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8|回复: 0
收起左侧

上海建立分级医疗制度的实施方案研究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小学生

Rank: 2Rank: 2

积分成就
UID
9201
主题
38
精华
0
墨水
106

发表于 2022-2-27 18:3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上海市探索分级医疗制度虽有成果但成效不高。根本原因是缺乏一套完善具体的实施方案。文章通过分析上海建立分级医疗制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一套符合上海市实际的分级医疗制度实施方案,即采取以医联体为制度突破,以远程医疗为技术支撑,以基层首诊为关口,并提出完善的保障机制使方案能够高效有序运转,包括要健全治理与规划机制、完善筹资与支付机制、强化分级医疗的支撑保障体系。
关键词:分级医疗制度;实施方案;保障机制
分级医疗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背景下所重点推行的工作内容之一。国家不断强调要加快形成有序的分级医疗体系,并下发多份政府文件旨在促进该制度的推行和落实,缓解就医难题。上海也是全国率先开始建设分级医疗制度的城市之一。市区及各区县均出台了许多文件提出要建设上下联动的医疗服务体系,同时上海市也已开始试行和推广“1+1+1”签约组合模式,为居民提供优质、便捷、公平基本医疗服务,尽管如此,该制度在落实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并未达到理想中的效果。
一、上海建立分级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未充分调动三级医院的积极性
目前上海市的分级医疗制度未实现预期效果的原因之一在于现有制度并未使得三级医院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上海市现有关于分级医疗政策实施框架和颁布的相关文件中,并没有详细的阐述在制度的推行后,如何对于三级医院进行必要的利益上的补偿或者如何合理的分配三级医院的医务人员。各区县在制定详细具体的对策方案时,也没有给出具体的说明,而保障其利益正是激发三级医院积极性最重要的举措之一。
(二)缺乏可操作性方案
分级医疗要得到真正的落实到位,必须要有完善的制度作保障,有详细具体的实施方案作为执行依据。而从我国当前颁布的政策文件中并没有找到有关具体分级医疗操作流程的表述,同时也没有提出相应的激励措施和监督约束措施来推动分级医疗工作的完成,上海市也是如此,根据对于上海市建立分级医疗所做出的探索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尽管为了保证实现分级医疗,上海建立了首诊、转诊、医联体等辅助举措,另外近期上海市也开启了试点“1+1+1”签约组合,将居民,社区医院,区县级医院和市级医院紧密联系在一起,但都欠缺一个操作性较高的实施方案作为指导。究竟如何才能使得居民愿意去实现分级就医,使得三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等各方在制度建设过程中的付出得到利益的回报是另一关键所在,也是本文认为目前上海市在建立分级医疗制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之一。
(三)保障机制不健全
当前分级医疗制度存在的又一不足之处在于与制度相应的保障机制不健全。例如上海市的双向转诊实践成效不高的原因是缺乏严谨规范的转诊流程。目前在上海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治疗的患者如果需要向上转诊或者向下转诊都是凭借医生自己的个人主张或者患者自身所提的要求,没有一个明确的转诊的标准。再或者转诊出现的普遍现象上转容易下转难,这反映出三级医院缺少将患者向下转诊的动力,实际上目前三级医院和基层医院还是一种竞争关系,并未做到上下一致,分工合作,患者一旦到基层,三级医院的利益就会受损,因此这需要政府在宏观上做好统筹规划工作,另外也需要有完善的机制来转变三级医院只能依靠增加医疗诊治数量获得收入的现状,使它们能够得到利益的补偿,也需要有相应的机制来保障三级医院的医务人员到达基层医院后能够充分发挥其价值,获得理想的收入。综上不健全的保障机制也导致了分级医疗制度难以更好地执行。
二、上海建立分级医疗制度方案设计
(一)以医联体为制度突破
本文认为可以利用医联体作为分级医疗制度的突破口。利用医联体的平台,让更多的三级医院的医生能够下沉到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去挂职工作,把一、二、三级医院有意识的对接在一起。1.整体布局和规划。医联体在建设过程中,要打破现有的医疗卫生机构等级制度,依赖于地区的划分和区域内部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以及所需要提供医疗服务的人数来建立多层次的联系紧密的医联体。2.职能分工要明确。医联体内成员医院在区域平台内所处的位置不同,相应所发挥的职能也不同。处于牵头领导地位的医院起管理、监督和指导的作用,负责日常运转和方向把控的同时对下属各成员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指导和培训,接受由成员医院上转的患有急性、复杂程度高,难度较大疾病的患者的治疗。各类型的二级医院位于中间层,主要负责一些常见、多發以及慢性病的治疗,所进行的诊疗工作大多也都是常规性质的。另外也会负责一些预防和保健工作,同时当上级医院的患者病情稳定以后,将承担起他们的后续康复治疗工作。社区卫生机构处于最底层,主要承担更为基础的检查和诊疗任务。3.资源信息要共享。在医疗联合体的内部所有的医疗资源都应该是共享的。无论是硬件上的医疗设备,还是软件上的医疗技术、人才团队,包括患者的健康治疗信息都是共享的,尽可能的实现上下统一管理,合理的进行调动和分配。
(二)以远程医疗为技术支撑
通过远程医疗实现将患者、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三级医院的医务人员线上交流和沟通,避免由于地域等外在因素所带来的治疗困难,充分发挥大医院专家高超的专业能力。借助远程医疗,三级医院的专家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基层医院的患者的治疗,打破地域约束的同时避免资源浪费,提高整体医疗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另外也能消除居民对于基层医院的不信任,进而促进分级医疗的落实。同时在建设远程医疗系统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加强对于信息化手段运用的宣传和普及,增加医院的管理者对于利用信息化手段可增进医疗技术水平的认同度。
(三)以基层首诊为关口
