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88|回复: 0
收起左侧

新型煤化工基地的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小学生

Rank: 2Rank: 2

积分成就
UID
3419
主题
55
精华
0
墨水
142

发表于 2022-2-27 18:3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工程化水平、重大装备制造等领域实现了关键性突破,技术培育基本完成,进入了大规模产业化阶段。
我国新型煤化工的突出成就,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新型煤化工开始在我国崛起,显示出了强大竞争优势和良好发展前景,将迅速壮大成为化学工业的重要支撑力量,将对调整化工产业结构、加快升级发展步伐、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3]。为了协调煤化工基地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针对新型煤化工基地的特点,分析了煤化工的环境影响,以期为新型煤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
2项目基本概况
煤化工基地规划总占地面积为94.98 km2,以煤化工、先进合成材料、精细化工为主导产业,产业发展方案为四大产业板块:①构建煤基石化产品(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芳烃等)及下游产品发展产业板块;②替代燃料产业板块(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乙醇等);③基础化工及下游产品产业板块(化肥、纯碱等);④以化工新材料和新型精细化工产品为特色的高端石化产品板块。
3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内容
3.1评价依据
煤化工基地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59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安徽省环境保护条例》等。
煤化工基地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主要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130-2003)、《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1-200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环境风险》(HJ/T169-2004)。
其他相关文件和材料包括《全国主体功能区划》、《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政策》、《安徽新型煤化工基地发展纲要》、《安徽省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草案)》、《安徽省新型化工基地发展纲要(2013—2020年)》、《安徽淮南新型煤化工基地总体发展规划》(2013~2030年)等。
3.2评价因子
根据以上规划内容和环境影响识别出的主要环境影响,确定评价的评价因子,详见表1。
3.3评价指标体系
规划环评以环境影响识别为基础,遵循全面性和代
表性相结合、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持续性和阶段性相结合、控制性和引导性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当地环境质量现状,依据淮安徽、淮南新型煤化工基地总体发展规划目标和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及技术标准、规范来确定评价的目标和指标体系,其中部分指标基准依据《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HJ274-2009)。
3.4环境影响分析
3.4.1地表水
根据单因子指数法计算各断面各项监测指标的评价指数,结果发现:泥河、泄洪沟各监测断面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Ⅳ类水标准,淮河各监测断面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水标准要求,无超标现象发生。
3.4.2地下水
从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果来看,各项监测因子除铁、锰出现超标外,其他监测因子均能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的要求,部分点位铁、锰超标,主要因区域背景值偏高所造成。
3.4.3环境空气
根据现状监测,区域内各项常规大气指标监测结果中,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较好,SO2、NO2、TSP、PM10、CO环境质量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要求,各点位氨、HCl、硫化氢、苯、甲醇、酚类、二甲苯的监测结果均能满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要求,非甲烷总烃的监测结果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中限值。
3.4.5声环境
按《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有关规定,结合区域的声环境特征,考虑功能分区及敏感点,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采用网格布点法,在规划区内设28个噪声监测点。同时,对开发区规划范围内的主要交通淮南铁路潘集段布设一个交通噪声监测点位。监测结果显示,区域内声环境质量较好,各点位的声环境质量现状能够满足相应声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淮南铁路潘集段,各监测断面交通噪声昼间和夜间监测结果均满足标准要求,煤化工大道部分监测断面交通噪声不能满足相应声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
3.4.6土壤环境
评价区域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二级标准。根据对区域内的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现场采样分析结果,监测因子包括pH值、总砷、总汞、总铜、总锌、总铅、总镉、总铬8项指标。监测结果显示,各监测因子均能满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二级标准要求。
3.4.7生态环境
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较好,生态系统类型总体为农田生态系统,依据其特征可进一步划分为农田生态系统、林草生态系统、居落生态系统、路际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5种生态系统类型,其中以农田生态系统为主,其次为居落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
4结语
近年来,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迅速,但新型煤化工建设基地的环境影响评价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方法。从土地利用、能源、水资源、大气及水环境质量等方面分析了安徽省淮南煤化工基地的环境影响,了解和掌握新型煤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方法和评价规则,客观评价其对环境的影响,提出了有效减轻环境影响的应对之策,对新型煤化工的开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推进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文革, 韩甲业, 熊志军, 等. 我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J]. 中国煤炭, 2015, 41(3): 81~85.
[2]李红星. 国内新型煤化工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J]. 现代化工, 2014, 34(8):1~6.
[3]高慧, 杨艳, 饶利波, 等. 关于我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思考[J]. 中国能源, 2015, 37(10): 19~2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