的活动即项目活动进行。项目活动作为项目课程的基本构成单位,是由若干工作任务构成的,这些工作任务是指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如在机械加工课程中,盘盖类零件是课程中的一个项目,加工一个个盘类零件就是项目活动,学生在项目活动中要学会综合哪些工作任务来加工这些零件,其中,编制加工工艺是任务之一。又如在机械制图课程中,盘盖类零件图是课程中的一个项目,而识读该零件图虽然是在人头脑中进行的活动,但也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客观存在。在读图的活动中,要求完成一个个工作任务,如想象出零件的结构形状、分析出各结构形状的尺寸大小、分析出有加工要求的表面等,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制造出有一定的尺寸、包含特定的材料、发挥特定的功能、满足规定的质量标准的实际产品。在完成一个工作任务之后只是学会了过程,而完成一个项目不仅可在结果追求中学会如何综合这些过程,而且可理解对工作而言不产生结果的过程是毫无意义的。
因此,项目、项目活动设计与工作任务分析是项目课程开发的两个核心环节。没有工作任务分析,项目课程开发就不能准确地把握工作岗位要求,课程内容选择也就缺乏依据;没有项目、项目活动设计,这种课程就只是任务本位课程(能力本位课程),而不具备项目课程的特征。只有在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围绕工作任务学习的需要进一步进行项目、项目活动设计,并在项目活动与工作任务之间形成某种对应匹配关系,才能得到项目课程。目前,在项目课程开发中,对具体课程项目活动设计、工作任务分析、行动过程、思维表现等微观环节仍然缺乏细致的研究。
机械制图项目课程中的项目、项目活动及工作任务
机械制图项目课程既可以将典型零件、典型装配体作为项目来组织课程内容,也可以将从典型零件抽象出来的形体或两者的混合作为项目,项目可大可小,比如大项目是某类零件或某类形体,小项目是某个零件或某个形体。课程项目活动是绘制、识读典型零件或形体、典型装配体的图样。
在具体的教学中,绘图项目的活动设计、工作任务分析、行动过程的实施与评价显然是易于操作的。教师在绘图的项目活动中可以言传身教,活动结束,产生的结果是学生绘制的工程图样。但读图项目的活动设计、行动过程的实施与评价相对而言要困难得多。首先,读图的工作任务是学生要在头脑中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其次,活动产生的结果虽然可以用画立体图或后续课程如三维造型、编制工艺卡、模拟加工的方法来呈现,但在本课程的课堂上都缺乏可操作性,尤其是对工程图样上技术要求部分的识读。再次,如果没有易于实现的活动结果,就难以进行教学评价。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机械制图项目课程中读图项目活动的设计
比样的读图项目活动 该活动就是让学生根据图样用手头现有的模型或物品,如绘图仪器、书本、杯子等,将图样所表达的形体比划出来,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比样的“形体”评价学生的读图能力。这类似于教学中教师采用模型的演示,但教学模型不仅数量有限且缺少多样性、灵活性。比样的读图项目活动的作用是:(1)可准确把握学生的思维活动,提高其空间想象与思维能力。想象是工程图学中重要的思维方法。用比样的读图项目活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可以从最基本的形体开始,如根据基本体的三视图比样三种标准放置位置(即正放、竖放、侧放)下的圆柱、棱柱等,教师可根据学生呈现的“形体”发现学生在视图与形体对应思维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加以指导与纠正。在学生对基本体的形象思维能力稳固后,再逐步提升到相贯体的形象思维训练中,最后进行较复杂组合体的形象思维训练。发展学生比划图样的能力看似浪费课堂时间,但如果将学生合理分组,形成协作小组,组员之间相互演示与比划,教师只要发动学生并扮演好组织、协调、考评的角色,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这种项目活动的作用,达到有效提高学生空间形象思维能力的目的。(2)可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有了比样出来的“形体”,再让学生指出零件的工艺结构,或者讨论加工表面的表面结构、尺寸公差等技术要求,就像在车间现场,技术人员在做生产加工前的准备工作一样。这样就可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一种较为真实的职业情境,使学生置身于较为现实的工作环境中,从而提高其职业能力。而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是团队精神。在这种项目活动中,学生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既可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与鼓励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成就感、乐趣和学习动力。(3)课程评价的重构——从知识考核到职业能力考核。传统的卷面考试只能较多地考察学生知识的掌握与部分职业能力,不能完整地顾及学生实际的工作能力。如果课程把培养能力作为主要目标,就不能追求知识量、记忆力、思维力等学术性学习结果,而应该强调完成实际工作任务中的职业能力。以让学生完成任务的实际情况为根据,可推断他们是否获得了相应的工作能力;在标准上,不是参照教育部门颁布的课程标准,而是依据实际岗位上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及职业综合素质的标准;在形式上,通常采取个别化评价方式,相对卷面的评价,综合能力评价在各方面要求都高一些。
语言描述的读图项目活动 在读图的项目活动设计中,还要充分发挥言语的功能,要让学生正确说出形体各部分名称、方位、形状,进而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完整的形体,以促进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虽然,形象的事物有时用语言来表达是困难的,但是言语的演练确实对形象记忆有帮助。这里言语的作用,一是标准化我们的知觉与其他行为,二是强化学生的记忆性思维。提出“思维是一种行动”的德国哲学家德雷克·梅尔瑟认为,有了标记性言语与多样化的协作活动,我们的知觉行动就变得与任何其他的更明显的、更公开的和更大型的行动一样容易、有效和具可协作性。知觉是一种典型的思维特征,这就说明了语言描述对学生的形象思维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以项目小组为单位进行语言描述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使每位学生的表现与团队的成绩挂钩。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使用读图工作表格的项目活动 学生学习制图课的正确思维方式应该是以逻辑思维为牵引、为主线,以形象思维为主体、为重点,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来完成。为契合制图学习中逻辑与形象思维的需要,在读图的项目活动设计中,应将思维过程程序化、表格化、细致化、具体化,引入能指导师生协作活动的工作表具有显著意义。机座三视图的读图项目活动工作表如表1所示。工作表的设计是有序的,形体的想象要求是清晰的、完整的,逻辑分析是确定的、具体的、有条理的。工作表能将项目活动中的工作任务分析、过程的实施、思维的表现有机地综合在一起。表中要求对形体各部分形状和相对位置做出语言描述,在具体实施中,最后一栏“大脑中想象的空间形状”可以让学生做比样的活动,或者让学生做语言描述。像这样的读图项目活动可以贯穿整个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使学生在与教师的协作性项目活动中潜移默化地习得正确的逻辑思维方式,形成思维定势,从而真正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表格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徒手绘制。课堂上和课后作业都可用这种工作表形式。对于学生在学习基本体、相贯体、组合体、零件、装配体的过程中,在什么阶段开始这样的训练,以及训练的频度、量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思维基础及思维发展水平合理安排。
高职院校机械制图项目课程中,项目活动设计是课程的关键环节,如何在读图的项目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职业综合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与实践的问题。高职机械制图实践教学模式一定要契合高职院校的学生实际,在读图的项目活动设计上加大关注力度,提高读图实践教学的质量。要让学生多锻炼、多实践,树立信心,掌握方法,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9-21.
[2]薛栋.基于项目课程的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改革研究[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11:12-13.
[3]周德新.新世纪人才的重要素质——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J].理工高教研究,2004(23):83-84.
[4]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222.
[5]马捷.作为行动的思维[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6]杜振华,陈国民,等.机械制图教学内容的程序化创新设计研究[J].工程图学学报,2010(2).
(责任编辑:王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