当前上海市基层首诊的实施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根本原因在于当前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整体水平无法满足居民的医疗需求。然而只有基层首诊落实到位,才能真正建立起分级医疗,因此它相当于是一个关口,只要在基层首诊上有所突破,分级医疗则可以具有较为显著的成果。首先,除了通过医联体和远程医疗来提高基层自身能力的同时,也需要对于居民一方采取措施。目前上海在制定基层首诊的相关政策时,主要是通过设置三级医院和基层医院在医疗保险支付的差异来鼓励居民选择去基层医院就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予了居民很大的选择空间,为基层首诊制度的落实带来了挑战。因此,本文认为可以将政策引导转变为政策约束,即提高政策的强制性。所谓强制性就是指患者整个看病就医的过程和付费的标准都要严格的按照规范来进行,减少他们自由选择的权利,医保也只覆盖按流程就医的患者。其次要改革现行的医保政策。一方面,要进一步细化医保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之间的的支付比例的差异。在不断拉大三级医院和基层医院的医保支付比例的基础上,在医保支付覆盖项目能够支付的最低和最高金额方面体现出基层医院的优势;另一方面,进一步限制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诊治行为,即改变当前医保支付费用的制度。目前的医保费用结算方式使得基层医院更倾向于将患者上转到三级医院进行治疗,这就不利于充分发挥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造成医疗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因此需要在完善配套奖惩措施的基础上改革医保支付费用的方式。此外,还要建立起公平的竞争机制,良性的竞争能够促进双方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整个基层医疗团队的服务质量和服务的效率,改变基层实力不强,不被老百姓信任的现状。
三、完善分级医疗制度实施方案的保障机制
(一)健全治理与规划机制
首先要发挥政府职能和加强外部治理。要充分发挥上海市政府的领导和管理职能,要建立起针对性的决策领导机制,加强各个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和配合,使得分级医疗体系内所制定的不同政策之间可以相互兼容,确保分级医疗制度的连续性。同时,政府部门要建立其相应的考核和问责机制,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或者以第三方机构作为媒介,定期监督和评价各级医疗机构推行分级医疗工作的进展和所产生的效果。其次要转变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运行模式。一方面,政府应当赋予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更多的收入分配权与人事权,同时也要加强对于基层的监管和问责。另一方面,公立医院是政府编制下的单位,二者是一种行政关系,应当逐渐将其转变成产权关系,使政府成为资产的所有者,而医院则是资产的经营者,这样就能改变政府直接干预医院行为的现状,转化成一种间接问责的方式,通过合同与行政的规制来建立起一种新型的符合公立医院属性和功能定位的管理结构,既可以保留公立医院的公有属性,实现其社会作用,同时也能够提升医院的服务和管理的质量。
(二)完善筹资与支付机制
首先要完善财政投入方式和补偿机制。政府必须加大在分级医疗方面的财政投入,正视三级医院等公立医院由于开展分级医疗工作而造成的亏损,及时的给予它们相应的补偿。除此之外还要建立起完善的财政补偿机制。在补偿依据、补偿对象、补偿方式三方面做出转变;其次要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对于大医院来说,要在总额预付制背景下,调整三级医院就诊的医保支付比例,更多的往病种复杂性和治疗的难易程度上倾斜,逐渐减少医保对于门诊治疗费用的支付比例。对于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来说,应该改变支付所签约的家庭医生服务费的方式,采取依照人头支付的方式,同时可以针对一些服务制定特定的付费方式。此外还要建立起医保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利益分享机制,使得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明确各自的功能定位,加强分工合作;最后要优化薪酬制度和绩效考核方式。制定一个合理恰当的医务人员的薪酬水平基准,体现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的薪酬差异化,要改变现时医务人员的薪酬结构,用基础工资来保障医务人员的基本生活,用津贴奖金的形式来激励医生的工作积极性。
(三)强化分级医疗的支撑保障体系
首先要完善物品供应和保障机制。可以从药品的供应和监管方面入手,适当的增加基层医院所具有的药品种类,同时可以与医保所规定的可以报销的药品清单进行有效地衔接,另外要对和基层医院合作的制药企业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使它们能夠及时的供应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所需要的药品,保证患者在基层医院治疗的时效性,和由三级医院等大型医院的患者下转回基层医院进行康复治疗时,在用药方面的连续性;其次要建立医疗卫生资源和信息共享机制。要制定好总体的发展规划,打造好区域内部的医疗信息共享平台,使得各级各类的医疗机构之间都能够建立起一个双向沟通的渠道。
参考文献:
[1]赵光斌,杜光会,林敏.制约双向转诊制度实施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09).
[2]文学国,房志武.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报告(2014~2015)[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3]赵云.我国分级医疗体系建构路径比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04).
[4]朱敏,吴华章.辽宁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思考[J].中国社会保障,2015(03).
[5]王虎峰,元瑾.对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相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5(01).
[6] 陈燕华,潘志明,李凯彦.我国分级诊疗的现状及思考[J].卫生软科学,2016(05).
[7]雷光和.以基本医疗保险为视角的双向转诊激励与约束机制构建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21).
[8]梁勇,张柠.国外医疗服务体系对完善我国分级诊疗体系的启示与借鉴[J].中国医院,2015(08).
[9]申曙光,张勃.分级诊疗、基层首诊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J].学海,2016(02).
(作者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