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5|回复: 0
收起左侧

关于初中生思想教育的思考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初中生

Rank: 3

积分成就
UID
4730
主题
60
精华
0
墨水
160

发表于 2022-2-27 18:2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在现代义务教育阶段,要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并将其化为良好的文明习惯,必须在实际作中积极实施学生的自我教育,在想道德建设中坚持自主教育,在行为习惯培养上坚持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每个集体成员在评价他人,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学会客观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并借助集体的力量约束自己,从而提高每个成员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关键词:思想教育 道德 自我教育
在现代义务教育阶段,我认为要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并将其化为良好的文明习惯,必须在实际作中积极实施学生的自我教育,在想道德建设中坚持自主教育,在行为习惯培养上坚持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在现行的教育实践中在很大程度上没有遵循这一原则。因而出现很多偏差。所谓自我教育是相对于被教育而言的,它是指学生在实现自己的理想或目标过程中,能自己提出任务,能动采取措施,自觉进行思想转化与行为控制,自我教育特别强调学自觉性、能动性和主动性。从一般意义上讲,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系统,它包括知、情、意、行等多个方面,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并将其统一起来的过程。
实施自我教育首先需要形成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根据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初中生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迅速发展并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个性心理品质,但水平还不高,他们的自我意识还比较肤浅,不够清晰、全面。在班级工作中,我们发现多数初中生对自己的认识都存在一定的偏差:有的学生对自己期望值过低,生活和学习缺乏信心、激情,状况难以改变;有的对自己的认识是纯主观的完美主义,盲目而自以为是。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时,不能“一刀切”,而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为了引导学生对自己做出客观的评价,我在初一组织开展了“认识自己”的系列活动:学生的自我介绍和对自己发展的初步定位i优秀学生的事迹报告会,引导学生进行对自我与他人的比较评价,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积极性;同桌给自己的几条建议,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行为反思,学会辩证地认识和评价自我;班长代表全班同学与每一位学生签署成长约定,其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该同学的自我分析和自我发展计划;二是大家对他的希望。这个系列活动很好地调动了学生认识自己、发展自我的热情,培养自我意识的过程实际上也成了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的作用主要在于创设正确的集体舆论,并引导学生对个体评价时坚持一分为二的方法,既要看到优点又要了解不足,既要充分尊重又要严格要求,从而促使其自我意识不断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实施自我教育其次是要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把规范在思想道德规范内,以理解和体验,即实现学生对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化这个环节的工作对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否真正开展以及取得多大程度的实效具有决定性意义。随着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初中生对许多问题逐渐有了自己的理解,所以行为规范、思想道德规范的落实,绝不能强行灌输和强制执行,而必须先在思想上与学生产生共鸣,让学生理解并愿意接受,从而自觉去遵守。
“不随意打断他人的讲话,不打扰他人学习、工作和休息,妨碍他人要道歉。”为了内化这一规范,我以“自习课上可不可以讨论问题”为题,先给学生介绍了这样的一个情境:下午第三节自习课,大家都在做作业,这时学生甲有一个问题询问学生乙,一开始他们是在小声讨论问题,但随着观点的碰撞,他们的声音越来越大:同时,其他学生觉得教室里的声音大了,也有意无意地开始聊天,于是教室变得嘈杂起来。然后请全班学生写出:如果自己处于此情境中会如何去做?在此基础上,我拟定了四个角色——学生甲、学生乙、班干部、普通同学,让学生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然后由班里同学对各角色者的行为进行评论,并分组讨论发言,最后由我和学生们一起拟定这个情境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该如何解决。我们形成的最终班级规范就是“自习课不可以在教室内讨论问题,如果有问题可以到教室外小声讨论”。如此一来,学生就很容易把自己放在集体的环境中思考问题,而且对今后规范执行中将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先的讨论分析也有利于规范的落实。事实证明,这种体谅模式不仅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增进了学生对规范制定的理解,在规范内化的过程中也同时实现了学生的自我教育。实施自我教育的过程还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到位的监督这里我的做法不是老师“保姆式的全程盯防”,而是坚持自控和他控的统一,以科学的评价机制为保障,用集体的力量约束个体的行为,最终实现学生个体从他控向自控的转化
针对个体的行为表现,我设计了量化发展指标,即给每个学生一个常规表现分,从而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日常行为状况,以便及时地给予监督提醒。具体做法就是全班在讨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班级的行为规范,然后针对每一个规范的执行程度确定相应的量化评分,并明确划分给不同的班委负责考核,班长利用每周的班会课进行总结,并对常规分高的同学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同时,我把学生的常规分作为学生品行表现的衡量指标与学期的评优相结合,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遵守规范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就是精心设计和开展一些需要集体合作与个体努力相结合的集体活动,并在活动中有意识锻炼学生的自控力、耐挫力和毅力,培养集体的约束力,实施集体监督,促使他们逐步自觉地进行自我控制。
自我教育的终结表现是学生把自己在知、情、意、行、培养过程中形成的良好的思想道德通过实践转化为自己比较稳定的自觉行为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各个学生的道德层次和行为表现是有差别的,我们在考察学生的行为表现时不能机械地“一刀切”,而是要注意动态地去考察每个孩子的品行推进情况,多进行一些纵向的比较,对原来较差但现在略有进步的学生要给予足够的表扬,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提高和发展自己的欲望。对原来就比较优秀和全面的学生,则要抱着一种宽容的态度,去帮助他发展和完善自己。对各方面都相对落后的学生,则要善于发现他们在班级生活中行为的闪光点,努力挖掘这些点滴的闪光点背后的思想道德支撑扩大这种闪光点,从而实现由点带线再到面的递进式发展。
当然,学生的行为表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的很多行为在没有成为习惯之前是多变的、反复的,所以教师的作用就在于通过规范化的常规性工作促使学生把自己好的行为表现习惯化,并通过思想工作及时引导和矫正他们的行为。这里我的做法就是坚持“依法治班”,也就是用师生共同制定的内化了的班级规范约束每个个体,用与规范相配套的量化发展指标评价每个个体,用公平公正的奖惩制度激励每个个体,杜绝对学生行为表现评价凭印象从而使学生感觉到不是我是不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同时,我根据每周学生常规分的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行为,并通过个别交流帮他们分析原因,找到办法,重回正道。我们通过比较评价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通过学生的参与体验,制定出内化了的规范,增强学生的规范认同感,通过科学的评价机制约束个体,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并借助量化发展指标及时矫正学生的行为,几个环节相辅相成,共同促使学生进行真正有效的自我教育,这种教育形式使外在规范与内心体验相结合,用道德、意志支配行为,用规范的行为提升道德,从而寓道德培养于行为习惯养成之中,实现了内在的思想道德建设与外显的行为规范教育的有机结合。当然,学生在班集体中并不是以单个个体的形式存在的,所以实施学生的自我教育并不排斥班集体的作用,相反,自我教育在知、情、意行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是将个体置于集体之中,每个集体成员在评价他人,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学会客观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并借助集体的力量约束自己,从而提高每个成员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自我教育更需要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自我教育环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