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师在做建模时通常会选用这几种模型进行分析,然后将软测量的值与历史化验值进行比对,将趋势最一致、偏差最小的那个模型作为选择的软仪表模型。这样的建模方式会有弊端。一开始软仪表的预测值与实际化验值偏差很小,操作人员也喜欢使用,但是随着时间的累积以及工艺工况的改变,预测值与化验值的偏差会越来越大。即使拥有化验数据校正程序,但是校正的仅仅是常数项,对模型其他参数无法修正[2]。
此建模方式的精确性较差,在软仪表建模时没有真正考虑到工艺条件所带来的影响,数学模型的选用是否真正合理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4 改进模型的建立
建立模型前,首先要对工艺进行详细了解,比如化学反应热平衡、能量守恒、物料平衡等关系,综合考虑采样时间与观测数据间的时间差等因素。在种种关系中,确定一个大致的方程式,再推导出参数之间的大致关系,然后进行历史数据的回归,将机理模型与数据回归。
以连续重整工艺为例,此反应为烷烃脱氢环化反应,环烷化合物,如环己烷、甲基环己烷、二甲基环己烷,分别脱氢为苯、甲苯、二甲苯。从反应机理图可以推出:C6H14=C6H6+4H2,即:1摩尔烷烃可生成1摩尔芳烃和4摩尔氢气。
如图1,反应物料进入四个反应器,设第一个反应器的入口温度为T1,第四个反应器的出口温度为T2,T1-T2=T,反应完毕,反应产物进入分离塔,设塔入口流量为F1、塔出口流量为F2,其中T1、T2、F1、F2均为可测参数。通过精馏,产出脱戊烷油,同时产出氢气。脱戊烷油中芳烃含量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控制在≥70%,化验室化验频次为一天。
从热力学角度,此反应是吸热反应,高温和低压对此类反应有利。同时,碳原子数越多,平衡中的芳烃产量越高。从动力学角度,此反应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不受氢分压影响,也随原子数的增多而加快。在选择的操作条件下,反应是非常快的几乎完全反应,它是由催化剂金属功能促进,其反应促进辛烷值增加。
根据反应原理,遵循能量守恒原则,制定反应平衡公式。按照分子摩尔数计量,设:氢油比K(摩尔比),1摩尔烷烃反应生成芳烃吸收的反应热为Q1,参与反应的油品比热为Q2(1摩尔参与反应的油品每升高1℃需要吸收的热量),氢气的摩尔比热为Q3,油品进料的总摩尔数为N,反应生成芳烃的摩尔数为M,反应过程的温降为T=T2-T1。
则:反应热总量为:Q1×M
根据上述化学方程式,一摩尔烷烃反应生成的芳烃产出的氢气量(摩尔数)为:4×M,所以所以反应后氢气总量为:
K×N+4×M
反应前后由温降产生的热量变化可近似为:
Q2×N×T+Q3×(K×N+4×M)×T
根据能量守恒:反应热=反应前后热焓的变化,可得到如下等式:Q1×M=Q2×N×T+Q3×(K×N+4×M)×T(1)
由于反应前后油品的摩尔数不变,设反应后芳烃占总油品的摩尔比为:Y1=M/N
因此,等式(1)可简化为:
Y1×Q1=Q2×T+K×Q3×T+4×Q3×T×Y1(2)
令:A=Qn/Q1,B=Q3/Q1,C=4×Q3/Q1
等式(2)可简化为:Y1=A×T+B×K×T+C×Y1×T(3)
整理后可得:Y1=(A×T+B×K×T)/(1-C×T)(4)
由于分餾塔的作用是去除轻组分,所以,可认为芳烃基本全部保留在塔底,根据物料平衡,可近似认为所有生成的芳烃全部保留在塔底抽出物里,则有:Y1×F1=Y×F2
进而得到:Y1=Y×F2/F1 (Y为最终产品中的芳烃含量)
代入等式(3),可得:
Y×F1/F2=A×T+B×K×T+C×T×Y×F1/F2(5)
其中进料流量F1、塔底出料流量F2、反应总温降T、氢油比K都是可测变量,芳烃含量Y为化验数据,利用收集整理的数据,根据等式(5)进行线性回归,或者根据等式(4)进行非线性回归,都可求得系数A、B、C。再代入等式(4)即可得到最终的关系方程:Y=f(K,T,F1,F2)
5 效果对比
图为2、图3为3个月的数据对比,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软仪表的预测精度得到大幅度提高,变化趋势与实际化验值非常吻合,软仪表预测值与化验值差值的标准偏差由2.15降低到0.95,下降约60%。
6 作用与意义
这种方法属于灰箱建模。从原理出发,利用工艺原理及化学反应机理,计算出大致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学转换建立软测量与可测值之间的线性关系式,将数据回归与机理建模有机结合,能够较为准确地找到变量之间的实际关系。同时利用回归进行合理地简化,可有效降低模型的复杂程度。与传统意义的软测量建模方式相比,此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预测更准确,抗扰动性更强。
【参考文献】
【1】林世雄.石油炼制工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2】王树青.工业过程控制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
|